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螺旋结构的软式透水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357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螺旋结构的软式透水管,该透水管包括骨架,和包裹于所述骨架上的滤布,所述骨架由均为螺旋状结构的第一钢丝圈和第二钢丝圈轴向正反旋合而成,所述第一钢丝圈与所述第二钢丝圈的螺旋方向相同,所述第一钢丝圈与所述第二钢丝圈的中径均为D,所述第一钢丝圈与所述第二钢丝圈的节距均为T,其中2T≤D,所述第一钢丝圈与所述第二钢丝圈的材质均为高强钢丝,所述高强钢丝外覆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H,其中0.4mm≤H≤0.8m。该透水管的骨架是由第一钢丝圈与第二钢丝圈构成的双螺旋结构,使得透水管不仅具有高抗拉强度和高耐压扁平率,还简化了骨架的结构,减小了加工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螺旋结构的软式透水管
本技术涉及排渗水管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螺旋结构的软式透水管。
技术介绍
软式透水管是一种具有倒滤透及排水作用的新型管材,埋设在土层中,用于排除地表土层中多余的积水。它利用“毛细”现象和“虹吸”原理、集吸水、透水、排水为一体。不因地质、地理温度变化而发生断裂,并可达到排放洁净水的效果。同时,现有的软式排水管仍然存在很多缺点,从而影响排水效果。中国技术专利CN202360923U公开了软式透水管,包括包括呈螺旋状的钢丝,钢丝外面设由pvc过塑成的渗透层;螺旋状钢丝之间设有径向分布的加强筋,加强筋的端部接触至螺旋状的钢丝上;相邻圈钢丝之间设有支撑渗透层的支撑筋,支撑筋的两端连接在对应的钢丝上。上述软式透水管通过在螺旋状钢丝内设置加强筋以及在相邻圈钢丝之间设置支撑筋,来提高透水管的强度。然而,将数量较多加强筋和支撑筋焊接到螺旋状钢丝上,存在加工困难、生产率低和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螺旋结构的软式透水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螺旋结构的软式透水管,该透水管包括骨架(1),和包裹于所述骨架(1)上的滤布(2),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1)由均为螺旋状结构的第一钢丝圈(11)和第二钢丝圈(12)轴向正反旋合而成,所述第一钢丝圈(11)与所述第二钢丝圈(12)的螺旋方向相同,所述第一钢丝圈(11)与所述第二钢丝圈(12)的中径均为D,所述第一钢丝圈(11)与所述第二钢丝圈(12)的节距均为T,其中6T≤D,所述第一钢丝圈(11)与所述第二钢丝圈(12)的材质均为高强钢丝(13),所述高强钢丝(13)外覆有保护层(14),所述保护层(14)的厚度为H,其中0.4mm≤H≤0.8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螺旋结构的软式透水管,该透水管包括骨架(1),和包裹于所述骨架(1)上的滤布(2),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1)由均为螺旋状结构的第一钢丝圈(11)和第二钢丝圈(12)轴向正反旋合而成,所述第一钢丝圈(11)与所述第二钢丝圈(12)的螺旋方向相同,所述第一钢丝圈(11)与所述第二钢丝圈(12)的中径均为D,所述第一钢丝圈(11)与所述第二钢丝圈(12)的节距均为T,其中6T≤D,所述第一钢丝圈(11)与所述第二钢丝圈(12)的材质均为高强钢丝(13),所述高强钢丝(13)外覆有保护层(14),所述保护层(14)的厚度为H,其中0.4mm≤H≤0.8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螺旋结构的软式透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管的外径为150mm~300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螺旋结构的软式透水管,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透水管的外径为150mm时,所述高强钢丝(13)的所述保护层(14)厚度H为0.4mm;当所述透水管的外径为200mm时,所述高强钢丝(13)的所述保护层(14)厚度H为0.5mm;当所述透水管的外径为250mm时,所述高强钢丝(13)的所述保护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慧
申请(专利权)人:衡水华旺工程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