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测试双端口网络Z参数的装置,包括内设地线(11)的数据处理模块(1),信号传递组件(2)内设有发送通道(21)、采集通道A(22)、采集通道B(23)、采集通道C(24)和地线(25),地线(11)与地线(25)相连;数据处理模块(1)、发送通道(21)、连线(3)、电阻(4)依次相连,电阻(4)的另一端设有连线(5),采集通道A(22)的一端与数据处理模块(1)相连、另一端与连线(3)相连,采集通道B(23)的一端与数据处理模块(1)相连、另一端与连线(5)相连,采集通道C(24)的一端与数据处理模块(1)相连,另一端设有连线(6)。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可快速、简洁地完成Z参数测试。(*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测试双端口网络Z参数的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测试ADSL线路的宽带指标,通常的做法是把被测A、B线对看作是一个双端口网络,然后测试这个双端口网络模型的Z参数。现有双端口网络的Z参数测试,分成图1~图4所示的4步完成第一步如图1所示,将ADSL外线中的外线B悬空,数据处理模块通过发送通道发送交流激励信号Vs。测试Vs和Va,根据(1)式解出Z11。Z11=VaIa|Ib=0=VaRVs-Va---(1)]]>第二步如图2所示,将ADSL外线中的外线B悬空,数据处理模块通过发送通道发送交流激励信号Vs。测试Va和Vb,根据(2)式解出Z21。Z21=VbIa|Ib=0=VaIa·VbVa|Ib=0=Z11·VbVa---(2)]]>第三步如图3所示,与第一步的区别仅是将外线A和外线B的位置互换。用同样的方法测试,计算得到Z22。第四步如图4所示,与第二步的区别仅是将外线A和外线B的位置互换。用同样的方法测试,计算得到Z12。这种测试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只用了采集通道A和采集通道B,共两个采集通道来测试信号。发送1次激励信号,采集1次响应信号,只能够算出1个Z参数。完成全部Z参数的测试,需要发4次激励,采集4次响应。因此,这种测试方法存在着如下缺点1)、在每一次采集数据前,信号的采集点必须利用继电器根据图1和图2频繁切换。完成全部Z参数测试,需要建立4次测试通路;导致测试流程复杂。2)、一次只能够测试到一个Z参数,测试速度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快速、简洁地完成Z参数测试的测试双端口网络Z参数的装置。本技术为达到以上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包括内设地线11的数据处理模块1、信号传递组件2、电阻4,信号传递组件2内设有发送通道21、采集通道A22、采集通道B23和地线25,地线11与地线25相连;信号传递组件2内还设有采集通道C24,数据处理模块1、发送通道21、连线3、电阻4依次相连,电阻4的另一端设有连线5,采集通道A22的一端与数据处理模块1相连、另一端与连线3相连,采集通道B23的一端与数据处理模块1相连、另一端与连线5相连,所述采集通道C24的一端与数据处理模块1相连,另一端设有连线6。采用本技术的一种测试双端口网络Z参数的装置,只需采用两个步骤即可得到全部的4个参数Z,实际使用方法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步,如图6所示此时连线5与双端口网络的外线A相连,其中外线B悬空(即外线B通过连线6与采集通道C24相连),双端口网络的地线与地线25相连。由发送通道21把激励信号发送到外线A。同时采集信号Vs、Va和Vb。根据下列公式(3)和(4),可以计算出Z11和Z21。Z11=VaIa|Ib=0=VaVs-VaR---(3)]]>Z21=VbIa|Ib=0=VbVs-VaR---(4)]]>本式中,Vs代表连线3处的电压的向量,Va代表连线5(也即外线A)处的电压的向量,Vb代表连线6(也即外线B)处的电压的向量。Ia代表连线5(也即外线A)处的电流向量,Ib代表连线6(也即外线B)处的电流向量。R代表电阻4的电阻值。第二步,如图7所示此时连线5与双端口网络的外线B相连,其中外线A悬空(即外线A通过连线6与采集通道C24相连),双端口网络的地线与地线25相连。由发送通道21把激励信号发送到外线B。同时采集信号Vs、Vb和Va。根据下列公式(5)和(6),可以计算出Z22和Z12。Z22=VbIb|Ia=0=VbVs-VbR---(5)]]>Z12=VaIb|Ia=0=VaVs-VbR---(6)]]>本式中,Vs代表连线3处的电压的向量,Va代表连线6(也即外线A)处的电压的向量,Vb代表连线5(也即外线B)处的电压的向量。Ia代表连线6(也即外线A)处的电流向量,Ib代表连线5(也即外线B)处的电流向量。R代表电阻4的电阻值。因此,利用本技术的装置测试双端口网络Z参数,发送1次激励信号,采集1次响应信号,能够算出2个Z参数。因此完成全部4个Z参数的测试,仅需要发2次激励,采集2次响应。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测试流程简洁,测试时间缩短1半。为了证明本技术的创造性,本专利技术人作了如下对比实验激励信号和响应信号是正弦信号,频率100Hz,每周期采集20个点,共采集400个周期,一次测试所需的采集时间T=1100400=4s.]]>用现有技术,完成一次测试需要采集4次数据,共用时间4×4s=16s。而用本技术只需要2×4s=8s,节省时间8s。ADSL的一个测试头需要测试几千对用户线。以一个测试头遍历测试5000对用户线为例,使用本技术,可以节约时间8×5000=40000s。换一个说法,用现有技术完成遍历测试5000对用户线的时候,利用本技术已经完成10000对用户线的遍历测试工作。宽带测试设备价格昂贵,每台4万~8万元。对一个10000ADSL用户的局点,用现有技术需要两台设备同时测试。而使用本专利技术,用一台设备就可以完成同样的测试工作,节约了电信运营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测试装置用于测试参数Z11时的实际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现有的测试装置用于测试参数Z21时的实际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现有的测试装置用于测试参数Z22时的实际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是现有的测试装置用于测试参数Z12时的实际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测试双端口网络Z参数的装置的示意图;图6是图5用于测试参数Z11和Z21时的实际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是图5用于测试参数Z22和Z12时的实际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5,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一种测试双端口网络Z参数的装置,包括内设地线11的数据处理模块1、信号传递组件2、电阻4。信号传递组件2内设有发送通道21、采集通道A22、采集通道B23、采集通道C24和地线25,地线11与地线25相连。数据处理模块1、发送通道21、连线3、电阻4依次相连,电阻4的另一端设有连线5。采集通道A22的一端与数据处理模块1相连,另一端与连线3相连。采集通道B23的一端与数据处理模块1相连,另一端与连线5相连。采集通道C24的一端与数据处理模块1相连,另一端设有连线6。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技术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测试双端口网络Z参数的装置,包括内设地线(11)的数据处理模块(1)、信号传递组件(2)、电阻(4),所述信号传递组件(2)内设有发送通道(21)、采集通道A(22)、采集通道B(23)和地线(25),所述地线(11)与地线(25)相连,其特征是所述信号传递组件(2)内还设有采集通道C(24),所述数据处理模块(1)、发送通道(21)、连线(3)、电阻(4)依次相连,电阻(4)的另一端设有连线(5),所述采集通道A(22)的一端与数据处理模块(1)相连、另一端与连线(3)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测试双端口网络Z参数的装置,包括内设地线(11)的数据处理模块(1)、信号传递组件(2)、电阻(4),所述信号传递组件(2)内设有发送通道(21)、采集通道A(22)、采集通道B(23)和地线(25),所述地线(11)与地线(25)相连,其特征是:所述信号传递组件(2)内还设有采集通道C(24),所述数据处理模块(1)、发送通道(21)、连线(3)、电阻(4)依次相连,电阻(4)的另一端设有连线(5),所述采集通道A(22)的一端与数据处理模块(1)相连、另一端与连线(3)相连,所述采集通道B(23)的一端与数据处理模块(1)相连、另一端与连线(5)相连,所述采集通道C(24)的一端与数据处理模块(1)相连,另一端设有连线(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