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传界专利>正文

一种无需登高作业手摇式胀杆螺母紧固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452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需登高作业手摇式胀杆螺母紧固扳手,包括手摇柄杆(1)、开口扳手头(2)和套筒(3),所述套筒(3)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大于胀杆的直径;所述开口扳手头(2)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开口扳手头(2)与所述套筒(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对应设置;所述套筒(3)的侧面与所述手摇柄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无需登高作业手摇式胀杆螺母紧固扳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材料易取,成本低廉,并且可以重复周转使用,能极大地降低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需登高作业手摇式胀杆螺母紧固扳手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无需登高作业手摇式胀杆螺母紧固扳手。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吊顶和管道施工时需要安装膨胀吊杆,传统的施工方法需要人站在脚手架上或人字梯上仰头紧固膨胀吊杆,长需要长时间仰头,容易引起颈部疲劳。同时仰面时散落的砂子和粉尘易侵入眼睛内。最关键的是人在高处作业时易造成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为有效防止事故发生,因些需要一种人站在地面即可操作的安全紧固扳手来解决。目前工程施工中,胀杆螺母紧固方法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人站在脚手架或人字梯上仰面作业,用小型扳手半圈半圈的紧固,这种方法工作效率低,并且易造成人颈部疲劳、粉尘侵入眼内,严重的易导致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第二种就是采用电动的紧固扳手,效率是高,但是仍需高处作业,并且电动工具造价也高。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胀杆螺母紧固扳手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膨胀吊杆安装高处作业时存在高处坠落风险、粉尘侵入眼内及颈部疲劳等问题,提供一种简易、高效的无需登高作业手摇式胀杆螺母紧固扳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需登高作业手摇式胀杆螺母紧固扳手,包括手摇柄杆、开口扳手头和套筒,所述套筒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大于胀杆的直径;所述开口扳手头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开口扳手头与所述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对应设置;所述套筒的侧面与所述手摇柄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手摇柄杆由圆管制作而成。优选的,所述手摇柄杆为L形杆。其中,套筒与L形杆的长杆端固定连接,L形杆的端杆端用于旋转套筒和开口扳手头.优选的,所述手摇柄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手柄。设置有手柄方便对手摇柄杆进行旋转。优选的,所述开口扳手头的内侧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胀杆螺母配合。优选的,所述通孔为内六角孔。现有技术中胀杆螺母大多为六角螺母,内六角孔可以与胀杆螺母更好配合。优选的,所述开口扳手头与所述套筒焊接。优选的,所述套筒和/或开口扳手头与所述手摇柄杆焊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口和/或第二开口的开口处设置有导向板。导向板方便胀杆螺母和胀杆进入开口扳手头与套筒。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内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小于胀杆螺母的公称直径。采用此设计,则可以有效防止胀杆螺母掉落至套筒内。专利技术原理:本技术的无需登高作业手摇式胀杆螺母紧固扳手使用时人只需站在地面,先将胀杆膨胀端插入天花板上事先钻好的孔洞内,再将胀杆螺母通过第二开口伸入开口扳手头和套筒内,操作人员通过旋转手摇柄杆即可实现胀杆螺母紧固的目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无需登高作业手摇式胀杆螺母紧固扳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材料易取,成本低廉,并且可以重复周转使用,能极大地降低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概率。在吊顶或管道膨胀吊杆安装施工时,人只需要站在地面即能对膨胀吊杆进行紧固,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另外工人不需要长时间仰头,可以减轻工人的疲劳,还能有效避免粉尘对眼睛的伤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无需登高作业手摇式胀杆螺母紧固扳手使用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无需登高作业手摇式胀杆螺母紧固扳手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无需登高作业手摇式胀杆螺母紧固扳手的手摇柄杆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无需登高作业手摇式胀杆螺母紧固扳手螺母咬口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的无需登高作业手摇式胀杆螺母紧固扳手开口套筒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的无需登高作业手摇式胀杆螺母紧固扳手导向板立体图。图中:1-手摇柄杆、2-开口扳手头、3-套筒、4-导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的无需登高作业手摇式胀杆螺母紧固扳手,包括手摇柄杆1、开口扳手头2和套筒3,套筒3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的宽度大于胀杆的直径。开口扳手头2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开口。开口扳手头2与套筒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对应设置。套筒3的侧面与手摇柄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手摇柄杆1由圆管制作而成。优选的,手摇柄杆1为L形杆。其中,套筒3与L形杆的长杆端固定连接,L形杆的端杆端用于旋转套筒3和开口扳手头2.优选的,手摇柄杆1的另一端设置有手柄。设置有手柄方便对手摇柄杆1进行旋转。优选的,开口扳手头2的内侧设置有通孔,通孔与胀杆螺母配合。优选的,通孔为内六角孔。现有技术中胀杆螺母大多为六角螺母,内六角孔可以与胀杆螺母更好配合。优选的,开口扳手头2与套筒3焊接。优选的,套筒3和/或开口扳手头2与手摇柄杆1焊接。优选的,第一开口和/或第二开口的开口处设置有导向板4。导向板4方便胀杆螺母和胀杆进入开口扳手头2与套筒3。导向板4与第一开口和/或第二开口焊接,且设置在第一开口和/或第二开口的开口处,起到引导胀杆螺母和胀杆进入第二开口和第一开口的目的。本技术中,在第一开口和/或第二开口的两侧均设置了导向板4。优选的,套筒3的内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直径小于胀杆螺母的公称直径。采用此设计,则可以有效防止胀杆螺母掉落至套筒内。优选的,开口扳手头2带磁性。胀杆螺母不易掉落,方便使用。制作方法:本技术的无需登高作业手摇式胀杆螺母紧固扳手包括手摇柄杆1、开口扳手头2和套筒3。整个紧固扳手全部采用金属制作加工,手摇柄杆1采用圆管制作,开口扳手头2为薄型钢板切割制作而成,套筒3采用一小截开口圆管制作,开口扳手头2的规格与需要安装的胀杆螺母匹配。加工该紧固扳手时首先将手摇柄杆1用小直径金属圆管加工成Z字形,手柄处直线端略短些方便操作人员手握。再截一小截直径略大于胀杆螺母的短钢管加工套筒3,在管身切一开口,开口宽略大于胀杆直径尺寸即可。再取一直径与套筒3相同的圆形薄型钢板,在钢板中心处用气焊切割成内六角孔洞,并加工一开口即为开口扳手头2。将开口扳手头2和套筒3焊接成一个整体,最后将开口套筒3焊接于手摇柄杆1上。专利技术原理:本技术的无需登高作业手摇式胀杆螺母紧固扳手使用时人只需站在地面,先将胀杆膨胀端插入天花板上事先钻好的孔洞内,再将胀杆螺母通过第二开口伸入开口扳手头2内,胀杆通过第一开口伸入套筒3内,操作人员通过旋转手摇柄杆1即可实现胀杆螺母紧固的目的。本技术的无需登高作业手摇式胀杆螺母紧固扳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材料易取,成本低廉,并且可以重复周转使用,能极大地降低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概率。在吊顶或管道膨胀吊杆安装施工时,人只需要站在地面即能对膨胀吊杆进行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需登高作业手摇式胀杆螺母紧固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摇柄杆(1)、开口扳手头(2)和套筒(3),/n所述套筒(3)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大于胀杆的直径;/n所述开口扳手头(2)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开口;/n所述开口扳手头(2)与所述套筒(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对应设置;/n所述套筒(3)的侧面与所述手摇柄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需登高作业手摇式胀杆螺母紧固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摇柄杆(1)、开口扳手头(2)和套筒(3),
所述套筒(3)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大于胀杆的直径;
所述开口扳手头(2)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开口;
所述开口扳手头(2)与所述套筒(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对应设置;
所述套筒(3)的侧面与所述手摇柄杆(1)的一端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需登高作业手摇式胀杆螺母紧固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摇柄杆(1)由圆管制作而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需登高作业手摇式胀杆螺母紧固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摇柄杆(1)为L形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需登高作业手摇式胀杆螺母紧固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摇柄杆(1)的另一端设置有手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需登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传界
申请(专利权)人:张传界江苏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