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公路工程用路面铺设装置,包括调节机构、配重块、铺设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配重块,所述调节机构的一侧设置有所述铺设机构,还包括用于带动铺设机构运动的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连接杆、滑柱、限位板、滑块、固定垫、连接柱,所述连接杆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配重块的一侧,所述连接杆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滑柱,所述滑柱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固定垫,所述滑柱的前部和后部均设置有所述限位板,所述滑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所述滑块,所述滑柱的上表面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连接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调节机构的设置使得铺设时能够调节工作的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公路工程用路面铺设装置
本技术涉及路面铺设
,特别是涉及公路工程用路面铺设装置。
技术介绍
公路是联接城市之间、乡村之间、工矿基地之间的按照国家技术标准修建的,由公路主管部门验收认可的道路。但不含田间或农村自然形成的小道。主要供汽车行驶并具备一定技术标准和设施的道路称公路。但是现有的铺设装置不能调节机器的工作高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公路工程用路面铺设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公路工程用路面铺设装置,包括调节机构、配重块、铺设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配重块,所述调节机构的一侧设置有所述铺设机构,还包括用于带动铺设机构运动的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连接杆、滑柱、限位板、滑块、固定垫、连接柱,所述连接杆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配重块的一侧,所述连接杆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滑柱,所述滑柱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固定垫,所述滑柱的前部和后部均设置有所述限位板,所述滑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所述滑块,所述滑柱的上表面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连接柱。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垫板、液压杆、承载板,所述承载板设置在所述配重块的下部,所述承载板的下表面四角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下表面焊接有所述垫板。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垫板、承载板、伸缩杆、连接管、气缸,所述承载板设置在所述配重块的下部,所述承载板的下表面四角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下表面焊接有所述垫板,所述承载板的下部设置有所述气缸,所述气缸与所述伸缩杆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管连接。优选的,所述铺设机构包括承载梁、移动弹簧、立板、铺设块,所述承载梁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移动机构的一侧,所述承载梁与所述移动机构之间通过所述移动弹簧连接,所述承载梁的下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立板,所述立板的下部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铺设块。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调节机构的设置使得铺设时能够调节工作的高度。本技术的附加技术特征及其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内容中阐述地更加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具体实践可以了解到。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公路工程用路面铺设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公路工程用路面铺设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公路工程用路面铺设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公路工程用路面铺设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调节机构;101、垫板;102、液压杆;103、承载板;104、伸缩杆;105、连接管;106、气缸;2、配重块;3、移动机构;301、连接杆;302、滑柱;303、限位板;304、滑块;305、固定垫;306、连接柱;4、铺设机构;401、承载梁;402、移动弹簧;403、立板;404、铺设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公路工程用路面铺设装置,包括调节机构1、配重块2、铺设机构4,调节机构1的上表面设置有配重块2,调节机构1的一侧设置有铺设机构4,还包括用于带动铺设机构运动的移动机构3,移动机构3包括连接杆301、滑柱302、限位板303、滑块304、固定垫305、连接柱306,连接杆301通过螺栓连接在配重块2的一侧,连接着配重块2与滑柱302,连接杆301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滑柱302,滑柱302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固定垫305,能将滑柱302固定,滑柱302的前部和后部均设置有限位板303,防止滑块304滑轨轨道,滑柱30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304,能够带动着承载梁401滑动,滑柱302的上表面通过螺栓连接有连接柱306。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调节机构1包括垫板101、液压杆102、承载板103,承载板103设置在配重块2的下部,上部承载着整个机器的主体部分,承载板103的下表面四角通过螺栓连接有液压杆102,能带动承载板103升降,液压杆102的下表面焊接有垫板101;铺设机构4包括承载梁401、移动弹簧402、立板403、铺设块404,承载梁401通过螺栓连接在滑块304的一侧,是整个铺设机构的主要承重部分,承载梁401与连接柱306之间通过移动弹簧402连接,能够在移动的时候伸缩随之移动,承载梁401的下部通过螺栓连接有立板403,立板403的下部通过螺栓连接有铺设块404,能将路面刚倾倒的原料面铺平。工作原理:将机器放置施工位置,通过液压杆102调至合适高度后,在滑块304的带动下带着承载梁401往复移动,即带动着铺设块404进行动作,并且在动作时移动弹簧402能够随之移动增加了一层安全保障,至此全部工作结束。实施例2如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调节机构1包括垫板101、承载板103、伸缩杆104、连接管105、气缸106,承载板103设置在配重块2的下部,上部承载着整个机器的主体部分,承载板103的下表面四角通过螺栓连接有伸缩杆104,能够在气缸106的带动下进行升降,伸缩杆104的下表面焊接有垫板101,承载板103的下部设置有气缸106,为伸缩杆1104的升降提供动力,气缸106与伸缩杆104之间通过连接管105连接,能将气体给进伸缩杆104中,工作时,将机器放置施工位置,通过气缸106带动伸缩杆104将机器调至合适高度后,在滑块304的带动下带着承载梁401往复移动,即带动着铺设块404进行动作,并且在动作时移动弹簧402能够随之移动增加了一层安全保障,至此全部工作结束。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公路工程用路面铺设装置,包括调节机构(1)、配重块(2)、铺设机构(4),所述调节机构(1)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配重块(2),所述调节机构(1)的一侧设置有所述铺设机构(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带动铺设机构运动的移动机构(3),所述移动机构(3)包括连接杆(301)、滑柱(302)、限位板(303)、滑块(304)、固定垫(305)、连接柱(306),所述连接杆(301)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配重块(2)的一侧,所述连接杆(301)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滑柱(302),所述滑柱(302)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固定垫(305),所述滑柱(302)的前部和后部均设置有所述限位板(303),所述滑柱(30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所述滑块(304),所述滑柱(302)的上表面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连接柱(306)。/n
【技术特征摘要】
1.公路工程用路面铺设装置,包括调节机构(1)、配重块(2)、铺设机构(4),所述调节机构(1)的上表面设置有所述配重块(2),所述调节机构(1)的一侧设置有所述铺设机构(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带动铺设机构运动的移动机构(3),所述移动机构(3)包括连接杆(301)、滑柱(302)、限位板(303)、滑块(304)、固定垫(305)、连接柱(306),所述连接杆(301)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配重块(2)的一侧,所述连接杆(301)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滑柱(302),所述滑柱(302)一侧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固定垫(305),所述滑柱(302)的前部和后部均设置有所述限位板(303),所述滑柱(30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所述滑块(304),所述滑柱(302)的上表面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连接柱(3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工程用路面铺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1)包括垫板(101)、液压杆(102)、承载板(103),所述承载板(103)设置在所述配重块(2)的下部,所述承载板(103)的下表面四角通过螺栓连接有所述液压杆(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建仁,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瑞庆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