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地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296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地砖,包括矩形砖体,所述砖体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蓄水腔,其中蓄水腔两端均与砖体外侧空间连通,且砖体顶壁均匀设置有与蓄水腔连通的圆台状排水孔,所述蓄水腔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格板,其中格板底部设置有连通其两侧蓄水腔的连通口,且格板两侧的蓄水腔一端内均设置有延伸至其外侧的矩形连接套,所述格板两侧的蓄水腔下半部还均设置有与格板垂直连接的挡板,其中任意相邻两组挡板在蓄水腔内构有沉淀区,且挡板顶部还均匀设置有贯穿挡板及蓄水腔底部砖体侧壁的溢水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地砖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地砖。
技术介绍
每年绝大多数城市受淹都是暴雨内涝所致。雨季道路排水是目前城市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现有的路面排水地砖一般在地砖的砖面上开设有贯穿开设排水孔,使地砖上的积水能够渗入地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积水的问题。如图公开号为CN206986652U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地砖,其虽然能一定程度上提升排水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1、其通过透水孔将砖体表面液体导入排水孔内排出,但是当排水孔过小时其不能很好的引导水流,因为雨水从众多砖体表面的透水孔流入排水孔内会汇集成一股较大的水流,而较小的排水孔明显不能很顺利的引导该水流,而在排水孔较大时则容易导致砖体强度不足而塌陷;2、液体中夹杂的杂质一起沿多组排水孔组成的通道流出,当杂质汇集到一定数量后容易将排水孔堵塞,从而影响其排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型地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新型地砖,包括矩形砖体,所述砖体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蓄水腔,其中蓄水腔两端均与砖体外侧空间连通,且砖体顶壁均匀设置有与蓄水腔连通的圆台状排水孔,所述蓄水腔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格板,其中格板底部设置有连通其两侧蓄水腔的连通口,且格板两侧的蓄水腔一端内均设置有延伸至其外侧的矩形连接套,所述格板两侧的蓄水腔下半部还均设置有与格板垂直连接的挡板,其中任意相邻两组挡板在蓄水腔内构有沉淀区,且挡板顶部还均匀设置有贯穿挡板及蓄水腔底部砖体侧壁的溢水孔。优选地,所述连接套其中一端与砖体之间一体设置。优选地,所述排水孔的最大开口端与蓄水腔连通。优选地,所述挡板与排水孔之间错开设置,其中挡板顶端高于连通口顶端水平面。优选地,所述挡板高度小于其顶端与蓄水腔顶壁之间的间距。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当蓄水腔开口度较大时,则通过格板支撑蓄水腔顶壁以加强蓄水腔的稳固性及强度,防止蓄水腔塌陷,同时由排水孔流入格板两侧蓄水腔内的液体可通过连通口进行互通,从而防止格板两侧蓄水腔内液位出现较大高低落差。2、本专利技术中当液体在由多组砖体中蓄水腔构成的液体流通通道中流过时,挡板能对液体起到缓冲减速作用,而液体中的杂质受重力影响沉淀在沉淀区底部,此时挡板能挡住大部分沉淀杂质防止其一起与液体在液体流通通道内流通,减小流通液体中的杂质,防止杂质大量汇集堵塞蓄水腔。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右视图;图4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中:1、砖体,2、蓄水腔,3、排水孔,4、格板,5、连通口,6、连接套,7、挡板,8、沉淀区,9、溢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一种新型地砖,包括矩形砖体1,所述砖体1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蓄水腔2,其中蓄水腔2两端均与砖体1外侧空间连通,且砖体1顶壁均匀设置有与蓄水腔2连通的圆台状排水孔3,本实施例中排水孔3的最大开口端与蓄水腔2连通,使得当砖体1顶端面的液体通过排水孔3流入蓄水腔2内时,即使有杂质与液体流入,由于排水孔3呈进口小出口大的原因,导致与液体流入排水孔3内的杂质均能顺利的流至蓄水腔2内,而不易于将排水孔3堵塞。其中蓄水腔2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格板4,而格板4底部设置有连通其两侧蓄水腔2的连通口5,该格板4与砖体1之间一体设置,那么当蓄水腔2开口度较大时,则通过格板4支撑蓄水腔2顶壁以加强蓄水腔2的稳固性及强度,防止蓄水腔2塌陷,同时由排水孔3流入格板4两侧蓄水腔2内的液体可通过连通口5进行互通,从而防止格板4两侧蓄水腔2内液位出现较大高低落差。并且在格板4两侧的蓄水腔2一端内均设置有延伸至其外侧的矩形连接套6,而连接套6其中一端与砖体1之间一体设置,安装时将一块砖体1的连接套6插入另一块砖体1中蓄水腔2的尾部,以此将多组砖体1接在一起,使得多组砖体1中的蓄水腔2构成一组液体流通通道,那么由排水孔3流入蓄水腔2内的液体会沿该液体流通通道流至雨水贮藏或者排除设备中,在上述过程中连接套6能起到防止雨水从砖体1接缝中渗漏的作用。同时在格板4两侧的蓄水腔2下半部还均设置有与格板4垂直连接的挡板7,其中挡板7与排水孔3之间错开设置,而挡板7顶端高于连通口5顶端水平面,并且挡板7高度小于其顶端与蓄水腔2顶壁之间的间距,如图2所示,其中任意相邻两组挡板7在蓄水腔2内构有沉淀区8,且挡板7顶部还均匀设置有贯穿挡板7及蓄水腔2底部砖体1侧壁的溢水孔9,当液体在由多组砖体1中蓄水腔2构成的液体流通通道中流过时,挡板7能对液体起到缓冲减速作用,而液体中的杂质受重力影响沉淀在沉淀区8底部,此时挡板7能挡住大部分沉淀杂质防止其一起与液体在液体流通通道内流通,减小流通液体中的杂质,防止杂质大量汇集堵塞蓄水腔2。在上述过程中蓄水腔2内的液体部分可通过溢水孔9渗透至地砖底部的吸水层中由其吸收,从而减小液体流通通道内的流量,以此降低蓄水腔2内的液位,防止液位过高并由排水孔3倒灌至砖体1顶部。以上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地砖,包括矩形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蓄水腔,其中蓄水腔两端均与砖体外侧空间连通,且砖体顶壁均匀设置有与蓄水腔连通的圆台状排水孔,所述蓄水腔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格板,其中格板底部设置有连通其两侧蓄水腔的连通口,且格板两侧的蓄水腔一端内均设置有延伸至其外侧的矩形连接套,所述格板两侧的蓄水腔下半部还均设置有与格板垂直连接的挡板,其中任意相邻两组挡板在蓄水腔内构有沉淀区,且挡板顶部还均匀设置有贯穿挡板及蓄水腔底部砖体侧壁的溢水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地砖,包括矩形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蓄水腔,其中蓄水腔两端均与砖体外侧空间连通,且砖体顶壁均匀设置有与蓄水腔连通的圆台状排水孔,所述蓄水腔内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格板,其中格板底部设置有连通其两侧蓄水腔的连通口,且格板两侧的蓄水腔一端内均设置有延伸至其外侧的矩形连接套,所述格板两侧的蓄水腔下半部还均设置有与格板垂直连接的挡板,其中任意相邻两组挡板在蓄水腔内构有沉淀区,且挡板顶部还均匀设置有贯穿挡板及蓄水腔底部砖体侧壁的溢水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朝春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魏氏常春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