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4022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滤元件(10),该过滤元件具有框架(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滤元件,该过滤元件在加工技术方面能够简单制造并且为了专业处置又能够简单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被认定为有益的是:打褶的第一过滤元件(3)的侧面密封(6)为此通过压折波纹管的角部(5)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滤元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过滤元件。
技术介绍
已知的是:过滤元件用于净化空气。由EP3015155A1已知一种用于车辆内部空间的过滤组件,其中过滤目的吸附过滤和微粒过滤组合在一个过滤器中。在此,构造为微尘过滤器的过滤层拦截来自进入空气的微粒状组成部分、例如灰尘和花粉。构造为吸收过滤器的过滤层拦截来自进入空气的不期望的气态组成部分,例如有害气体、气味、苯或臭氧。由WO2010/049052A1已知一种过滤元件,该过滤元件设计为所谓的组合式过滤器。这样的过滤元件过滤微粒并且吸收气体。这种类型的过滤元件可以用于清洁室内空气过滤器中的空气。还已经已知的是:将组合式过滤器应用在移动式净化器中,该移动式净化器例如能够位置可变地竖立在建筑物中。用于这种净化器的过滤器例如在EP3167949A1中得到描述。在将过滤元件应用在空气过滤中时重要的是:相对引导空气的壳体良好地密封过滤器并且因此确保:空气不会在壳体与过滤器之间穿过。应不存在旁路,而是存在无漏洞的、即无泄漏的密封。为此通常将过滤介质粘接在框架中,这意味着制造过滤元件时额外的工艺步骤。由于粘接建立持久的材料锁合连接并且加重了过滤器使用完之后正确的分类处置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漏斗状的过滤元件,其在制造技术上能简单制造并且为了专业的处置又能够简单地分解。所述目的通过如下所述的过滤元件得以实现。过滤元件,该过滤元件具有框架和至少一个过滤级,该过滤级具有打褶的第一过滤介质,其中,所述第一过滤介质容纳在框架中,并且所述第一过滤介质具有圆形的漏斗状的环的形状,所述第一过滤介质由在俯视图中初始为矩形的波纹管形成,该波纹管在其横向于折叠边棱的侧面上通过压折波纹管的角部而封闭,使得该波纹管在其横截面中向着折叠边棱的方向具有平行四边形形状,并且所述波纹管的两个端部褶互相连接。根据本技术的过滤元件具有框架和至少一个过滤级,该过滤级拥有打褶的、也就是多次折叠的第一过滤介质。所述过滤级用于微粒过滤。第一过滤介质容纳在所述框架中并且具有圆形的漏斗状的环的形状,也就是说,具有截锥体的周面的形状。整个过滤元件也具有漏斗形状。根据本技术,打褶的第一过滤介质的侧面密封通过波纹管的角部的封闭来实现:根据本技术,第一过滤介质为此由俯视图中最初为矩形的波纹管形成,其中,所述波纹管在其横向于折叠边棱的侧面上通过波纹管角部的倾斜压折封闭。为此折叠波纹管角部,使得角部搭接并且之后或在此期间进行对角部的热输送和/或压合。热输送和压合例如可以通过特殊成型的超声震荡单元进行。所述折叠如下地进行,使得波纹管在其横截面中沿着折叠边棱的方向观察显示平行四边形形状。波纹管的两个端部褶彼此连接(例如通过粘接或焊接)并且因此由具有平行四边形横截面的最初为矩形的波纹管形成漏斗状的环,也就是说构成环形(连续)的波纹管。因此有益地不必在特殊方法步骤中通过修剪完成成型、通过施设密封带、所谓的边棱带或通过置入密封剂完成密封,并且所述过滤级材料一致地仅由第一过滤介质构成。在有益的改进方案中,第一过滤介质由含PP(聚丙烯)、含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含PE(聚乙烯)和/或含PTFE(聚四氟乙烯)的无纺织物构成。第一过滤介质在有益的改进方案中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由无纺织物、含玻璃纤维的人造纤维介质或者例如具有PTFE膜或纳米纤维膜的膜介质构成的层。同样可考虑不同介质的组合(例如具有人造纤维份额的玻璃纤维纸)。由无纺织物构成的打褶的过滤器成本低并且基于较大的过滤表面而具有高过滤性能。第一过滤介质也可以具有由合成无纺织物构成的多个层、优选两个或三个层。本技术还涉及用于制造如上所述的过滤元件的方法。所描述的技术和所描述的本技术的有益改进方案只要技术上有意义也在相互组合中构成本技术的有益的改进方案。附图说明应借助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相互对应的元件和构件在附图中设置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为了更好地看清附图没有使用按照比例的视图。在示意图中: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的过滤元件;图2a和2b示出图1所示过滤元件的俯视图和剖视图;图3a和3b示出第一过滤介质的造型;图4示出第一过滤介质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过滤元件10,该过滤元件具有框架1和过滤级2,所述过滤级2拥有打褶的第一过滤介质3。另外的过滤级7通过其它过滤级2遮盖、平行于该过滤级设置并且因此不可见。第一过滤介质3容纳在框架1中。第一过滤介质3如整体过滤元件10那样具有圆形的漏斗状的环的形状。所述框架1拥有内环1a和外环1b,该内环和外环相对彼此同心设置成用于将第一过滤介质3和第二过滤介质8容纳在内环1a与外环1b之间。所述框架1由密封材料、即弹性体制成。过滤容纳部的位置通过图2a中的位置标记9绘出。如在图2a中可见的那样,第一过滤介质3由具有多个折叠边棱4的波纹管形成,该波纹管在俯视图中观察最初是矩形的,并且该波纹管的两个褶端相互连接,从而构成环。如在图2b中可以识别的那样,波纹管在其横截面中沿着折叠边棱4方向具有平行四边形形状。该平行四边形形状通过以下方式产生,即,波纹管在其横向于折叠边棱4的侧面上通过该波纹管的角部5的压折而气密地封闭(参见图3a和3b)。为此进行对波纹管的角部5的折叠,使得各角部5搭接并且之后或者在此期间通过对角部5的热输送和其相互压合实现封闭。这样封闭的角部5构成第一过滤介质3的平坦的面,这些面相对框架1能够良好密封。图4示出这个封闭部6的结果:第一介质3在第一过滤级2的内半径以及外半径上、即在其压折的角部区域中封闭。第一过滤介质3可以含有无纺织物、PP、PET和/或PE和/或PTFE。在图2b中也可以识别到过滤元件10的第二过滤级7。该第二过滤级拥有含活性炭的第二过滤介质8,其中,所述第二过滤介质8同样容纳在所述框架的内环1a与1b之间。该第二过滤介质拥有圆形的漏斗状的环的形状并且无缝地实施为深冲件。附图标记列表1框架1a内环1b外环2第一过滤级3第一过滤介质4折叠边棱5角部6封闭部7另外的过滤级8另外的过滤介质(第二过滤介质)9过滤容纳部的位置10过滤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过滤元件,该过滤元件具有框架(1)和至少一个过滤级(2),该过滤级(2)具有打褶的第一过滤介质(3),其中,所述第一过滤介质(3)容纳在框架(1)中,并且所述第一过滤介质(3)具有圆形的漏斗状的环的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介质(3)由在俯视图中初始为矩形的波纹管形成,该波纹管在其横向于折叠边棱(4)的侧面上通过压折波纹管的角部(5)而封闭,使得该波纹管在其横截面中向着折叠边棱(4)的方向具有平行四边形形状,并且所述波纹管的两个端部褶互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24 DE 102019110550.1;20190604 DE 102019114911.过滤元件,该过滤元件具有框架(1)和至少一个过滤级(2),该过滤级(2)具有打褶的第一过滤介质(3),其中,所述第一过滤介质(3)容纳在框架(1)中,并且所述第一过滤介质(3)具有圆形的漏斗状的环的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翁拉特S·舒马赫T·施米特A·布罗伊尔
申请(专利权)人:卡尔·弗罗伊登伯格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