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艳红专利>正文

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394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侧贯穿设置有气筒,所述气筒的右端延伸至壳体的右侧并连通有出气管,所述气筒的顶部连通有分支管,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测量机构,所述分支管和测量机构的数量均为三个,所述气筒的左端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气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拉动两个把手,最终使得卡块脱离卡槽的内腔,进而完成对吹管解锁作业,该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具备便于拆卸的目的,方便了对吹气罩的清洗与更换,使得吹气罩不易滋生细菌,保证了该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的清洁程度,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提高了该肺活量训练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呼吸内科
,具体为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呼吸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的一个专科,人在正常吸气时,横膈膜收缩和外肋间肌收缩,当用力吸气时,还需吸气辅助肌,如斜方肌、斜角肌的协助,这些肌肉收缩的结果使得胸阔上举,胸腔空间扩大到极限,因此需要对吸气肌进行锻炼。测量肺活量是呼吸内科检测过程之一,因此会需要用到肺活量训练装置,在使用肺活量训练装置过程中,其吹嘴需要经常更换清洗,目前吹嘴是通过螺纹管进行安装,进而使用者需要反向操作上述步骤才可将吹嘴拆卸,拆卸过程较为繁琐,从而降低了肺活量训练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具备便于拆卸的优点,解决了在使用肺活量训练装置过程中,其吹嘴需要经常更换清洗,目前吹嘴是通过螺纹管进行安装,进而使用者需要反向操作上述步骤才可将吹嘴拆卸,拆卸过程较为繁琐,从而降低了肺活量训练装置的实用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侧贯穿设置有气筒,所述气筒的右端延伸至壳体的右侧并连通有出气管,所述气筒的顶部连通有分支管,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测量机构,所述分支管和测量机构的数量均为三个,所述气筒的左端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气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内卡环,所述固定管的内腔设置有吹气机构,所述吹气机构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固定块,两个固定块相背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壳体左侧的顶部与底部均转动连接有活动杆,两个活动杆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远离活动杆的一侧贯穿至卡槽的内腔,所述固定管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固定管的一端与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远离弹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优选的,所述测量机构包含有固定于壳体顶部的透明管,所述透明管的内腔设置有浮动球,三个浮动球的质量均不一致,所述分支管的顶端贯穿至透明管的内腔。优选的,所述吹气机构包含有位于固定管内腔的吹管,所述吹管的左端连通有吹气罩,所述吹气罩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固定管与内卡环之间。优选的,所述气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与底部均与壳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握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拉动两个把手,最终使得卡块脱离卡槽的内腔,进而完成对吹管解锁作业,该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具备便于拆卸的目的,方便了对吹气罩的清洗与更换,使得吹气罩不易滋生细菌,保证了该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的清洁程度,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提高了该肺活量训练装置的实用性,解决了在使用肺活量训练装置过程中,其吹嘴需要经常更换清洗,目前吹嘴是通过螺纹管进行安装,进而使用者需要反向操作上述步骤才可将吹嘴拆卸,拆卸过程较为繁琐,从而降低了肺活量训练装置的实用性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测量机构的设置,便于观察患者肺活量的大小,使该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具有测量患者肺活量的效果,通过密封圈的设置,使得吹管、固定管和内卡环贴合的更加紧密,防止漏气,进而提高了最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通过支撑座的设置,可以对气筒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了气筒的稳定性,通过握把的设置,在不使用时,可以将握把转动至与壳体呈平行状态,进而减小了该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的占用空间,方便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图1中A点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吹气机构、固定块和卡槽结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内卡环结构立体示意图。图中:1、壳体;2、气筒;3、出气管;4、分支管;5、测量机构;51、透明管;52、浮动球;6、连接管;7、固定管;8、内卡环;9、吹气机构;91、吹管;92、吹气罩;93、密封圈;10、固定块;11、卡槽;12、活动杆;13、卡块;14、弹簧;15、把手;16、支撑座;17、握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握把17,通过握把17的设置,在不使用时,可以将握把17转动至与壳体1呈平行状态,进而减小了该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的占用空间,方便携带,壳体1的左侧贯穿设置有气筒2,气筒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支撑座16,支撑座16的顶部与底部均与壳体1固定连接,通过支撑座16的设置,可以对气筒2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了气筒2的稳定性,气筒2的右端延伸至壳体1的右侧并连通有出气管3,气筒2的顶部连通有分支管4,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测量机构5,分支管4和测量机构5的数量均为三个,测量机构5包含有固定于壳体1顶部的透明管51,透明管51的内腔设置有浮动球52,三个浮动球52的质量均不一致,分支管4的顶端贯穿至透明管51的内腔,通过测量机构5的设置,便于观察患者肺活量的大小,使该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具有测量患者肺活量的效果,气筒2的左端连通有连接管6,连接管6远离气筒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管7,固定管7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内卡环8,固定管7的内腔设置有吹气机构9,吹气机构9包含有位于固定管7内腔的吹管91,吹管91的左端连通有吹气罩92,吹气罩9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圈93,密封圈93位于固定管7与内卡环8之间,通过密封圈93的设置,使得吹管91、固定管7和内卡环8贴合的更加紧密,防止漏气,进而提高了最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吹气机构9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固定块10,两个固定块10相背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11,壳体1左侧的顶部与底部均转动连接有活动杆12,两个活动杆12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13,卡块13远离活动杆12的一侧贯穿至卡槽11的内腔,固定管7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4,弹簧14远离固定管7的一端与活动杆12固定连接,活动杆12远离弹簧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15。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吹气罩92向气筒2的内腔吹气,由于气筒2内腔气压的变化,浮动球52将随之上升,随着吹力的大小,浮动球52的高度也随之变化,通过透明管51的设置,可以观察患者肺活量的大小,使该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具有测量患者肺活量的效果,当需要对吹气罩92进行更换或清洗时,拉动两个把手15,把手15带动活动杆12以转轴为圆心转动,活动杆12对弹簧14进行拉伸,同时活动杆12带动卡块13移动直至卡块13移出卡槽11的内腔,进而对固定块10进行解锁,使用者可将吹气罩92向左抽出,即达到了便于拆卸的目的。综上所述:该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左侧贯穿设置有气筒(2),所述气筒(2)的右端延伸至壳体(1)的右侧并连通有出气管(3),所述气筒(2)的顶部连通有分支管(4),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测量机构(5),所述分支管(4)和测量机构(5)的数量均为三个,所述气筒(2)的左端连通有连接管(6),所述连接管(6)远离气筒(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管(7),所述固定管(7)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内卡环(8),所述固定管(7)的内腔设置有吹气机构(9),所述吹气机构(9)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固定块(10),两个固定块(10)相背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11),所述壳体(1)左侧的顶部与底部均转动连接有活动杆(12),两个活动杆(12)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13),所述卡块(13)远离活动杆(12)的一侧贯穿至卡槽(11)的内腔,所述固定管(7)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远离固定管(7)的一端与活动杆(12)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12)远离弹簧(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左侧贯穿设置有气筒(2),所述气筒(2)的右端延伸至壳体(1)的右侧并连通有出气管(3),所述气筒(2)的顶部连通有分支管(4),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测量机构(5),所述分支管(4)和测量机构(5)的数量均为三个,所述气筒(2)的左端连通有连接管(6),所述连接管(6)远离气筒(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管(7),所述固定管(7)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内卡环(8),所述固定管(7)的内腔设置有吹气机构(9),所述吹气机构(9)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固定块(10),两个固定块(10)相背的一侧均开设有卡槽(11),所述壳体(1)左侧的顶部与底部均转动连接有活动杆(12),两个活动杆(12)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13),所述卡块(13)远离活动杆(12)的一侧贯穿至卡槽(11)的内腔,所述固定管(7)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远离固定管(7)的一端与活动杆(12)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12)远离弹簧(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艳红张芳彭哲尚兰宣陈军涂伟
申请(专利权)人:徐艳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