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回收输送装置,包括机体上料输送段、下料输送段、测试输送段、循环输送段以及用于放置工件的工件托盘,上料输送段、下料输送段、测试输送段、循环输送段均用于输送工件托盘;上料输送段和下料输送段均设于机体上,测试输送段以及循环输送段均位于上料输送段和下料输送段之间;循环输送段位于测试输送段的上方或者下方;上料输送段以及下料输送段均可在机体的高度方向往复运动;上料输送段用于与测试输送段或者循环输送段衔接;下料输送段用于与测试输送段或者循环输送段衔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循环回收输送装置,其可对工件托盘进行循环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回收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声学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循环回收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工业化的普及,产品在进行工业生产时,一般会经过上料、加工、下料等工序。以电子设备为例,电子设备上通常会配备音频装置,在出产时,需要在隔音的情况下对音频装置进行声学测试领域。而现有的生产过程中,主要依赖人工将设备放置在隔音房内进行测试,输送效率低,导致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回收输送装置,其可对工件托盘进行循环输送。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循环回收输送装置,包括机体上料输送段、下料输送段、测试输送段、循环输送段以及用于放置工件的工件托盘,上料输送段、下料输送段、测试输送段、循环输送段均用于输送所述工件托盘;所述上料输送段和下料输送段均设于机体上,所述测试输送段以及循环输送段均位于上料输送段和下料输送段之间;所述循环输送段位于测试输送段的上方或者下方;所述上料输送段以及下料输送段均可在机体的高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上料输送段用于与测试输送段或者循环输送段衔接;所述下料输送段用于与测试输送段或者循环输送段衔接。进一步地,所述循环回收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用于带动上料输送段在机体的高度方向上运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带动下料输送段在机体的高度方向上运动。进一步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传动轴、升降绳以及绕线轮,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机体上,所述传动轴枢接于机体上,所述绕线轮枢接于机体上;所述升降绳的一端固定并绕设于传动轴上,所述升降绳的另一端绕设绕过所述绕线轮并与上料输送段固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用于引导所述上料输送段沿机体的高度方向运动。进一步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套以及导向杆,所述导向套固接于上料输送段上,所述导向杆固接于机体上并沿机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导向套滑动的套装于导向杆外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第一驱动组件的结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上料输送段包括输送架、第二电机、输送带、两个皮带轮以及传动轮,所述两个皮带轮分别枢接于输送架的两端,所述输送带的底端绕设于传动轮,传动轮枢接于机体上并与第二电机同步联接。进一步地,所述下料输送段、测试输送段以及循环输送段的结构均与上料输送段的结构相同。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工件可由上料输送段上的工件托盘输送至测试输送段,进行测试后,再经测试输送段输送至下料输送段,进行下料,下料后的工件托盘可经循环输送段再次到达上料输送段,进行循环输送,可提高工件托盘的利用率,以及输送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循环回收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上料输送段的结构示意图。图中:30、上料输送段;31、输送架;32、第二电机;33、输送带;34、传动轮;35、皮带轮;40、测试输送段;50、下料输送段;60、循环输送段;70、工件托盘;81、第一电机;82、传动轴;83、升降绳;84、绕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以及图2所示的一种循环回收输送装置,包括机体、上料输送段30、下料输送段50、测试输送段40、循环输送段60以及工件托盘70,该工件托盘70可用于放置待输送的工件。上料输送段30、下料输送段50、测试输送段40、循环输送段60均用于输送工件托盘70。具体的是,上料输送段30和下料输送段50均设于机体上,测试输送段40以及循环输送段60均设于上料输送段30和下料输送段50之间。且循环输送段60位于测试输送段40的下方或者上方。上料输送段30以及下料输送段50均可在机体的高度方向往复运动。上料输送段30用于与测试输送段40或者循环输送段60衔接;下料输送段50用于与测试输送段40或者循环输送段60衔接。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本技术的循环输送装置时,以工件为电子设备为例,将工件输送至机体上的测试工位进行测试为例。本实施例中,上述循环输送段60位于测试输送段40的下方。进行输送作业时,工件托盘70的初始位置在上料输送段30上并与测试输送段40衔接,将电子设备放置于工件托盘70上,上料输送段30可将工件托盘70输送至测试输送段40上,在工件托盘70带动工件输送至测试输送段40后,上料输送段30可沿机体的高度方向向下运动,在运动至与位于测试输送段40下方的循环输送段60时停止,此时,上料输送段30与循环输送段60衔接。而工件托盘70上的电子设备输送至测试工位内时,测试模组可以与工件托盘70上的电子设备电路进行电性连接,然后完成测试。测试后,测试输送段40便可将工件托盘70输送至下料输送段50,将工件取走即可。此后,下料输送段50向下运动,至与循环输送段60衔接,工件托盘70可经循环输送段60输送至上料输送段30,此后,上料输送段30以及下料输送段50均可沿机体的高度方向向上运动,均与测试输送段40进行衔接,完成工件托盘70的循环输送,便于回收利用。当然,上述工件托盘70可设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即在进行工件托盘70在测试工位内进行测试时,上料输送段30可接收下一个工件托盘70并进行工件装载,待前一工件托盘70输送至下料输送段50进行下料后,再将工件输送至测试工位内,并向下运动接收上一工件托盘70,提高工件测试效率。进一步地,循环回收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该第一驱动组件用于带动上料输送段30在机体的高度方向上运动,而第二驱动组件用于带动下料输送段50在机体的高度方向上运动。如此,上述上料输送段30和下料输送段50可分别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带动沿机体的高度方向运动,便于自动控制。更具体的是,上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81、传动轴82、升降绳83以及绕线轮84,将第一电机81安装于机体上,传动轴82枢接于机体上,上述绕线轮84枢接于机体上。将升降绳83的一端固定并绕设于传动轴82上,升降绳83的另一端绕设绕过绕线轮84并与上料输送段30固接。在该结构基础上,进行上料输送段30的升降时,可通过第一电机81带动传动轴82转动,传动轴82转动便可带动升降绳83绕传动轴82转动,在传动轴82正转或者反转时,便可带动升降绳83进行收放,而与升降绳83另一端固接的上料输送段30便可进行升降。在本实施例中,该升降绳83可选用为现有技术中的钢丝绳。进一步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导向组件,该导向组件用于引导上料输送段30沿机体的高度方向运动,可使升降绳83在收放过程中引导上料输送段30稳定的上下运动。具体的是,导向组件包括导向套以及导向杆,导向套固接于上料输送段30上,导向杆固接于机体上并沿机体的高度方向延伸;导向套滑动的套装于导向杆外部。如此,升降绳83在收放时,上料输送段30的导向套可与导向杆滑动配合,放置升降绳83的收放过程中导致上料输送段30出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回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上料输送段、下料输送段、测试输送段、循环输送段以及用于放置工件的工件托盘,上料输送段、下料输送段、测试输送段、循环输送段均用于输送所述工件托盘;所述上料输送段和下料输送段均设于机体上,所述测试输送段以及循环输送段均位于上料输送段和下料输送段之间;所述循环输送段位于测试输送段的上方或者下方;所述上料输送段以及下料输送段均可在机体的高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上料输送段用于与测试输送段或者循环输送段衔接;所述下料输送段用于与测试输送段或者循环输送段衔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回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上料输送段、下料输送段、测试输送段、循环输送段以及用于放置工件的工件托盘,上料输送段、下料输送段、测试输送段、循环输送段均用于输送所述工件托盘;所述上料输送段和下料输送段均设于机体上,所述测试输送段以及循环输送段均位于上料输送段和下料输送段之间;所述循环输送段位于测试输送段的上方或者下方;所述上料输送段以及下料输送段均可在机体的高度方向往复运动;所述上料输送段用于与测试输送段或者循环输送段衔接;所述下料输送段用于与测试输送段或者循环输送段衔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回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回收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用于带动上料输送段在机体的高度方向上运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带动下料输送段在机体的高度方向上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回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传动轴、升降绳以及绕线轮,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机体上,所述传动轴枢接于机体上,所述绕线轮枢接于机体上;所述升降绳的一端固定并绕设于传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付申,罗英俊,谭显文,伍财生,彭文坪,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博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