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刷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41968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刷涂装置,包括:储料件,所述储料件用于储存刷涂的物料;输料管,所述输料管全部或部分呈刚性,所述输料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料件连通,所述输料管的另一端设有出料口,且所述输料管能够将储液件内的物料传输至所述出料口;刷料件,所述刷料件与所述输料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输料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刷料件的中部连接。仅需一个工作人员站立操作,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提高了刷涂的效率,而且由于淋胶、铺胶和刷图均匀的操作同时完成,因此提高了对物料的控制精度以及刷涂均匀度,进而提高了待粘接物的粘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刷涂装置
本技术涉及饲料制作
,尤其涉及一种刷涂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发展,目前的牲畜养殖已经越来越朝着科学饲养发展,通过对牲畜进行管理、对牲畜饲料进行科学搭配和对牲畜繁殖的科学控制等提高牲畜产出的产品的质量,例如产出的牛肉和牛奶等。牲畜的饲料制作过程中,需要对一些植物进行发酵处理,为了营造好的发酵环境,需要使用塑料布对这些待发酵物进行覆盖,而且需要保证覆盖的严密。而且由于每次所覆盖的待发酵物的量不尽相同,因此无法生产和预制与待覆盖区域匹配的塑料布,需要通过将多块塑料布进行粘接,以达到匹配覆盖区域的目的。一般对多块塑料布的粘接需要使用胶液,且在粘接过程中需要淋胶、铺胶和涂匀等动作。若一人操作,则需要站立淋胶和蹲着铺胶与涂匀这样的动作不断切换;若多人合作,则需一些人进行淋胶,一些人进行铺胶与涂匀。两种方式的效率都较低,而且对胶量控制不准确,刷涂均匀度低,进而造成相互粘接的塑料布的粘接质量差的问题。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刷涂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刷胶效率低和质量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刷涂装置。一种刷涂装置,包括:储料件,所述储料件用于储存刷涂的物料;输料管,所述输料管全部或部分呈刚性,所述输料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料件连通,所述输料管的另一端设有出料口,且所述输料管能够将储液件内的物料传输至所述出料口;刷料件,所述刷料件与所述输料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输料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刷料件的中部连接。进一步的,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储料件呈筒状,其包括筒壁和与所述筒壁一端连接且用于封闭所述筒壁的筒底,所述筒底设有卸料口,所述输料管的一端与所述卸料口连通。进一步的,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储料件与所述输料管间通过阀门连通,所述阀门具有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和开度调节把手;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储料件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输料管连通。进一步的,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输料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弧形段和直线段;所述第一弧形段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储料件连通,且所述第一端的切线与所述筒底垂直,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直线段连接,且所述直线段沿所述第二端的切线设置。进一步的,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段的角度为45°-75°。进一步的,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刷料件呈板状,所述刷料件与所述筒底垂直;所述直线段的远离所述第一弧形段的一端与所述刷料件连接,且所述直线段的端口形成所述出料口。进一步的,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刷料件呈板状,所述刷料件与所述筒底垂直;所述输料管还包括第二弧形段,所述第二弧形段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直线段连接且所述直线段沿所述第三端的切线设置,所述第四端与所述输料件连接且所述第四端的端面与所述刷料件垂直。进一步的,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刷料件的远离所述储液件的一端均匀地设有刷毛。进一步的,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于所述储料件与所述输料管间或所述输料管上,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储液件内的物料至所述出料口。进一步的,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储液件和/或所述输料管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提供的刷涂装置,通过储料件来储存待刷涂的物料,进而通过输料管将物料从储液件内传输至出料口,物料从出料口源源不断的流出,由于输料管全部或者部分呈刚性,因此工人可以站立着操作刚性部分,移动输料管,使出料口在待刷涂区域上方移动,从而完成淋胶的操作,再者输料管的出料口一端与输料件的中部连接,因此当输料管移动过程中,可以使刷料件的一端与待粘接物相抵,刷料件随输料管移动,且能够将淋在带粘接物上的物料铺开且刷涂均匀,也就是随着物料管的移动能够同时完成淋胶、铺胶和刷图均匀的操作,整个过程仅需一个工作人员站立操作,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提高了刷涂的效率,而且由于淋胶、铺胶和刷图均匀的操作同时完成,因此提高了对物料的控制精度以及刷涂均匀度,进而提高了待粘接物的粘接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刷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刷料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储液件,11-卸料口;2-输料管,21-第一弧形段,22-直线段,23-第二弧形段,24-出料口;3-刷料件,31-刷毛;4-连接件;5-阀门,51-开度调节把手;6-操作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刷涂装置,包括:储料件,所述储料件用于储存刷涂的物料;输料管2,所述输料管2全部或部分呈刚性,所述输料管2的一端与所述储料件连通,所述输料管2的另一端设有出料口24,且所述输料管2能够将储液件1内的物料传输至所述出料口24;刷料件3,所述刷料件3与所述输料管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输料管2的另一端与所述刷料件3的中部连接。如图1中所示出的刷涂装置的一种结构形式中,输料管2全部呈刚性,而且储液件1、输料管2和刷料件3从上至下依次设置,而且刷涂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储液件1和刷料件3保持竖直方向,物料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储液件1下流至输料管2内,再经由输料管2由出料口24流出,淋至待刷涂区域。同时为了操作方便,还可以在储液件1的侧面安装操作手柄6,便于操作人员手持和操作。通过储料件来储存待刷涂的物料,进而通过输料管2将物料从储液件1内传输至出料口24,物料从出料口24源源不断的流出,由于输料管2全部或者部分呈刚性,因此工人可以站立着操作刚性部分,移动输料管2,使出料口24在待刷涂区域上方移动,从而完成淋胶的操作,再者输料管2的出料口24一端与输料件的中部连接,因此当输料管2移动过程中,可以使刷料件3的一端与待粘接物相抵,刷料件3随输料管2移动,且能够将淋在带粘接物上的物料铺开且刷涂均匀,也就是随着物料管的移动能够同时完成淋胶、铺胶和刷图均匀的操作,整个过程仅需一个工作人员站立操作,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提高了刷涂的效率,而且由于淋胶、铺胶和刷图均匀的操作同时完成,因此提高了对物料的控制精度以及刷涂均匀度,进而提高了待粘接物的粘接质量。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料件呈筒状,其包括筒壁和与所述筒壁一端连接且用于封闭所述筒壁的筒底,所述筒底设有卸料口11,所述输料管2的一端与所述卸料口11连通。储液件1可以是金属材质或者塑料材质的胶筒,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刷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储料件,所述储料件用于储存刷涂的物料;/n输料管(2),所述输料管(2)全部或部分呈刚性,所述输料管(2)的一端与所述储料件连通,所述输料管(2)的另一端设有出料口(24),且所述输料管(2)能够将储液件(1)内的物料传输至所述出料口(24);/n刷料件(3),所述刷料件(3)与所述输料管(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输料管(2)的另一端与所述刷料件(3)的中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刷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料件,所述储料件用于储存刷涂的物料;
输料管(2),所述输料管(2)全部或部分呈刚性,所述输料管(2)的一端与所述储料件连通,所述输料管(2)的另一端设有出料口(24),且所述输料管(2)能够将储液件(1)内的物料传输至所述出料口(24);
刷料件(3),所述刷料件(3)与所述输料管(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输料管(2)的另一端与所述刷料件(3)的中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刷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件呈筒状,其包括筒壁和与所述筒壁一端连接且用于封闭所述筒壁的筒底,所述筒底设有卸料口(11),所述输料管(2)的一端与所述卸料口(1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刷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件与所述输料管(2)间通过阀门(5)连通,所述阀门(5)具有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和开度调节把手(51);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储料件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输料管(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刷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管(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弧形段(21)和直线段(22);所述第一弧形段(2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储料件连通,且所述第一端的切线与所述筒底垂直,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直线段(22)连接,且所述直线段(22)沿所述第二端的切线设置。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楚康康王欣麻柱张龙马慧张亚静王爽段龙飞韩冰胡亚星李云泽郭刚宛加林马东海李军卫王春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