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吊运锚固件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材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吊运锚固件。
技术介绍
装配式的建筑施工方式被广泛推广,这种施工方式能够大大缩减施工周期,且将原本的各个建筑部件移至工厂内进行预制加工,后运至现场进行拼装组合形成建筑物,因此这种施工方式也降低了扬尘污染与噪音污染等传统施工方式存在的问题。由于装配式结构在预制完成后需要运至施工现场并进行拼装施工,因此涉及到很多次吊运操作,一般的做法是在结构体浇筑加工时,在其边角位置预留突出的锚固件,方便后期的吊运绳索进行绑扎,但是这种预埋的锚固件部分突出在外,影响后期施工,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吊运锚固件,其采用可拆卸设计,方便建材构件在吊运完成后将锚固件突出部位拆除,从而不影响后期施工,操作过程简单方便。具体包括固定底柱,锚固柱,锚固环,插入柱,四者均为铸铁材质制作,所述固定底柱为柱体结构,其内部存在圆柱状态的上部空腔,所述上部空腔的顶端部位与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吊运锚固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柱(1),锚固柱(2),锚固环(3),插入柱(4),四者均为铸铁材质制作,所述固定底柱(1)为柱体结构,其内部存在圆柱状态的上部空腔(11),所述上部空腔(11)的顶端部位与固定底柱(1)上方外部连通,所述上部空腔(11)的下方在固定底柱(1)的内部设置有下部空腔(12),所述下部空腔(12)也为圆柱状,下部空腔(12)的高度显著小于上部空腔(11)的高度,但下部空腔(12)的内径显著大于上部空腔(11)的内径,所述锚固柱(2)为圆柱状结构,其外径小于上部空腔(11)的内径,其高度大于上部空腔(11)与下部空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吊运锚固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柱(1),锚固柱(2),锚固环(3),插入柱(4),四者均为铸铁材质制作,所述固定底柱(1)为柱体结构,其内部存在圆柱状态的上部空腔(11),所述上部空腔(11)的顶端部位与固定底柱(1)上方外部连通,所述上部空腔(11)的下方在固定底柱(1)的内部设置有下部空腔(12),所述下部空腔(12)也为圆柱状,下部空腔(12)的高度显著小于上部空腔(11)的高度,但下部空腔(12)的内径显著大于上部空腔(11)的内径,所述锚固柱(2)为圆柱状结构,其外径小于上部空腔(11)的内径,其高度大于上部空腔(11)与下部空腔(12)的高度之和,锚固柱(2)能够从上部空腔(11)部位插入并一直插入到下部空腔(12)内,所述锚固环(3)为环形结构,其固定设置在锚固柱(2)的顶端;
所述上部空腔(11)的两侧部位在固定底柱(1)上设置有侧边空腔(13),所述侧边空腔(13)与上部空腔(11)连通,侧边空腔(13)的顶端部位与固定底柱(1)上方外部连通,侧边空腔(13)的下端部位与下部空腔(12)连通,所述锚固柱(2)的下端部位两侧设置有固定块(21),所述固定块(21)能够从上方插入进固定底柱(1)内的侧边空腔(13)内,且固定块(21)所处位置与侧边空腔(13)所处位置对应,另外,固定块(21)的高度小于下部空腔(12)的内高,固定块(21)沿侧边空腔(13)一直插入进下部空腔(12)内后能够进行旋转,使得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万坤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