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粒度稳定的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5138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粒度稳定的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制备装置,所述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制备装置包括反应釜;反应釜包括釜体、设置于釜体顶部的釜盖、设置于釜体内部的搅拌轴、设置于釜体外部且与搅拌轴的一端匹配连接的电机、以及设置于釜体内部且与搅拌轴的另一端匹配连接的搅拌桨;釜盖设置主料管、辅料管、碱液管、络合剂管及进气管;主料管的出液口远离碱液管的出液口;辅料管的出液口靠近碱液管的出液口;主料管的出液口和碱液管的出液口之间的距离>辅料管的出液口和碱液管的出液口之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在控制反应釜内的pH稳定的前提下,使反应过程中小颗粒的成核和长大同时稳定地进行,从而达到粒度稳定控制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粒度稳定的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制备装置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粒度稳定的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由于高电压、比容量高、环保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组成,其中正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正极材料前驱体对正极材料的性能又极为重要。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共沉淀法来生产前驱体,包括连续法及间歇法,前驱体的粒度影响正极材料的振实密度、压实密度和循环性能等关键指标。现有连续法工艺中,大多采用升降pH的方式来改变粒度大小。在pH较高时,沉淀反应以成核为主,会产生大量的小颗粒细粉,在pH较低时,沉淀反应以生长为主,会形成生大颗粒粗粉;而且,在升降pH过程中,反应体系会有较大波动,成核与长大的过程是不稳定的,粒度难以稳定控制,对产品性能造成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生产中粒度波动大、控制不稳定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粒度稳定的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制备装置。本技术是在控制反应釜内的pH稳定的前提下,使反应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粒度稳定的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1);所述反应釜(1)包括釜体(2)、设置于所述釜体(2)顶部的釜盖(3)、设置于所述釜体(2)内部的搅拌轴(4)、设置于所述釜体(2)外部且与所述搅拌轴(4)的一端匹配连接的电机(5)、以及设置于所述釜体(2)内部且与所述搅拌轴(4)的另一端匹配连接的搅拌桨(6);所述釜盖(3)设置主料管(7)、辅料管(8)、碱液管(9)、络合剂管(10)及进气管(11);所述主料管(7)的出液口远离所述碱液管(9)的出液口;所述辅料管(8)的出液口靠近所述碱液管(9)的出液口;所述主料管(7)的出液口和所述碱液管(9)的出液口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粒度稳定的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釜(1);所述反应釜(1)包括釜体(2)、设置于所述釜体(2)顶部的釜盖(3)、设置于所述釜体(2)内部的搅拌轴(4)、设置于所述釜体(2)外部且与所述搅拌轴(4)的一端匹配连接的电机(5)、以及设置于所述釜体(2)内部且与所述搅拌轴(4)的另一端匹配连接的搅拌桨(6);所述釜盖(3)设置主料管(7)、辅料管(8)、碱液管(9)、络合剂管(10)及进气管(11);所述主料管(7)的出液口远离所述碱液管(9)的出液口;所述辅料管(8)的出液口靠近所述碱液管(9)的出液口;所述主料管(7)的出液口和所述碱液管(9)的出液口之间的距离>所述辅料管(8)的出液口和所述碱液管(9)的出液口之间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粒度稳定的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料管(7)的出液口及所述碱液管(9)的出液口分别朝向所述搅拌轴(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粒度稳定的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料管(7)和所述搅拌轴(4)的水平连线与所述碱液管(9)和所述搅拌轴(4)的水平连线之间成18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粒度稳定的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料管(7)和所述搅拌轴(4)的水平连线与所述络合剂管(10)和所述搅拌轴(4)的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凯龙刘瑞倪湖炳朱珠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容百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