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铸金属毛细管用芯模
本技术属于电化学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电铸金属毛细管用芯模。
技术介绍
内径为数百微米以下的金属毛细管在不少行业和领域中有着重要用途,如用作色谱分析管、自动化仪表信号管、电子测试用探针管、光纤联接管、注射用针头等。目前,金属毛细管的制造多采用拉制、冲压成型、静液挤压、电铸等方法。拉制、冲压成型、静液挤压等方式虽各有优势,但都面临共性难题:(1)厚度均匀性低,精度不高;(2)无法获得内径非常小的毛细管;(3)受成形原理限制无法获得内径小且壁厚大的毛细管。但电铸法则在这些方面极具优势。因此,电铸法是制造高性能高精度金属毛细管的主要方法。电铸是利用金属离子阴极电沉积原理,在原模上沉积一定厚度的金属、合金或复合材料后,将其与原模分离以制取制品的过程,是一种精密特种加工技术。电铸具有复制精度高、材料纯、性能易调控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制造大壁厚、高精度、高表面质量、超细内径的金属毛细管。如专利号为200480042540.0的专利提出了金属毛细管的电铸制造方法。它基于长的线状芯模一次性电铸制取一根长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铸芯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金属丝体(1)和电绝缘层(2);所述的丝体设有夹持段(3)、凹槽段(4)、电铸段(5)、前端段(7)和后端段(8);所述的凹槽段(4)、夹持段(3)、电铸段(5)成段组地设置在丝体(1)上,形成若干个段组单元(6);所述的段组单元(6)包括2个凹槽段(4)、2个夹持段(3)和1个电铸段(5);所述的段组单元内的各段按凹槽段(4)、夹持段(3)、电铸段(5)、夹持段(3)、凹槽段(4)的顺序排列;所述的前端段(7)和后端段(8)分别位于丝体(1)的两末端;所述的前端段(7)、后端段(8)、凹槽段(4)、夹持段(3)的外表面均覆盖有电绝缘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铸芯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金属丝体(1)和电绝缘层(2);所述的丝体设有夹持段(3)、凹槽段(4)、电铸段(5)、前端段(7)和后端段(8);所述的凹槽段(4)、夹持段(3)、电铸段(5)成段组地设置在丝体(1)上,形成若干个段组单元(6);所述的段组单元(6)包括2个凹槽段(4)、2个夹持段(3)和1个电铸段(5);所述的段组单元内的各段按凹槽段(4)、夹持段(3)、电铸段(5)、夹持段(3)、凹槽段(4)的顺序排列;所述的前端段(7)和后端段(8)分别位于丝体(1)的两末端;所述的前端段(7)、后端段(8)、凹槽段(4)、夹持段(3)的外表面均覆盖有电绝缘层(2);所述的电铸段(5)的中部外表面覆盖有电绝缘层(2),覆盖部分的长度为电铸段(5)长度的4/5;所述的丝体(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的凹槽段(4)的直径d凹是电铸段(5)的直径d铸的1.5~2倍;所述的夹持段(3)的直径d夹是电铸段(5)的直径d铸的2~3倍;所述的夹持段(3)、前端段(7)和后端段(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士成,明平美,李玉婷,牛屾,李欣潮,郑兴帅,王伟,闫亮,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