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侯瑞萍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CT影像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799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43
一种便携式CT影像仪,包括底座、影像仪主体、固定块、两个支撑板、活动块、安装板、第一动力装置、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丝杠、两个滑块、第二动力装置、滑动板、枕块、安装块、滑杆、弹性件和球形支撑块;影像仪主体设置在底座上一端;影像仪主体上设有检测孔;固定块设置在底座上另一端;固定块上设有安装槽,活动块一端转动设置在安装槽内壁;活动块另一端下方设有两个支撑板;支撑板设置在底座上并位于影像仪主体和固定块之间;安装板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之间;第二连接块设置在安装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移动方便,方便病人躺在滑动板的合适位置进行检测,而且可以精准的调节病人到合适的检测位置,提高检测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CT影像仪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CT影像仪。
技术介绍
CT影像仪,是用于检查身体内各个部位病变情况的仪器设备。其具体操作时通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但现有的CT影像仪的体积较大,医护人员在携带其进行移动时较为麻烦,而且不方便病人躺下,对病人检测时,无法精确控制病人待检查部位与探测器之间的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便携式CT影像仪,结构简单,移动方便,方便病人躺在滑动板的合适位置进行检测,而且可以精准的调节病人到合适的检测位置,提高检测精度。(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一种便携式CT影像仪,包括底座、影像仪主体、固定块、两个支撑板、活动块、安装板、第一动力装置、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丝杠、两个滑块、第二动力装置、滑动板、枕块、安装块、滑杆、弹性件和球形支撑块;影像仪主体设置在底座上一端;影像仪主体上设有检测孔;固定块设置在底座上另一端;固定块上设有安装槽,活动块一端转动设置在安装槽内壁;活动块另一端下方设有两个支撑板;支撑板设置在底座上并位于影像仪主体和固定块之间;安装板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之间;第一连接块设置在活动块下端;第二连接块设置在安装板上;第一动力装置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一连接块上;第一动力装置另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二连接块上;活动块上表面设有滑槽,丝杠转动设置在滑槽内;两个滑块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滑块上设有供丝杠配合穿过的螺纹孔;活动块侧壁上设有用于驱动丝杠转动的第二动力装置;滑动板设置在滑块顶部;枕块设置在滑动板上靠近影像仪主体的一端;两个支撑板上设有均设有台阶槽,安装块设置在台阶槽底部;安装块内设有滑动槽,滑杆下端滑动设置在滑动槽内;滑杆下端与滑动槽底部之间设有弹性件;滑杆上端贯穿安装块伸出到台阶槽内;球形支撑块设置在滑杆顶部。优选的,底座下端设有多个万向轮。优选的,第二动力装置外部设有防护罩。优选的,滑动板上远离枕块的一端设有脚板。优选的,滑动板的前后端设有扶手。优选的,活动块下端设有与球形支撑块相匹配的凹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中,使用时,启动第一动力装置,第一动力装置推动活动块转动一定角度来适应不同身高的病人,病人先坐到滑动板上,然后通过双脚蹬在脚板上,双手扶好扶手来调整自身位置,使得头枕在枕块上,方便病人躺在滑动板上,然后使第一动力装置复位,活动块一端复位,活动板另一端经过球形支撑块缓冲缓慢下落,减少活动板落下的冲击力,防止对病人造成冲击,活动板最终抵触在两个支撑板顶部,使得整个滑动板处于水平位置,方便检测,需要对病人检测时,启动第二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带动丝杠转动,滑块随着丝杠转动而滑动,滑动板随着滑块一起滑动慢慢靠近影像仪主体,直至将病人推送到检测孔内进行检测,检测方便,可以精准的控制检测位置,使得最终的检测结果更精确,而且万向轮使得装置本身方便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便携式CT影像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便携式CT影像仪中的滑动板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便携式CT影像仪中的A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便携式CT影像仪中的支撑板与活动块位置关系右视图。附图标记:1、底座;2、万向轮;3、影像仪主体;31、检测孔;4、固定块;5、支撑板;51、台阶槽;6、活动块;61、滑槽;62、凹槽;7、安装板;8、第一动力装置;9、第一连接块;10、第二连接块;11、丝杠;12、滑块;13、第二动力装置;14、防护罩;15、滑动板;16、枕块;17、脚板;18、安装块;19、滑杆;20、弹性件;21、球形支撑块;22、扶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携式CT影像仪,包括底座1、影像仪主体3、固定块4、两个支撑板5、活动块6、安装板7、第一动力装置8、第一连接块9、第二连接块10、丝杠11、两个滑块12、第二动力装置13、滑动板15、枕块16、安装块18、滑杆19、弹性件20和球形支撑块21;影像仪主体3设置在底座1上一端;影像仪主体3上设有检测孔31;固定块4设置在底座1上另一端;固定块4上设有安装槽,活动块6一端转动设置在安装槽内壁;活动块6另一端下方设有两个支撑板5;支撑板5设置在底座1上并位于影像仪主体3和固定块4之间;安装板7设置在两个支撑板5之间;第一连接块9设置在活动块6下端;第二连接块10设置在安装板7上;第一动力装置8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一连接块9上;第一动力装置8另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二连接块10上;活动块6上表面设有滑槽61,丝杠11转动设置在滑槽61内;两个滑块12滑动设置在滑槽61内;滑块12上设有供丝杠11配合穿过的螺纹孔;活动块6侧壁上设有用于驱动丝杠11转动的第二动力装置13;滑动板15设置在滑块12顶部;枕块16设置在滑动板15上靠近影像仪主体3的一端;两个支撑板5上设有均设有台阶槽51,安装块18设置在台阶槽51底部;安装块18内设有滑动槽,滑杆19下端滑动设置在滑动槽内;滑杆19下端与滑动槽底部之间设有弹性件20;滑杆19上端贯穿安装块18伸出到台阶槽51内;球形支撑块21设置在滑杆19顶部。本技术中,使用时,启动第一动力装置8,第一动力装置8推动活动块6转动一定角度来适应不同身高的病人,病人先坐到滑动板15上,然后通过双脚蹬在脚板17上,双手扶好扶手22来调整自身位置,使得头枕在枕块16上,方便病人躺在滑动板15上,然后使第一动力装置8复位,活动块6一端复位,活动板6另一端经过球形支撑块21缓冲缓慢下落,减少活动板6落下的冲击力,防止对病人造成冲击,活动板6最终抵触在两个支撑板5顶部,使得整个滑动板15处于水平位置,方便检测,需要对病人检测时,启动第二动力装置13,第二动力装置13带动丝杠11转动,滑块12随着丝杠11转动而滑动,滑动板15随着滑块12一起滑动慢慢靠近影像仪主体3,直至将病人推送到检测孔31内进行检测,检测方便,可以精准的控制检测位置,使得最终的检测结果更精确,而且万向轮2使得装置本身方便移动。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底座1下端设有多个万向轮2,方便将装置移动到合适位置。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动力装置13外部设有防护罩14,防止对病人造成损伤。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滑动板15上远离枕块16的一端设有脚板17,方便病人使力来调整自身在滑动板上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CT影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影像仪主体(3)、固定块(4)、两个支撑板(5)、活动块(6)、安装板(7)、第一动力装置(8)、第一连接块(9)、第二连接块(10)、丝杠(11)、两个滑块(12)、第二动力装置(13)、滑动板(15)、枕块(16)、安装块(18)、滑杆(19)、弹性件(20)和球形支撑块(21);/n影像仪主体(3)设置在底座(1)上一端;影像仪主体(3)上设有检测孔(31);固定块(4)设置在底座(1)上另一端;固定块(4)上设有安装槽,活动块(6)一端转动设置在安装槽内壁;活动块(6)另一端下方设有两个支撑板(5);支撑板(5)设置在底座(1)上并位于影像仪主体(3)和固定块(4)之间;安装板(7)设置在两个支撑板(5)之间;第一连接块(9)设置在活动块(6)下端;第二连接块(10)设置在安装板(7)上;第一动力装置(8)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一连接块(9)上;第一动力装置(8)另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二连接块(10)上;活动块(6)上表面设有滑槽(61),丝杠(11)转动设置在滑槽(61)内;两个滑块(12)滑动设置在滑槽(61)内;滑块(12)上设有供丝杠(11)配合穿过的螺纹孔;活动块(6)侧壁上设有用于驱动丝杠(11)转动的第二动力装置(13);滑动板(15)设置在滑块(12)顶部;枕块(16)设置在滑动板(15)上靠近影像仪主体(3)的一端;/n两个支撑板(5)上设有均设有台阶槽(51),安装块(18)设置在台阶槽(51)底部;安装块(18)内设有滑动槽,滑杆(19)下端滑动设置在滑动槽内;滑杆(19)下端与滑动槽底部之间设有弹性件(20);滑杆(19)上端贯穿安装块(18)伸出到台阶槽(51)内;球形支撑块(21)设置在滑杆(19)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CT影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影像仪主体(3)、固定块(4)、两个支撑板(5)、活动块(6)、安装板(7)、第一动力装置(8)、第一连接块(9)、第二连接块(10)、丝杠(11)、两个滑块(12)、第二动力装置(13)、滑动板(15)、枕块(16)、安装块(18)、滑杆(19)、弹性件(20)和球形支撑块(21);
影像仪主体(3)设置在底座(1)上一端;影像仪主体(3)上设有检测孔(31);固定块(4)设置在底座(1)上另一端;固定块(4)上设有安装槽,活动块(6)一端转动设置在安装槽内壁;活动块(6)另一端下方设有两个支撑板(5);支撑板(5)设置在底座(1)上并位于影像仪主体(3)和固定块(4)之间;安装板(7)设置在两个支撑板(5)之间;第一连接块(9)设置在活动块(6)下端;第二连接块(10)设置在安装板(7)上;第一动力装置(8)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一连接块(9)上;第一动力装置(8)另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二连接块(10)上;活动块(6)上表面设有滑槽(61),丝杠(11)转动设置在滑槽(61)内;两个滑块(12)滑动设置在滑槽(61)内;滑块(12)上设有供丝杠(11)配合穿过的螺纹孔;活动块(6)侧壁上设有用于驱动丝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瑞萍
申请(专利权)人:侯瑞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