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纯化水制备系统,所述的制备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软化单元和过滤单元;所述的软化单元包括串联的至少两个软化装置,所述的软化装置还分别独立接入上游供水系统;所述的软化单元还包括与软化装置分别独立连接的硬度检测装置,所述硬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软化装置排出的软化水的硬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纯化水制备系统增设了硬度检测装置,当原水水质发生变化时,通过硬度检测装置对产水硬度在线实时监测,智能判断吸附剂是否耗尽,在保证最终产水硬度值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又避免了吸附剂的过度再生,为客户最大程度的节约了再生剂的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纯化水制备系统
本技术属于纯化水制备
,涉及一种纯化水制备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离子交换法和反渗透法相结合的纯化水制备系统。
技术介绍
在疫苗或生物制剂等制药工厂、利用细胞培养的制药工厂、食品工厂或血液制剂工厂等在实验以及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纯化水,上述行业对于纯化水的要求很高,一般都需要经过多级过滤,而且所制备的纯化水要用到生产线的不同阶段或流程,因此,纯化水的制备成为生物、制药行业不可或缺的装置。CN209922965U公开了一种纯化水制备系统串联式双软水器,包括:软水器A、软水器B、外循环系统、盐箱、连接管路及外部控制系统;外循环系统包括:与软水器A配套使用的角座阀装置A、与软水器B配套使用的角座阀装置B及连接管路;角座阀装置A通过上连接管A与下连接管A分别与软水器A的上下端出入水口相连接;角座阀装置B通过上连接管B与下连接管B分别与软水器B的上下端出入水口相连接;角座阀装置A与角座阀装置B之间通过连接管路相连接;外循环系统设置在软水器A和软水器B的外部,与外部控制系统相连接;盐箱通过管路与外循环系统相连接。CN208907060U公开了一种制药用水纯化系统,包括:从上游至下游依次经管道连通的砂滤罐、碳滤罐、树脂软化罐、5微米超滤设备、第一卫生级自动冲洗不锈钢水箱、逆渗透设备、第二卫生级自动冲洗不锈钢水箱以及EDI设备。CN203683277U公开了一种药用纯化水的制备装置,它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的原水箱、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软化器、保安过滤器、反渗透过滤器、混床、1μm过滤器和成品储水罐,软化器通过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两侧的活性炭过滤器和保安过滤器连通,出水管上具有出水口和排水口,其中的出水口与保安过滤器连通,所述出水口和排水口处分别设有出水阀和排水阀,所述的软化器的顶部还设有盐箱,一根盐箱管的一端与盐箱连通,另一端插入至软化器内且与上述进水管连通,盐箱管上还连通有补水管,补水管的另一端与盐箱连通,所述盐箱内位于补水管的管口处设有浮水自动阀,盐箱管和进水管上分别设有盐水阀和进水阀。随着纯化水制备工艺日渐成熟,用户在追求高标准产水水质及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开始更多的关注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节能。但传统纯化水制备系统存在如下局限:(1)软化器:传统的软化器通过前期设计计算得出软化器运行周期,然后通过在触摸屏进行参数设定,使软化器在运行时间到达设定时间时即开始软化器的再生。当原水硬度值发生变化时,该运行模式会出现树脂已饱和仍未进行再生,导致产水硬度无法满足影响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或者出现树脂未饱和即开始再生,造成对再生剂的浪费。(2)水机运行模式:传统纯化水制备系统在系统不产水时,为控制系统微生物水平系统将切换到低流速循环状态,由于低流速循环状态并不进行产水,但反渗透却一直产生浓水排放,长时间的低流速循环将会导致大量的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纯化水制备系统,本技术提供的纯化水制备系统增设了硬度检测装置,当原水水质发生变化时,通过硬度检测装置对产水硬度在线实时监测,智能判断吸附剂是否耗尽,在保证最终产水硬度值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又避免了吸附剂的过度再生,为客户最大程度的节约了再生剂的用量。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纯化水制备系统,所述的制备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软化单元和过滤单元。所述的软化单元包括串联的至少两个软化装置,所述的软化装置还分别独立接入上游供水系统;所述的软化单元还包括与软化装置分别独立连接的硬度检测装置,所述硬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软化装置排出的软化水的硬度。本技术提供的纯化水制备系统增设了硬度检测装置,当原水水质发生变化时,通过硬度检测装置对产水硬度在线实时监测,智能判断吸附剂是否耗尽,在保证最终产水硬度值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又避免了吸附剂的过度再生,为客户最大程度的节约了再生剂的用量。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软化装置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独立地对应连接其余软化装置的出水口和进水口,所述的软化装置通过独立的串联管路按任意顺序依次串联。所述软化装置的进水口还分别独立接入上游供水系统。所述的软化装置之间的串联管路上设置有阀门,上游供水系统产水通入任意一个软化装置后,通过控制阀门开闭将其余各级软化装置按任意顺序依次串联形成流体通路,上游供水系统产水依次流经各个软化装置后由最后一级软化装置的出水口排出。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软化装置底部还独立设置有排水口,上游供水系统产水经软化装置吸附处理后由相应的排水口排出。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软化单元还包括与软化装置分别独立连接的盐箱,所述盐箱内储存有盐溶液,所述的盐箱用于对软化装置内填充的吸附剂洗脱再生。所述的吸附剂为树脂交换剂。本技术提供的制备系统充分利用了各软化装置之间的工艺路线,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和上游供水水质条件,可以在交替处理工艺和串联处理工艺之间自由切换,从而得到水质达标的软化水。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软化单元包括串联的第一软化装置和第二软化装置,所述的第一软化装置的进水口和第二软化装置的进水口分别独立连接上游供水系统。沿水流方向,所述的第一软化装置的出水口和第二软化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第一串联管路依次连接,上游供水系统产水进入第一软化装置初步吸附软化后经第一串联管路通入第二软化装置,经两级吸附处理后得到的软化水进入硬度检测装置。沿水流方向,所述的第二软化装置的出水口和第一软化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第二串联管路依次连接,上游供水系统产水进入第二软化装置初步吸附软化后经第二串联管路通入第一软化装置,经两级吸附处理后得到的软化水进入硬度检测装置。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软化装置和第二软化装置底部还独立设置有排水口,上游供水系统产水经第一软化装置或第二软化装置吸附处理后由相应的排水口直接排出进入硬度检测装置。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过滤单元包括一级过滤装置,所述的一级过滤装置的原水入口分别独立连接上游软化单元的软化装置。所述的一级过滤装置的浓水出口分为相互独立的浓水外排管路和浓水回流管路,所述的浓水回流管路出口端接入上游供水系统。本技术提供的过滤单元额外增设了浓水回流管路,在保证系统产水水质无影响的情况下,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节约了对水资源的浪费。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浓水外排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流量阀。所述的浓水回流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流量阀。所述的一级过滤装置为膜过滤装置。所述的一级过滤装置为一级反渗透装置。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过滤单元还包括与所述的一级过滤装置产水出口连接的二级过滤装置。所述的二级过滤装置为膜过滤装置或电去离子装置。所述的二级过滤装置为二级反渗透装置。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纯化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软化单元和过滤单元;/n所述的软化单元包括串联的至少两个软化装置,所述的软化装置还分别独立接入上游供水系统;所述的软化单元还包括与软化装置分别独立连接的硬度检测装置,所述硬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软化装置排出的软化水的硬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纯化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备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软化单元和过滤单元;
所述的软化单元包括串联的至少两个软化装置,所述的软化装置还分别独立接入上游供水系统;所述的软化单元还包括与软化装置分别独立连接的硬度检测装置,所述硬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软化装置排出的软化水的硬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化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化装置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独立地对应连接其余软化装置的出水口和进水口,所述的软化装置通过独立的串联管路按任意顺序依次串联;
所述软化装置的进水口还分别独立接入上游供水系统;
所述的软化装置之间的串联管路上设置有阀门,上游供水系统产水通入任意一个软化装置后,通过控制阀门开闭将其余各级软化装置按任意顺序依次串联形成流体通路,上游供水系统产水依次流经各个软化装置后由最后一级软化装置的出水口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纯化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化装置底部还独立设置有排水口,上游供水系统产水经软化装置吸附处理后由相应的排水口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纯化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化单元还包括与软化装置分别独立连接的盐箱,所述盐箱内储存有盐溶液,所述的盐箱用于对软化装置内填充的吸附剂洗脱再生;
所述的吸附剂为树脂交换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化水制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化单元包括串联的第一软化装置和第二软化装置,所述的第一软化装置的进水口和第二软化装置的进水口分别独立连接上游供水系统;
沿水流方向,所述的第一软化装置的出水口和第二软化装置的进水口通过第一串联管路依次连接,上游供水系统产水进入第一软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根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帆华东净化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正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