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管桩和建筑底板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375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管桩和建筑底板的连接结构,包括:水平设于预制管内的托盘;穿设固定于托盘且凸伸出预制管顶面的集水管;填设于预制管内且位于托盘上的填芯结构,填芯结构的顶面位于待浇筑的建筑楼板内;涂覆于填芯结构顶面和预制管顶部侧面的防水保护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托盘将集水管竖向插设固定于预制桩内,通过集水管先排除地下的积水,防水积水过多上涌而造成渗漏。然后分两次浇筑预制管内的填芯混凝土,两层混凝土之间采用渗透结晶干粉进行吸水防水。接着再在预制桩顶面进行防水保护结构的施工。多层防水,增强防水效果,防止渗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管桩和建筑底板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预制管桩和建筑底板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物需要和地基连接在一起以保证牢固。一般通过打桩把管桩和地基连接起来,通过向管桩内填芯从而将管桩和建筑物连接起来,实现建筑物和地基连接。按规定预制管桩的钢筋凸伸出桩顶,桩头和钢筋伸进上部底板内形成坚固的抗地震体系。由于底板和桩头不是整体浇筑,垫层下土壤的密实度不同,不可避免的会在底板和桩头连接处产生缝隙,基坑地下水位高,桩头易渗水。传统的桩头防水做法是采用防水卷材直接铺设到桩头侧面,然后用密封膏在卷材和桩头交接处密封,并在防水卷材上方及抗拔桩头覆盖水泥砂浆防水层。但是,仅通过封堵进行防水,基坑地下水难以排出,容易上涌造成渗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预制管桩和建筑底板的连接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仅通过封堵进行防水,基坑地下水难以排出,容易上涌造成渗漏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预制管桩和建筑底板的连接结构,包括:水平设于预制管内的托盘;穿设固定于所述托盘且凸伸出所述预制管顶面的集水管;填设于所述预制管内且位于所述托盘上的填芯结构,所述填芯结构的顶面位于待浇筑的建筑楼板内;以及涂覆于所述填芯结构顶面和所述预制管顶部侧面的防水保护结构。本技术预制管桩和建筑底板的连接结构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采用托盘将集水管竖向插设固定于预制桩内,通过集水管先排除地下的积水,防水积水过多上涌而造成渗漏。然后分两次浇筑预制管内的填芯混凝土,两层混凝土之间采用渗透结晶干粉进行吸水防水。接着再在预制桩顶面进行防水保护结构的施工。多层防水,增强防水效果,防止渗漏。本技术预制管桩和建筑底板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填芯结构包括:立设于所述托盘上的钢筋笼,所述钢筋笼的顶部凸伸出所述预制管的顶面;浇筑于所述预制管内且设于所述托盘上的第一填芯混凝土,所述第一填芯混凝土的顶面低于预制管的顶面;铺设于所述第一填芯混凝土顶面的渗透结晶干粉层;以及浇筑于所述预制管内且设于所述渗透结晶干粉层上的第二填芯混凝土,所述第二填芯混凝土的顶面位于待浇筑的建筑楼板内。本技术预制管桩和建筑底板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水保护结构,包括:涂刷于所述第二填芯混凝土顶面和周侧面的防水涂料层,所述防水涂料层延伸至铺设于所述第二填芯混凝土周边的基底土层上;涂刷于所述防水涂料层上的水性聚氨酯层;以及涂刷于所述水性聚氨酯层上的水泥砂浆防水层。本技术预制管桩和建筑底板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托盘上且围设于所述集水管的第一止水条;设于所述渗透结晶干粉层上且围设于所述集水管的第二止水条;设于所述第二填芯混凝土顶面上且围设于所述集水管的第三止水条;设于所述第二填芯混凝土顶面上且围设于所述钢筋笼的第四止水条。本技术预制管桩和建筑底板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封堵于所述预制管周侧和所述基底土层表面的夹角处的密封膏。本技术预制管桩和建筑底板的连接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在所述集水管排水后封堵于所述集水管顶部的水不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预制管桩和建筑底板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显示了本技术预制管桩和建筑底板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结合图1所示,本技术预制管桩和建筑底板的连接结构包括:水平设于预制管10内的托盘20;穿设固定于托盘20且凸伸出预制管10顶面的集水管30;填设于预制管10内且位于托盘20上的填芯结构30,填芯结构30的顶面位于待浇筑的建筑楼板40内;以及涂覆于填芯结构30顶面和预制管10顶部侧面的防水保护结构50。作为本技术预制管桩和建筑底板的连接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填芯结构30包括:立设于托盘20上的钢筋笼31,钢筋笼31的顶部凸伸出预制管的顶面;浇筑于预制管10内且设于托盘20上的第一填芯混凝土32,第一填芯混凝土32的顶面低于预制管10的顶面;铺设于第一填芯混凝土32顶面的渗透结晶干粉层33;以及浇筑于预制管10内且设于渗透结晶干粉层33上的第二填芯混凝土34,第二填芯混凝土34的顶面位于待浇筑的建筑楼板40内。钢筋笼31包括多个竖向立设固定于托盘20的竖向钢筋和绑扎钢筋的箍筋。其中竖向钢筋凸伸出预制管的顶面,从而位于待浇筑的建筑楼板40内。待建筑楼板40浇筑完成之后,通过竖向钢筋将第二填芯混凝土34和建筑楼板40拉结成一体进行固定,增强整体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预制管桩和建筑底板的连接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防水保护结构50,包括:涂刷于第二填芯混凝土34顶面和周侧面的防水涂料层51,防水涂料层51延伸至铺设于第二填芯混凝土34周边的基底土层60上;涂刷于防水涂料层51上的水性聚氨酯层52;以及涂刷于水性聚氨酯层52上的水泥砂浆防水层53。在本实施例中,防水涂料层51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层。本技术通过多层防水层实现对桩头的防水保护。作为本技术预制管桩和建筑底板的连接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本技术还包括:设于托盘20上且围设于集水管30的第一止水条70;设于渗透结晶干粉层33上且围设于集水管30的第二止水条71;设于第二填芯混凝土34顶面上且围设于集水管30的第三止水条72;设于第二填芯混凝土34顶面上且围设于钢筋笼31的第四止水条73。通过止水条封堵渗漏部位。作为本技术预制管桩和建筑底板的连接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本技术还包括封堵于预制管10周侧和基底土层60表面的夹角处的密封膏80。通过密封膏80封堵缝隙实现对缝隙的防水。作为本技术预制管桩和建筑底板的连接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本技术还包括在集水管30排水后封堵于集水管30顶部的水不漏81。首先利用集水管30排出地下的积水,防止积水上涌而造成渗漏。待积水排出之后,再通过对集水管30的顶端进行封堵,防止后续的渗漏。下面对本技术预制管桩和建筑底板的连接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首先制作安装钢筋笼。按设计图纸制作符合设计要求的钢筋笼,在托盘底部开孔,安装好集水管,并用钢丝固定好遇水膨胀止水条。分两向预制管内浇筑填芯混凝土。第一步浇筑至预制管顶下返200mm处,在混凝土的表面撒1mm厚1:3渗透结晶干粉后,再进行上部混凝土的浇筑。桩头打磨清理。预制管的填芯结构的顶面的基层表面需要平整光滑,不得有疏松、砂眼或孔洞存在。如有上述现象存在时,应抹水泥砂浆找平,并采用掺入水泥量15%的聚醋酸乙烯乳液调制的水泥腻子填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管桩和建筑底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水平设于预制管内的托盘;/n穿设固定于所述托盘且凸伸出所述预制管顶面的集水管;/n填设于所述预制管内且位于所述托盘上的填芯结构,所述填芯结构的顶面位于待浇筑的建筑楼板内;以及/n涂覆于所述填芯结构顶面和所述预制管顶部侧面的防水保护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管桩和建筑底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平设于预制管内的托盘;
穿设固定于所述托盘且凸伸出所述预制管顶面的集水管;
填设于所述预制管内且位于所述托盘上的填芯结构,所述填芯结构的顶面位于待浇筑的建筑楼板内;以及
涂覆于所述填芯结构顶面和所述预制管顶部侧面的防水保护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管桩和建筑底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芯结构包括:
立设于所述托盘上的钢筋笼,所述钢筋笼的顶部凸伸出所述预制管的顶面;
浇筑于所述预制管内且设于所述托盘上的第一填芯混凝土,所述第一填芯混凝土的顶面低于预制管的顶面;
铺设于所述第一填芯混凝土顶面的渗透结晶干粉层;以及
浇筑于所述预制管内且设于所述渗透结晶干粉层上的第二填芯混凝土,所述第二填芯混凝土的顶面位于待浇筑的建筑楼板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管桩和建筑底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保护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帆张皆科黄祥强黄相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