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产水量大的后置滤芯组,包括后置筒体、一体式反渗透膜组件和后置盖体,后置筒体设置后容置空腔,后容置空腔的上端为开口端,后置盖体盖置于开口端,将一体式RO反渗透膜组件密封于后容置空腔内,后置筒体的下端设置有初滤进水口、纯水出水口和污水口,污水口接有污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还公开了利用后置滤芯组构成的制水区块,包括前置滤芯组、增压泵和后置滤芯组,所述的前置滤芯组、增压泵和后置滤芯组依次串联在一起构成一组制水单元,每组制水单元并联在一起构成制水区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研发出“串并联”水块链制水,实现水块链互联大通量供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产水量大的后置滤芯组及其制水区块
本技术涉及水净化技术,特别是一种产水量大的后置滤芯组及其制水区块。
技术介绍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人们更加明白未来“新家居”不再是冰箱、空调、洗衣机传统刚需消费,更应以大健康类的消费为导向。特别是生活饮用水,供水管网相互融通没有界限,迫切需要用新水系统解决全家人的饮水安全,隔离水中的病毒、细菌、重金属、化学物质等外界污染,为家庭重塑一个健康安全岛。传统净水机采用多级滤芯,PP棉、颗粒碳、压铸碳、RO膜、后置碳逐级单一串联制水方式,各种滤料链接成一条很长的过滤链,导致制水滤床很长,过水速度慢,设备工作效能低,产水量低,仅可实现局部单一供水,无法实现全屋水网大通量供水。而现有的CN204661446U一种环聚式过滤净水机,包括前置滤芯组、增压泵和后置滤芯组;前置滤芯组连接增压泵,增压泵连接后置滤芯组,虽然解决传统净水机多级串联滤水水床长的问题,产水量有所提高,但是后置滤芯组包括了外层滤芯、过滤层、逆渗透滤芯,其滤水水床还是过长,且外层滤芯、过滤层、逆渗透滤芯置于同一腔体内,逆渗透滤芯还居于外层滤芯、过滤层的中心,水路结构复杂,逆渗透滤芯的膜通水截面积小,无法实现全屋水网大通量供水的问题,更不会考虑到全屋水网大通量供水安全的问题鉴于此,本技术对全屋水网大通量供水进行了系统化地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产水量大的后置滤芯组,该后置滤芯组的滤床短,膜单位膜面积的通水量大,膜承压面积大,适于低压力下工作。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产水量大的制水区块,该制水区块通过串并联水块链制水,实现互联大通量供水。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产水量大的后置滤芯组,包括后置筒体、一体式反渗透膜组件和后置盖体,后置筒体设置后容置空腔,后容置空腔的上端为开口端,后置盖体盖置于开口端,将一体式RO反渗透膜组件密封于后容置空腔内,后置筒体的下端设置有初滤进水口、纯水出水口和污水口,污水口接有污水管。所述的一体式RO反渗透膜组件包括上盖、膜壳、下盖,RO反渗透膜、芯管,芯管穿套在RO反渗透膜的中心,芯管的上端封闭,下端设有纯水出水管口,RO反渗透膜中的过滤水通过芯管与RO反渗透膜接触部渗入芯管内,从出水管口流出,上盖的端部设有进水水孔,下盖设有污水出水孔,膜壳为管件,RO反渗透膜及芯管安装在膜壳内,上盖、下盖分别盖置于膜壳的两端,芯管的纯水出水管口从下盖的污水出水孔穿出。一种产水量大的制水区块,包括前置滤芯组、增压泵和后置滤芯组,所述的前置滤芯组、增压泵和后置滤芯组依次串联在一起构成一组制水单元,每组制水单元并联在一起,即每组制水单元的前置滤芯组通过源水管与进水管连接,进水管上设有进水电磁阀,每组制水单元的后置滤芯组通过纯水出水管共同集中汇入水箱,每组制水单元的后置滤芯组的污水管上设有反冲洗电磁阀。所述的前置滤芯组包括前置筒体、前置环聚滤芯组件和前置盖体,前置筒体设置前容置空腔,前容置空腔的上端为开口端,前置盖体盖置于开口端,将前置环聚滤芯组件密封于前容置空腔内,前置筒体下端设置有源水口、前置出水口和排污出水口,排污出水口与环聚滤芯外侧与前置盖体之间的间隙连通。所述的前置环聚滤芯组件由前端滤芯和后端滤芯组成,前端滤芯由外至内依次为外层棉滤层、活性炭层、内层棉滤层,后端滤芯为KDF合金滤层,KDF合金滤层设置在内层PP棉滤层的内侧。所述的制水单元的前置滤芯组、增压泵和后置滤芯组依次串联在一起,具体是前置滤芯组的前置出水口通过初滤水出水管与增压泵的进水口连接,增压泵的出水口与后置滤芯组的初滤进水口通过初滤水进水管连接。本技术为了创造性突破传统净水技术瓶颈,研发出“串并联”水块链制水技术。首先,每一独立制水单元均由前置复合滤芯组件和后置一体式RO反渗透膜组件(或其他膜技术)串联造水,进而再将每一独立制水单元的净水出水并联集中汇入水箱,即由A+B+C+…相互链接形成多维制水区块链,实现水块链互联造水,水箱集中大通量供水。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净水机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净水机的机身上部的主控仓、机身中部的空腔中元器件及水管布置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净水机机身后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全屋新水系统集中供水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制水单元的原理图;图6是本技术的制水单元的前置滤芯筒、后置滤芯筒的底部对比图;图7是本技术的制水单元的前置滤芯组分解图;图8是本技术的制水单元的前置滤芯组剖视分解图;图9是本技术的制水单元的前置滤芯组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的制水单元的前置滤芯组的前置环聚滤芯分解图;图11是本技术的制水单元的后置滤芯组的一体式RO反渗透膜组件立体图一;图12是本技术的制水单元的后置滤芯组的一体式RO反渗透膜组件立体图二;图13是本技术的制水单元的后置滤芯组的一体式RO反渗透膜组件立体分解图一;图14是本技术的制水单元的后置滤芯组的一体式RO反渗透膜组件立体分解图二;图15是本技术的制水单元的后置滤芯组的一体式RO反渗透膜组件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的说明。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产水量大的净水机,包括机身4、制水单元6、水箱7、主控板3,泵/进水阀控制器31、反冲洗阀控制器32、进水电磁阀34、反冲洗电磁阀35。如图5、6所示,所述的制水单元6包括前置滤芯组1、增压泵2和后置滤芯组9。如图5、6、7至图10所示,前置滤芯组1采用现有的前置环聚滤芯组件,包括前置筒体11、前置环聚滤芯组件12和前置盖体13,前置筒体11设置前容置空腔111,前容置空腔111的上端为开口端112,前置盖体13盖置于开口端112,将前置环聚滤芯组件12密封于前容置空腔111内,前置筒体11下端设置有源水口113、前置出水口114和排污出水口115,排污出水口115与环聚滤芯12外侧与前置盖体13之间的间隙连通。如图7至图10所示,前置环聚滤芯组件12由前端滤芯121和后端滤芯组成,前端滤芯121由外至内依次为外层PP棉滤层1211、活性炭层1212、内层PP棉滤层1213,后端滤芯为KDF合金滤层1214,KDF合金滤层1214设置在内层PP棉滤层1213的内侧。水流由源水口113进入,先由外层PP棉滤层1211过滤,然后由活性炭层1212过滤,再由内层PP棉滤层1213过滤,再经KDF合金滤层1214过滤后,由前置出水口114排出。如图7至图10所示,前置环聚滤芯组件12还包括上端盖122和下端盖123,前端滤芯121内部形成空腔1215,KDF合金滤层1214置于空腔1215中,上端盖122设置于前端滤芯121上端,而下端盖123置于前端滤芯121下端,并定位KD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产水量大的后置滤芯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置筒体、一体式反渗透膜组件和后置盖体,后置筒体设置后容置空腔,后容置空腔的上端为开口端,后置盖体盖置于开口端,将一体式RO反渗透膜组件密封于后容置空腔内,后置筒体的下端设置有初滤进水口、纯水出水口和污水口,污水口接有污水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水量大的后置滤芯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置筒体、一体式反渗透膜组件和后置盖体,后置筒体设置后容置空腔,后容置空腔的上端为开口端,后置盖体盖置于开口端,将一体式RO反渗透膜组件密封于后容置空腔内,后置筒体的下端设置有初滤进水口、纯水出水口和污水口,污水口接有污水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产水量大的后置滤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体式RO反渗透膜组件包括上盖、膜壳、下盖,RO反渗透膜、芯管,芯管穿套在RO反渗透膜的中心,芯管的上端封闭,下端设有纯水出水管口,RO反渗透膜中的过滤水通过芯管与RO反渗透膜接触部渗入芯管内,从出水管口流出,上盖的端部设有进水孔,下盖设有污水出水孔,膜壳为管件,RO反渗透膜及芯管安装在膜壳内,上盖、下盖分别盖置于膜壳的两端,芯管的纯水出水管口从下盖的污水出水孔穿出。
3.一种产水量大的制水区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置滤芯组、增压泵和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产水量大的后置滤芯组,所述的前置滤芯组、增压泵和后置滤芯组依次串联在一起构成一组制水单元,每组制水单元并联在一起,即每组制水单元的前置滤芯组通过源水管与进水管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章文,
申请(专利权)人:李章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