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送带双工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4990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送带双工作台,包括输送带以及架,沿输送带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工作台,工作台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两侧的工作台之间设置有摆移装置,摆移装置包括位于输送带上方的U形架,U形架的中间位置固接有支撑杆,支撑杆垂直于所述输送带,且支撑杆远离U形架的一端朝向远离输送带的一侧,支撑杆远离U形架的一端固接有安装柱,安装柱上转动设置有转动环,转动环的周面上固接有延伸杆,延伸杆垂直于所述支撑杆,延伸杆的长度大于输送带宽度的二分之一,延伸杆远离转动环的一端固接有置物板,置物板上表面开设有置物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中无需操作人员将物品扔向另一侧,减少对物品的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送带双工作台
本技术涉及流水线加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输送带双工作台。
技术介绍
输送带,又称运输带,是用于皮带输送带中起承载和运送物料的作用,输送带广泛应用于流水线工厂环境中。在化妆品制造行业,在输送带的一侧搭设工作台,便于工作人员将输送带上的物品取出进行包装、检查等工作。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9491336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铝件模具用输送带工作台,包括支撑平台、输送带、支撑架、抽风装置和喷水装置,支撑平台上连有若干转动的转动辊,输送带位于转动辊的表面且随转动辊转动,模具放置在输送带上,支撑架连接在支撑平台的一个侧面,抽风装置和喷水装置均连接在支撑架上;输送带包括依次相连的聚酰亚胺覆盖层、增强层、支撑层和耐磨层。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输送带两侧工作人员需要互换物品时,由于无法在输送带上将物品从一侧推向另一侧,从而需要操作人员起立递换,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输送带双工作台,无需操作人员将物品扔向另一侧,减少对物品的损坏。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输送带双工作台,包括输送带以及用于支撑所述输送带的支撑架,沿所述输送带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两侧的所述工作台之间设置有摆移装置,所述摆移装置包括位于所述输送带上方且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侧所述工作台上表面的U形架,所述U形架的中间位置固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垂直于所述输送带,且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U形架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输送带的一侧,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U形架的一端固接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上转动设置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周面上固接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垂直于所述支撑杆,所述延伸杆的长度大于所述输送带宽度的二分之一,所述延伸杆远离所述转动环的一端固接有置物板,所述置物板上表面开设有置物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输送带两侧都有工作台,当两侧的操作人员需要互换物品时,将物品置于置物槽内,然后摆动延伸杆,利用转动环的转动能够将置物板转动置另一侧,进而无需操作人员将物品扔向另一侧,减少物品发生损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U形架包括分别与两侧所述工作台上表面螺栓连接的底板,两侧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接有圆管一,所述圆管一上开设有通孔一,两个所述圆管一之间设置有U形管,所述U形管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侧所述圆管一内,沿所述U形管两侧竖管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二,所述通孔一和所述通孔二内穿有锁紧螺栓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输送带输送不同高度的物品时,利用移动U形管在圆管一内的移动,可以调节U形架的高度以适应不同高度的物品,进而减少摆移装置对物品的输送造成阻碍。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U形管包括分别插设于两侧所述圆管一内的L形转接管,所述通孔二开设于所述L形转接管的竖管上,沿所述L形转接管横管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三,两侧所述L形转接管之间套设有中间管,沿所述中间管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四,所述通孔三和所述通孔四内穿有锁紧螺栓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侧的L形转接管在中间管内的移动,可以调节U形架的宽度,进而可以适应不同宽度的输送带,提高了摆移装置的适应范围。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杆包括与所述U形架中间位置固接的圆管三,沿所述圆管三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五,所述圆管三内插入有圆管四,沿所述圆管四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六,所述通孔五和所述通孔六内穿有锁紧螺栓三,所述安装柱固接于所述圆管四的顶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圆管三在圆管四内的调节,可以调节支撑杆的高度,进而可以调节置物板的高度,进而可以适应不同高度的工作人员。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延伸杆包括与所述安装柱周面固接的圆管五,沿所述圆管五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七,所述圆管五上套设有圆管六,沿所述圆管六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八,所述通孔七和所述通孔八内穿有锁紧螺栓四。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圆管六在圆管上的调节,可以调节延伸杆的长度,进而可以调节置物板与工作人员之间的间距,便于工作人员将物品放置于置物板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延伸杆远离所述转动环一端延伸有竖杆,所述竖杆与所述输送带垂直并朝向所述输送带的一侧,所述置物板固定于所述竖杆远离所述延伸杆的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竖杆可以降低置物板的高度,进而可以使得置物板靠近工作台,便于工作人员放置物品。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柱的顶面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远离所述安装柱的一端与所述延伸杆的侧壁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延伸杆时,利用限位杆可以对延伸杆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定,进而可以限定延伸杆的转动角度,有利于置物板的准确摆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柱顶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所述限位杆与所述安装柱顶面抵接的一面一体成型有限位环,所述紧固螺栓穿过所述限位环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紧固螺栓穿过限位环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可以将限位杆紧紧抵接至安装柱上,而当需要调整限位杆的角度时,将紧固螺栓拧松即可,便于限位杆的角度调整。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摆移装置,由于输送带两侧都有工作台,当两侧的操作人员需要互换物品时,将物品置于置物槽内,然后摆动延伸杆,利用转动环的转动能够将置物板转动置另一侧,进而无需操作人员将物品扔向另一侧,减少物品发生损坏;2.通过设置圆管一和U形管,当输送带输送不同高度的物品时,利用移动U形管在圆管一内的移动,可以调节U形架的高度以适应不同高度的物品,进而减少摆移装置对物品的输送造成阻碍;3.通过设置L形转接管和中间管,利用两侧的L形转接管在中间管内的移动,可以调节U形架的宽度,进而可以适应不同宽度的输送带,提高了摆移装置的适应范围。附图说明图1主要示意本技术中双工作台的整体构造;图2主要示意本技术摆移装置的构造;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主要示意安装柱的构造。图中,1、输送带;2、支撑架;3、工作台;4、摆移装置;41、U形架;411、底板;412、圆管一;4121、通孔一;413、U形管;4130、通孔二;4131、L形转接管;41311、通孔三;4132、中间管;41321、通孔四;42、支撑杆;421、圆管三;4211、通孔五;422、圆管四;4221、通孔六;43、安装柱;4301、螺纹孔;431、限位杆;4311、限位环;432、限位环;44、转动环;45、延伸杆;4501、竖杆;451、圆管五;4511、通孔七;452、圆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送带双工作台,包括输送带(1)以及用于支撑所述输送带(1)的支撑架(2),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输送带(1)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工作台(3),所述工作台(3)固定于所述支撑架(2)上,两侧的所述工作台(3)之间设置有摆移装置(4),所述摆移装置(4)包括位于所述输送带(1)上方且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侧所述工作台(3)上表面的U形架(41),所述U形架(41)的中间位置固接有支撑杆(42),所述支撑杆(42)垂直于所述输送带(1),且所述支撑杆(42)远离所述U形架(41)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输送带(1)的一侧,所述支撑杆(42)远离所述U形架(41)的一端固接有安装柱(43),所述安装柱(43)上转动设置有转动环(44),所述转动环(44)的周面上固接有延伸杆(45),所述延伸杆(45)垂直于所述支撑杆(42),所述延伸杆(45)的长度大于所述输送带(1)宽度的二分之一,所述延伸杆(45)远离所述转动环(44)的一端固接有置物板(46),所述置物板(46)上表面开设有置物槽(46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带双工作台,包括输送带(1)以及用于支撑所述输送带(1)的支撑架(2),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输送带(1)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工作台(3),所述工作台(3)固定于所述支撑架(2)上,两侧的所述工作台(3)之间设置有摆移装置(4),所述摆移装置(4)包括位于所述输送带(1)上方且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侧所述工作台(3)上表面的U形架(41),所述U形架(41)的中间位置固接有支撑杆(42),所述支撑杆(42)垂直于所述输送带(1),且所述支撑杆(42)远离所述U形架(41)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输送带(1)的一侧,所述支撑杆(42)远离所述U形架(41)的一端固接有安装柱(43),所述安装柱(43)上转动设置有转动环(44),所述转动环(44)的周面上固接有延伸杆(45),所述延伸杆(45)垂直于所述支撑杆(42),所述延伸杆(45)的长度大于所述输送带(1)宽度的二分之一,所述延伸杆(45)远离所述转动环(44)的一端固接有置物板(46),所述置物板(46)上表面开设有置物槽(4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送带双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架(41)包括分别与两侧所述工作台(3)上表面螺栓连接的底板(411),两侧的所述底板(411)的上表面固接有圆管一(412),所述圆管一(412)上开设有通孔一(4121),两个所述圆管一(412)之间设置有U形管(413),所述U形管(413)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侧所述圆管一(412)内,沿所述U形管(413)两侧竖管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二(4130),所述通孔一(4121)和所述通孔二(4130)内穿有锁紧螺栓一(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送带双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管(413)包括分别插设于两侧所述圆管一(412)内的L形转接管(4131),所述通孔二(4130)开设于所述L形转接管(4131)的竖管上,沿所述L形转接管(4131)横管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通孔三(41311),两侧所述L形转接管(4131)之间套设有中间管(4132),沿所述中间管(4132)长度方向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茂
申请(专利权)人:艾品美化妆品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