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库顶面的防水地基结构,其提升地库顶层的防水性能,提高实用性;包括结构层、防水层、导流层、承重柱、滤水层、土壤层、储水池、水泵、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结构层铺设在地库顶端,防水层铺设在结构层的顶端,导流层铺设在防水层的顶端,导流层顶端设置由倾斜面,多组承重柱的底端固顶安装在导流层的倾斜面上,滤水层架设在4上,土壤层铺设在滤水层上方,土壤层的上方设置有植被层,储水池建设在结构层和防水层等连接结构的右侧,储水池的内部设置有腔室,储水池的左端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连通的储水池腔室和滤水层与导流层之间的架空层,土壤层的顶端设置有排水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库顶面的防水地基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一种地库顶面的防水地基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的普及,现代小区和楼宇地面均增加了地库用于停车,用以减轻道路的拥挤,现有的地库,顶面有时需要进行景观布置,用以增加小区或楼宇的景观度和绿化率,这时候受到植物根系的影响,地库顶面十分容易出现渗水现象,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提升地库顶层的防水性能,提高实用性的一种地库顶面的防水地基结构。本技术的一种地库顶面的防水地基结构,包括结构层、防水层、导流层、承重柱、滤水层、土壤层、储水池、水泵、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结构层铺设在地库顶端,防水层铺设在结构层的顶端,导流层铺设在防水层的顶端,导流层顶端设置由倾斜面,多组承重柱的底端固顶安装在导流层的倾斜面上,滤水层架设在4上,土壤层铺设在滤水层上方,土壤层的上方设置有植被层,储水池建设在结构层和防水层等连接结构的右侧,储水池的内部设置有腔室,储水池的左端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连通的储水池腔室和滤水层与导流层之间的架空层,土壤层的顶端设置有排水口,排水口连通外界与储水池的腔室,水泵固顶安装在土壤层上,第一连接管的输入端插入至储水池的腔室底部,第一连接管的输出端与水泵的输入端连接,水泵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接管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连接管的输出端与阀门的输入端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地库顶面的防水地基结构,还包括升降杆,土壤层的顶端设置有通孔,通孔连通外界与储水池的腔室,升降杆的底端由通孔伸入至储水池的腔室内,升降杆的底端设置有浮球。本技术的一种地库顶面的防水地基结构,升降杆的顶部设置有刻度线。本技术的一种地库顶面的防水地基结构,在升降杆上位于刻度线的下方设置有警报指示线。本技术的一种地库顶面的防水地基结构,还包括轴套,轴套套设在升降杆上,轴套固定安装在土壤层上。本技术的一种地库顶面的防水地基结构,升降杆的顶端设置有限位装置。本技术的一种地库顶面的防水地基结构,滤水层和土壤层之间设置有隔层。本技术的一种地库顶面的防水地基结构,还包括防护罩,防护罩罩设在升降杆和水泵的顶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滤水层,将渗透过土壤层的水经过滤水层的过滤渗入至架空层,由于导流层的顶都倾斜设置,架空层内的水由进水口流入至储水池的腔室内,之后待储水池内部积水到一定量时,启动水泵,在水泵的动力下储水池内部的积水依次通过第一连接管、水泵和第二连接管排出至外界,减少结构层上方积水的情况发生,提升地库顶层的防水性能,提高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导流层与承重柱等结构连接的示意图;图3是升降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结构层;2、防水层;3、导流层;4、承重柱;5、滤水层;6、土壤层;7、植被层;8、储水池;9、进水口;10、排水口;11、水泵;12、第一连接管;13、第二连接管;14、通孔;15、升降杆;16、浮球;17、刻度线;18、警报指示线;19、轴套;20、限位装置;21、隔层;22、防护罩;23、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地库顶面的防水地基结构,包括结构层1、防水层2、导流层3、承重柱4、滤水层5、土壤层6、储水池8、水泵11、第一连接管12和第二连接管13,结构层1铺设在地库顶端,防水层2铺设在结构层1的顶端,导流层3铺设在防水层2的顶端,导流层3顶端设置由倾斜面,多组承重柱4的底端固顶安装在导流层3的倾斜面上,滤水层5架设在4上,土壤层6铺设在滤水层5上方,土壤层6的上方设置有植被层7,储水池8建设在结构层1和防水层2等连接结构的右侧,储水池8的内部设置有腔室,储水池8的左端设置有进水口9,进水口9连通的储水池8腔室和滤水层5与导流层3之间的架空层,土壤层6的顶端设置有排水口10,排水口10连通外界与储水池8的腔室,水泵11固顶安装在土壤层6上,第一连接管12的输入端插入至储水池8的腔室底部,第一连接管12的输出端与水泵11的输入端连接,水泵11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接管13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连接管13的输出端与阀门23的输入端连接;通过设置滤水层5,将渗透过土壤层6的水经过滤水层5的过滤渗入至架空层,由于导流层3的顶都倾斜设置,架空层内的水由进水口9流入至储水池8的腔室内,之后待储水池8内部积水到一定量时,启动水泵11,在水泵11的动力下储水池8内部的积水依次通过第一连接管12、水泵11和第二连接管13排出至外界,减少结构层1上方积水的情况发生,提升地库顶层的防水性能,提高实用性。本技术的一种地库顶面的防水地基结构,还包括升降杆15,土壤层6的顶端设置有通孔14,通孔14连通外界与储水池8的腔室,升降杆15的底端由通孔14伸入至储水池8的腔室内,升降杆15的底端设置有浮球16;通过安装升降杆15,浮球16随储水池8腔室内部的水位上升,使升降杆15顶端升高,用户可根据升降杆15顶端高度判断储水池8腔室内部水位情况,提高实用性。本技术的一种地库顶面的防水地基结构,升降杆15的顶部设置有刻度线17;通过设置刻度线17,用户可准确判断储水池8腔室内部水位高度,提高实用性。本技术的一种地库顶面的防水地基结构,在升降杆15上位于刻度线17的下方设置有警报指示线18;通过设置警报指示线18,便于提醒用户储水池8腔室内积水水位已与进水口9持平需及时清理,提高实用性。本技术的一种地库顶面的防水地基结构,还包括轴套19,轴套19套设在升降杆15上,轴套19固定安装在土壤层6上;通过安装轴套19,减少升降杆15与土壤层6摩擦卡死的情况发生,提高实用性。本技术的一种地库顶面的防水地基结构,升降杆15的顶端设置有限位装置20;通过设置限位装置20,减少升降杆15完全掉入至储水池8腔室的情况发生,提高实用性。本技术的一种地库顶面的防水地基结构,滤水层5和土壤层6之间设置有隔层21;通过设置隔层21,减少植物根系穿过土壤层6伸入至滤水层5破坏滤水层5的情况发生,提高实用性。本技术的一种地库顶面的防水地基结构,还包括防护罩22,防护罩22罩设在升降杆15和水泵11的顶端;通过安装防护罩22,减少外界杂物由排水口10和通孔14进入至储水池8腔室内的情况发生,提高实用性。本技术的一种地库顶面的防水地基结构,其在工作时,首先渗透过土壤层6的水经过滤水层5的过滤渗入至架空层,由于导流层3的顶都倾斜设置,架空层内的水由进水口9流入至储水池8的腔室内,之后根据升降杆15上刻度线17的提示,启动水泵11,在水泵11的动力下储水池8内部的积水依次通过第一连接管12、水泵11和第二连接管13排出至外界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种地库顶面的防水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层(1)、防水层(2)、导流层(3)、承重柱(4)、滤水层(5)、土壤层(6)、储水池(8)、水泵(11)、第一连接管(12)和第二连接管(13),结构层(1)铺设在地库顶端,防水层(2)铺设在结构层(1)的顶端,导流层(3)铺设在防水层(2)的顶端,导流层(3)顶端设置由倾斜面,多组承重柱(4)的底端固顶安装在导流层(3)的倾斜面上,滤水层(5)架设在4上,土壤层(6)铺设在滤水层(5)上方,土壤层(6)的上方设置有植被层(7),储水池(8)建设在结构层(1)和防水层(2)等连接结构的右侧,储水池(8)的内部设置有腔室,储水池(8)的左端设置有进水口(9),进水口(9)连通的储水池(8)腔室和滤水层(5)与导流层(3)之间的架空层,土壤层(6)的顶端设置有排水口(10),排水口(10)连通外界与储水池(8)的腔室,水泵(11)固顶安装在土壤层(6)上,第一连接管(12)的输入端插入至储水池(8)的腔室底部,第一连接管(12)的输出端与水泵(11)的输入端连接,水泵(11)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接管(13)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连接管(13)的输出端与阀门(23)的输入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种地库顶面的防水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层(1)、防水层(2)、导流层(3)、承重柱(4)、滤水层(5)、土壤层(6)、储水池(8)、水泵(11)、第一连接管(12)和第二连接管(13),结构层(1)铺设在地库顶端,防水层(2)铺设在结构层(1)的顶端,导流层(3)铺设在防水层(2)的顶端,导流层(3)顶端设置由倾斜面,多组承重柱(4)的底端固顶安装在导流层(3)的倾斜面上,滤水层(5)架设在4上,土壤层(6)铺设在滤水层(5)上方,土壤层(6)的上方设置有植被层(7),储水池(8)建设在结构层(1)和防水层(2)等连接结构的右侧,储水池(8)的内部设置有腔室,储水池(8)的左端设置有进水口(9),进水口(9)连通的储水池(8)腔室和滤水层(5)与导流层(3)之间的架空层,土壤层(6)的顶端设置有排水口(10),排水口(10)连通外界与储水池(8)的腔室,水泵(11)固顶安装在土壤层(6)上,第一连接管(12)的输入端插入至储水池(8)的腔室底部,第一连接管(12)的输出端与水泵(11)的输入端连接,水泵(11)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接管(13)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连接管(13)的输出端与阀门(23)的输入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库顶面的防水地基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靖,李卓,施淼,陈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贝伊萨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