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缩性的织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261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收缩性的织带,所述织带包括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相互交织;其中,所述纬纱的缩水率为5%~15%;所述经纱包括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所述第一纱线的缩水率为0.1~4%,所述第二纱线的缩水率为5~15%;所述第一纱线的重量占所述织带的重量的1%~7%。该织带吸水性好、手感柔软、服用性能优良,具备纯天然原料织物的风格,能很好的满足成衣对织带低缩率和服用性能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收缩性的织带
本技术涉及纺织品
,尤其涉及一种低收缩性的织带。
技术介绍
织带是以各种纱线为原料制成的狭幅状织物或管状织物,是服装上常用的配件,如用于服装的衣领、角叉、前筒等,通常和面料车缝在一起。通常棉梭织带的缩率较大,基本在10%以上。然而,织带缩率过大容易造成服装起皱,影响成衣外观以及尺寸。目前,棉梭织带常需要预缩后才能和面料车缝,现有的预缩方法主要有蒸汽烫和泡水烘干,其中泡水烘干对棉梭织带的预缩较好,棉梭织带经过多次泡水烘干可以把缩率降到4%~7%,但是预缩需要热能或水,能耗高、流程长。行业标准常要求织带缩率在5%以内,这样,就会有部分结构疏松的织带缩率达不到行业标准,即使偶尔抽检达到该缩率标准,但是织带的不同生产批次,抽检的不同位置缩率极不稳定。为了避免棉梭织带缩率大的不利因素,通常采用涤纶长丝织带、涤纶短纤织带或棉涤混纺织带替代棉梭织带,但是,它们均存在其他问题。涤纶材质梭织带的缩率虽然可以控制在5%以内,但是涤纶长丝织带存在手感不柔软,风格和成衣风格不协调,吸水性差,容易起静电,服用体验差等问题。涤纶短纤织带虽然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收缩性的织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相互交织;/n其中,所述纬纱的缩水率为5%~15%;所述经纱包括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所述第一纱线的缩水率为0.1%~4%,所述第二纱线的缩水率为5%~15%;所述第一纱线的重量占所述织带的重量的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收缩性的织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和所述纬纱相互交织;
其中,所述纬纱的缩水率为5%~15%;所述经纱包括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所述第一纱线的缩水率为0.1%~4%,所述第二纱线的缩水率为5%~15%;所述第一纱线的重量占所述织带的重量的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为天然纤维纱、人造纤维纱,或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的混合纱;所述第一纱线为合成纤维纱;所述第二纱线为天然纤维纱、人造纤维纱,或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的混合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为棉纱、人造棉纱、人造丝或棉粘混纺纱;所述第一纱线为涤纶DTY、透明或半透明PET单丝或涤纶FDY复丝;所述第二纱线为棉纱、人造棉纱、人造丝或棉粘混纺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的特数为19tex~60tex;所述第一纱线的特数为3.3tex~8.5tex,所述第二纱线的特数为19tex~120tex。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带,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张雅善陈艳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