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眼睑按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3878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眼睑按摩装置,涉及按摩仪器技术领域,包括:至少一个按摩单元,所述按摩单元适于在使用状态下与下眼睑部位贴合;视物区域,所述视物区域设置于所述按摩单元上侧,并为使用者眼睛留出视物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下眼睑按摩装置适于在使用状态下对下眼睑部位进行按摩,且有别于传统的全眼覆盖式按摩仪,能够使使用者在使用状态下正常视物,不耽误正常工作生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眼睑按摩装置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按摩仪器
,具体涉及一种下眼睑按摩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社会,电子产品已经是人们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之一,由于人们长时间的工作或学习,会使眼睛长时间注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从而产生眼睛疲劳,并因此而出现眼袋及黑眼圈等现象。长此以往,不但会影响人们的眼部健康,而且对于一些爱美的人士来说,眼袋及黑眼圈将会对外在仪表造成较大影响。因此,无论从健康角度还是从美观角度,眼部的养护都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眼部按摩仪,通常为全眼覆盖式按摩仪,在使用时候如同眼罩将眼睛全部覆盖,需要使用者抽出专门的时间,闭上眼睛,放下其它的事情,专心使用按摩仪10-30分钟。现代社会的高节奏,使用者往往会因为种种事情而无法每天坚持使用全眼覆盖式按摩仪,慢慢的,全眼覆盖式按摩仪将被搁置,造成耽误正常工作生活、利用率不高等问题。综上,急需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影响使用者正常工作生活的前提下,使使用者随时随地进行眼部按摩的眼部按摩仪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下眼睑按摩装置,以解决现有全眼覆盖式按摩仪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下眼睑按摩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按摩单元,所述按摩单元适于在使用状态下与下眼睑部位贴合;视物区域,所述视物区域设置于所述按摩单元上侧,并为使用者眼睛留出视物空间。进一步地,还包括:前壳体,所述前壳体设置于所述下眼睑按摩装置前侧,适于构成所述下眼睑按摩装置的外壳结构;后壳体,所述后壳体配合安装于所述前壳体后侧;所述前壳体通过超声焊接配合安装于所述后壳体上,且所述前壳体适于覆盖所述后壳体的前侧区域,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所围合区域限定出容纳腔;所述按摩单元至少部分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进一步地,所述按摩单元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构造为所述下眼睑按摩装置的控制元器件;导电硅胶,所述导电硅胶适于与使用者的下眼睑部位进行直接接触;所述电路板的其中一侧设置有导电触点针,所述导电触点针与所述导电硅胶插接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上还设置有:贴片马达,所述贴片马达与所述电路板基板贴合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上还设置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由所述前壳体与所述后壳体的中部位置共同围合而成;所述避让部适于避让使用者鼻梁;所述后壳体远离所述前壳体一侧还设置有挂耳部,所述挂耳部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挂耳部分别与使用者两侧耳朵进行搭接。进一步地,在水平放置状态下,所述挂耳部的下表面最高点高于所述前壳体的上表面最低点。进一步地,在水平放置状态下,所述下眼睑按摩装置尺寸关系,满足H3<H1;其中,H1为所述挂耳部的下表面最高点与所述前壳体的上表面最低点的高度差;H3为所述挂耳部的下表面最高点与所述避让部的上表面最高点的高度差。进一步地,在水平放置状态下,所述下眼睑按摩装置尺寸关系,满足H3<H1<H2;其中,H1为所述挂耳部的下表面最高点与所述前壳体的上表面最低点的高度差;H3为所述挂耳部的下表面最高点与所述避让部的上表面最高点的高度差;H2为所述挂耳部的下表面最高点与所述避让部的下表面最高点的高度差。进一步地,所述按摩单元包括:第一按摩单元和第二按摩单元;所述第一按摩单元和所述第二按摩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一贴片和第二贴片上,所述第一贴片和所述第二贴片之间通过塑性调节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下眼睑按摩装置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适于将所述电路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后壳体上;所述导电硅胶上设置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与所述后壳体内侧边缘相抵接,所述限位台阶能够使所述导电硅胶一部分嵌入所述后壳体内侧,并使所述导电硅胶另一部分露出于所述导电硅胶外侧。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下眼睑按摩装置适于在使用状态下对下眼睑部位进行按摩,且有别于传统的全眼覆盖式按摩仪,能够使使用者在使用状态下正常视物,不耽误正常工作生活。(2)本技术提供的下眼睑按摩装置,通过将电路板直接固定在所述后壳体上,能够提高所述下眼睑按摩装置结构牢固性,同时,增加对所述导电硅胶的压合作用,避免使用过程中所述导电硅胶变形凹陷;且通过将所有部件均以后壳体为承载部位,能够降低对前壳体结构强度的要求,同时增加前壳体的可替换性,增加前壳体更换便捷性,便于使用者根据自身喜好,对前壳体进行个性化选择。(3)在所述第一贴片和所述第二贴片之间采用塑性调节部连接,能够在外力作用下进行任意角度的弯折,通过用塑性调节部替换固定形式的所述避让部,方便使用者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及面部特征进行合理调节,提高舒适度及普遍适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下眼睑按摩装置立体图一;图2为本技术下眼睑按摩装置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下眼睑按摩装置立体图二;图4为本技术下眼睑按摩装置正视图;图5为本技术下眼睑按摩装置分解状态示意图一;图6为本技术下眼睑按摩装置分解状态示意图二;图7为本技术下眼睑按摩装置电路板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五下眼睑按摩装置立体图;图9为本技术下眼睑按摩装置电路图一;图10为本技术下眼睑按摩装置电路图二。附图标记说明:10-前壳体、20-后壳体、40-储电单元、50-导电硅胶、60-挂耳部、11-避让部、12-塑性调节部、13-第一按摩单元、14-第二按摩单元、71-固定部、72-贯穿孔、73-固定孔、74-限位台阶、81-第一贴片、82-第二贴片;30-电路板、31-导电触点针、32-EMS电流开关、33-震动开关、34-EMS电流显示灯、35-震动显示灯、36-电量警报灯、37-贴片马达、38-充电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眼睑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一个按摩单元,所述按摩单元适于在使用状态下与下眼睑部位贴合;/n视物区域,所述视物区域设置于所述按摩单元上侧,并为使用者眼睛留出视物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眼睑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按摩单元,所述按摩单元适于在使用状态下与下眼睑部位贴合;
视物区域,所述视物区域设置于所述按摩单元上侧,并为使用者眼睛留出视物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眼睑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前壳体(10),所述前壳体(10)设置于所述下眼睑按摩装置前侧,适于构成所述下眼睑按摩装置的外壳结构;
后壳体(20),所述后壳体(20)配合安装于所述前壳体(10)后侧;
所述前壳体(10)通过超声焊接配合安装于所述后壳体(20)上,且所述前壳体(10)适于覆盖所述后壳体(20)的前侧区域,所述前壳体(10)与所述后壳体(20)所围合区域限定出容纳腔;
所述按摩单元至少部分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眼睑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单元包括:电路板(30),所述电路板(30)构造为所述下眼睑按摩装置的控制元器件;
导电硅胶(50),所述导电硅胶(50)适于与使用者的下眼睑部位进行直接接触;
所述电路板(30)的其中一侧设置有导电触点针(31),所述导电触点针(31)与所述导电硅胶(50)插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眼睑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30)上还设置有:
贴片马达(37),所述贴片马达(37)与所述电路板(30)基板贴合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眼睑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10)和所述后壳体(20)上还设置有避让部(11),所述避让部(11)由所述前壳体(10)与所述后壳体(20)的中部位置共同围合而成;所述避让部(11)适于避让使用者鼻梁;
所述后壳体(20)远离所述前壳体(10)一侧还设置有挂耳部(60),所述挂耳部(60)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挂耳部(60)分别与使用者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越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美颜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