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节能减排的废水处理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177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节能减排的废水处理站,其结构包括支撑底板、废水连接管、沉淀反应装置和净化过滤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可节能减排的废水处理站,其有益效果为,为解决对废水净化不彻底,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通过设置有净化过滤装置,第二水泵得电进行工作,将由沉淀反应装置反应后的水由第二连接管抽送至外壳内部,接下来废水通过微电解室,微电解室能够有效的降低高盐、难降解、高色度废水的处理,不但能大幅度地降低cod和色度,还可大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接下来通过陶瓷膜,陶瓷膜管壁密布微孔,对水中的细小杂质进行最后的过滤,最后净化后的水通过出水口排出,达到了对废水进行彻底进化,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节能减排的废水处理站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可节能减排的废水处理站。
技术介绍
对废水处理就是利用反渗透加蒸发结晶的工艺,将水中溶解的氮磷转变为固体结晶状态,以达到去除废水中“氮磷”,实现“氮磷”零排放的目的,一般废水处理工艺中,RO系统采用一级RO,膜回收率为50%~60%,即淡水产水为50%~60%合格排放,浓水40%~50%进入后端蒸发系统进行蒸发,浓水的水量越大,蒸发量越大,蒸汽的消耗量越大,运行成本也越高,为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因此需一种可节能减排的废水处理站,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可节能减排的废水处理站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不能对废水中的杂质进行沉淀过滤,导致水中有杂质残留,对废水净化不彻底,导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可节能减排的废水处理站,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能对废水中的杂质进行沉淀过滤,导致水中有杂质残留,对废水净化不彻底,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达到了能够对废水中的杂质进行沉淀过滤,使水中没有杂质残留,对废水进行彻底进化,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有益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节能减排的废水处理站,包括支撑底板、废水连接管、电源导线、按钮、控制器、淡水箱、第一连接管、第一水泵、导管、沉淀反应装置和净化过滤装置,所述沉淀反应装置底部与支撑底板顶部右端相焊接,所述废水连接管后端与沉淀反应装置前端右侧相插接,所述净化过滤装置底部与支撑底板顶部左端相焊接,所述控制器后端通过垫片与净化过滤装置前端右上侧进行焊接,所述按钮后端与控制器前端上侧相插接,所述电源导线左端与控制器右端中部相插接,所述淡水箱位于净化过滤装置左端中部,并且通过垫片与净化过滤装置左端中部进行焊接,所述导管后端与支撑底板前端左侧相插接,所述第一水泵后端通过垫片与支撑底板前端左侧进行焊接,所述导管左端与第一水泵右下端相插接,所述第一连接管右端与第一水泵左下端相插接,所述第一连接管上端后侧与淡水箱前端中部相插接,所述沉淀反应装置包括沉淀斗、翼片隔板、水管、喷头、支撑管、活性炭层、RO反渗透膜和保护框,所述保护框底部与支撑底板顶部右端相焊接,所述水管嵌入于保护框右上端,并且与保护框右上端相插接,所述支撑管上端与水管左下端相插接,所述喷头上端与支撑管下端右侧相插接,所述沉淀斗安装于保护框内部右下端,所述翼片隔板下端通过垫片与保护框内部右下端进行焊接,所述活性炭层安装于保护框内部中间,所述RO反渗透膜位于保护框内部左端,并且与保护框内部左端进行粘接,所述净化过滤装置包括外壳、微电解室、出水口、陶瓷膜、第二水泵和第二连接管,所述外壳底部与支撑底板顶部左端相焊接,所述第二连接管右上端与外壳右上端相插接,所述第二连接管右端与保护框左下端相插接,所述第二连接管左下端与第二水泵右端相插接,所述第二水泵下端通过垫片与外壳内部右下端进行焊接,所述微电解室安装于外壳内部左端,所述陶瓷膜位于外壳内部左端,并且与外壳内部左端相粘接,所述按钮、第一水泵、微电解室和第二水泵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电源导线与外接电源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翼片隔板共设置有三个,并且沿保护框内部右下端水平方向均匀分布,利于沉淀物能够平稳的沉淀。进一步的,所述喷头的数量大于2个,并且沿支撑管下端水平方向均匀分布,利于喷洒药物,并且增加喷洒效率。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上端均设置有条形散热片,并且散热片均沿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外表面均匀分布,利于对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进行散热,防止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过热。进一步的,所述废水连接管上端设置有连接法兰,并且连接法兰与废水连接管前端相焊接,利于与废水管进行连接,并且使连接更稳固。进一步的,所述沉淀斗呈斗状结构,并且沉淀斗共设置有三个,利于对水中的杂质进行收集。进一步的,所述陶瓷膜呈多通道状,并且管壁密布有微孔,利于对废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均为QSH系列,使用寿命长,并且耗能低。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为DMX系列,控制效果优良,并且使用寿命长。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不能对废水中的杂质进行沉淀过滤,导致水中有杂质残留的问题,通过设置有沉淀反应装置,首先将反应药剂连接管与水管进行连接,反应药剂连接管通过水管将反应药剂由支撑管输送至喷头处,在由喷头喷出,与废水中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反应,使废水中的杂质和化合物进行沉淀,在由沉淀斗排出,接下来废水通过活性炭层,活性炭对溶液中的无机或有机物质及胶体颗粒进行吸收,接下来通过RO反渗透膜,RO反渗透膜能将水中的无机离子、细菌、病毒、有机物及胶体等杂质去除,达到了能够对废水中的杂质进行沉淀过滤,使水中没有杂质残留的有益效果。2)、为解决对废水净化不彻底,导致资源浪费的问题,通过设置有净化过滤装置,第二水泵得电进行工作,将由沉淀反应装置反应后的水由第二连接管抽送至外壳内部,接下来废水通过微电解室,微电解室能够有效的降低高盐、难降解、高色度废水的处理,不但能大幅度地降低cod和色度,还可大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接下来通过陶瓷膜,陶瓷膜管壁密布微孔,对水中的细小杂质进行最后的过滤,最后净化后的水通过出水口排出,达到了对废水进行彻底进化,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沉淀反应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净化过滤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支撑底板-1、废水连接管-2、沉淀反应装置-3、电源导线-4、按钮-5、控制器-6、净化过滤装置-7、淡水箱-8、第一连接管-9、第一水泵-10、导管-11、沉淀斗-301、翼片隔板-302、水管-303、喷头-304、支撑管-305、活性炭层-306、RO反渗透膜-307、保护框-308、外壳-701、微电解室-702、出水口-703、陶瓷膜-704、第二水泵-705、第二连接管-706。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方案中:沉淀反应装置3、净化过滤装置7、沉淀斗301、翼片隔板302、水管303、喷头304、支撑管305、活性炭层306、RO反渗透膜307、保护框308、外壳701、微电解室702、出水口703、陶瓷膜704、第二水泵705和第二连接管706为本技术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支撑底板1、废水连接管2、电源导线4、按钮5、控制器6、淡水箱8、第一连接管9、第一水泵10和导管11为实现本技术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节能减排的废水处理站,包括支撑底板(1)、废水连接管(2)、电源导线(4)、按钮(5)、控制器(6)、淡水箱(8)、第一连接管(9)、第一水泵(10)和导管(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沉淀反应装置(3)和净化过滤装置(7),所述沉淀反应装置(3)底部与支撑底板(1)顶部右端相焊接,所述废水连接管(2)后端与沉淀反应装置(3)前端右侧相插接,所述净化过滤装置(7)底部与支撑底板(1)顶部左端相焊接,所述控制器(6)后端通过垫片与净化过滤装置(7)前端右上侧进行焊接,所述按钮(5)后端与控制器(6)前端上侧相插接,所述电源导线(4)左端与控制器(6)右端中部相插接,所述淡水箱(8)位于净化过滤装置(7)左端中部,并且通过垫片与净化过滤装置(7)左端中部进行焊接,所述导管(11)后端与支撑底板(1)前端左侧相插接,所述第一水泵(10)后端通过垫片与支撑底板(1)前端左侧进行焊接,所述导管(11)左端与第一水泵(10)右下端相插接,所述第一连接管(9)右端与第一水泵(10)左下端相插接,所述第一连接管(9)上端后侧与淡水箱(8)前端中部相插接,所述沉淀反应装置(3)包括沉淀斗(301)、翼片隔板(302)、水管(303)、喷头(304)、支撑管(305)、活性炭层(306)、RO反渗透膜(307)和保护框(308),所述保护框(308)底部与支撑底板(1)顶部右端相焊接,所述水管(303)嵌入于保护框(308)右上端,并且与保护框(308)右上端相插接,所述支撑管(305)上端与水管(303)左下端相插接,所述喷头(304)上端与支撑管(305)下端右侧相插接,所述沉淀斗(301)安装于保护框(308)内部右下端,所述翼片隔板(302)下端通过垫片与保护框(308)内部右下端进行焊接,所述活性炭层(306)安装于保护框(308)内部中间,所述RO反渗透膜(307)位于保护框(308)内部左端,并且与保护框(308)内部左端进行粘接,所述净化过滤装置(7)包括外壳(701)、微电解室(702)、出水口(703)、陶瓷膜(704)、第二水泵(705)和第二连接管(706),所述外壳(701)底部与支撑底板(1)顶部左端相焊接,所述第二连接管(706)右上端与外壳(701)右上端相插接,所述第二连接管(706)右端与保护框(308)左下端相插接,所述第二连接管(706)左下端与第二水泵(705)右端相插接,所述第二水泵(705)下端通过垫片与外壳(701)内部右下端进行焊接,所述微电解室(702)安装于外壳(701)内部左端,所述陶瓷膜(704)位于外壳(701)内部左端,并且与外壳(701)内部左端相粘接,所述按钮(5)、第一水泵(10)、微电解室(702)和第二水泵(705)均与控制器(6)电连接,所述控制器(6)通过电源导线(4)与外接电源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节能减排的废水处理站,包括支撑底板(1)、废水连接管(2)、电源导线(4)、按钮(5)、控制器(6)、淡水箱(8)、第一连接管(9)、第一水泵(10)和导管(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沉淀反应装置(3)和净化过滤装置(7),所述沉淀反应装置(3)底部与支撑底板(1)顶部右端相焊接,所述废水连接管(2)后端与沉淀反应装置(3)前端右侧相插接,所述净化过滤装置(7)底部与支撑底板(1)顶部左端相焊接,所述控制器(6)后端通过垫片与净化过滤装置(7)前端右上侧进行焊接,所述按钮(5)后端与控制器(6)前端上侧相插接,所述电源导线(4)左端与控制器(6)右端中部相插接,所述淡水箱(8)位于净化过滤装置(7)左端中部,并且通过垫片与净化过滤装置(7)左端中部进行焊接,所述导管(11)后端与支撑底板(1)前端左侧相插接,所述第一水泵(10)后端通过垫片与支撑底板(1)前端左侧进行焊接,所述导管(11)左端与第一水泵(10)右下端相插接,所述第一连接管(9)右端与第一水泵(10)左下端相插接,所述第一连接管(9)上端后侧与淡水箱(8)前端中部相插接,所述沉淀反应装置(3)包括沉淀斗(301)、翼片隔板(302)、水管(303)、喷头(304)、支撑管(305)、活性炭层(306)、RO反渗透膜(307)和保护框(308),所述保护框(308)底部与支撑底板(1)顶部右端相焊接,所述水管(303)嵌入于保护框(308)右上端,并且与保护框(308)右上端相插接,所述支撑管(305)上端与水管(303)左下端相插接,所述喷头(304)上端与支撑管(305)下端右侧相插接,所述沉淀斗(301)安装于保护框(308)内部右下端,所述翼片隔板(302)下端通过垫片与保护框(308)内部右下端进行焊接,所述活性炭层(306)安装于保护框(308)内部中间,所述RO反渗透膜(307)位于保护框(308)内部左端,并且与保护框(308)内部左端进行粘接,所述净化过滤装置(7)包括外壳(701)、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星河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芸莹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