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磁悬浮驱动的破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3769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磁悬浮驱动的破碎装置。该破碎装置包括主机部分、杯体和动力接收部分;所述主机部分包括电机及动力输出部分;所述动力输出部分包括主机支架和固定在主机支架上的第一磁体;所述动力接收部分包括设有中心孔的刀头支架、均固定在刀头支架上的刀头以及磁体;所述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相对面磁极相反;所述破碎装置还包括可以穿过支架中心孔的限位支柱以及固定在限位支柱上的第三磁体;所述刀头支架沿中心孔由外到内设置有第二磁体、第四磁体,所述第三磁体与第四磁体相对面磁极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破碎装置结构较简单、清洗方便、无需密封件,应用于破壁机、料理机等中更人性化,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磁悬浮驱动的破碎装置
本技术涉及破碎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磁悬浮驱动的破碎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食品安全和饮食健康更加关注,果汁、牛奶、豆浆等已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健康饮品。破壁机顺势成为最近较为流行的家用小功率电器,由于符合绿色、健康、精细化的生活理念,颇受人们的关注。破壁机兼有传统料理机搅拌、破碎、榨汁、过滤、打浆、切削等功能,可以充分释放生化素等营养物质,更好的被人体吸收。完整破壁机系统主要是由杯体、主机及配用附件三部分组成,杯体和主机一般采用分离结构,这种分离结构对后续的清理工作非常方便。但刀头一般安装在杯体内,通过连接件来与主机进行连接转动。这种结构通常会带来几个问题:一是清洗杯体的时候刀头很容易划伤手指,或者位于刀头下方的食物残渣不宜清理,从而造成不卫生的现象。再者就是连接件的密封问题,破壁机为了获得舒适的口感,转速直达几万转每分钟,这样势必会加速密封件的磨损,一旦出现泄露,基本上该破壁机就无法使用了。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或者缺陷,本技术提出采用磁悬浮驱动技术来实现隔空传动的功能。磁悬浮驱动技术也有一些类似的报道,比如“一种基于磁悬浮驱动的新型洗碗机,申请号:201520089587.8”,该专利申请采用磁力传动实现波轮与电机间无直接的机械连接,无需安装设置传统技术中的密封件结构,保证本结构长期稳定高效工作。虽然本技术中也是利用磁力来实现传动,但是该专利申请中的磁路结构和整体构架完全不同于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磁悬浮驱动的破碎装置,是一种能够供破壁机、搅拌机等使用的一种结构较简单、清洗方便、无需密封件的磁悬浮驱动的破碎装置,使破壁机、料理机等更人性化,使用寿命更长。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磁悬浮驱动的破碎装置,包括主机部分1、杯体7和设置在杯体7内的动力接收部分;所述主机部分1包括电机2及与电机2通过连接轴连接的动力输出部分;所述动力输出部分包括主机支架3和固定在主机支架3上的第一磁体4-1;所述动力接收部分包括设有中心孔的刀头支架6、均固定在刀头支架6上的刀头5以及第二磁体4-2;所述第一磁体4-1与第二磁体4-2相对面磁极相反;所述破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杯体7内的悬浮部分;所述悬浮部分包括可以穿过刀头支架6中心孔的限位支柱8以及固定在限位支柱8上的第三磁体4-3;所述刀头支架6沿中心孔由外到内设置有第二磁体4-2、第四磁体4-4,所述第三磁体4-3与第四磁体4-4相对面磁极相同。优选的,所述刀头支架6顶部设置有第五磁体4-5,所述限位支柱8上设置有第六磁体4-6,所述第五磁体4-5与第六磁体4-6相对面磁极相同。优选的,所述第一磁体4-1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架3上。优选的,所述第二磁体4-2、第四磁体4-4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架6上。优选的,所述刀头5通过螺钉固定在刀头支架6的外周,这种方法使得刀头磨损后更换方便易于维修。刀头支架部分易于拆解、安装和易于全方位清洗,实现卫生无死角。优选的,所述杯体7包括端盖9;所述端盖9通过螺纹将杯体7进行密封。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杯体7的底部中心以及端盖9的顶部中心设置有限位凹槽,用于固定限位支柱8。杯体部分无需对刀头支架部分进行密封处理,杜绝液体泄漏的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主机支架3沿周向均匀内嵌有6块第一磁体4-1。将高性能稀土钕铁硼永磁体以对称的方式并按照一定的磁场方向分布在主机支架当中,该主机支架固定在电机转轴上,当电机旋转时,该主机支架带动永磁体一起旋转,形成旋转的永磁场。旋转刀头支架中以同样的方式排列安装高性能稀土钕铁硼永磁体,该永磁体产生的永磁场与动力输出部分产生的旋转永磁场进行相互作用,并按照一定的相位差进行旋转,从而达到动力接收的目的。优选的,所述第三磁体4-3、第四磁体4-4、第五磁体4-5、第六磁体4-6均为筒状磁体;所述第三磁体4-3的外径小于第四磁体4-4的内径。优选的,所述第一磁体4-1、第二磁体4-2、第三磁体4-3、第四磁体4-4、第五磁体4-5、第六磁体4-6均为稀土钕铁硼永磁材料。根据磁体同性相斥原理,将两块环形永磁体布置在刀头支架顶端和限位杆上,形成向下的排斥力,该排斥力与刀头支架的重力以及刀头支架旋转过程中产生的向上的悬浮力达到平衡状态,从而实现悬浮功能,并减小摩擦,提高动力传输效率。刀头支架由于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加工误差,因此在旋转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的轴向力,从而使得刀头支架与限位杆产生摩擦,因此,根据磁体同性相斥原理,将两块环形永磁体布置在刀头支架中心孔和限位杆上,永磁体的充磁方向为径向充磁,形成的径向排斥力,该排斥力可以自动平衡刀头支架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从而实现完全悬浮功能,实现零摩擦,提高动力传输效率。以上一种基于磁悬浮驱动的破碎装置在破壁机、豆浆机、料理机中的应用。本技术磁悬浮驱动的破碎装置由四部分构成,主机部分1、杯体7、动力接收部分和悬浮部分,所述部分均由永磁材料和不导磁材料组成;所述的永磁材料为具有高磁能积的稀土钕铁硼永磁体;所述的不导磁材料为食品级的304不锈钢材料;动力输出部分和动力接收部分按照磁体异性相吸原理进行排列磁体,这些永磁体块的充磁方向由异性相吸原理来确定,通过磁力来进行隔空传输动力。本技术的关键点在于磁路的设计上,为了达到工作刀头在旋转过程中不接触杯体不产生摩擦的目的,充分利用刀头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的浮力、重力、排斥力和离心力,并通过特定的设计使得这些作用力相互平衡达到完全悬浮的目的。该装置既能完全悬浮又能安全固定在中间位置,还能够有一定的扭矩来产生破碎效果,这种特殊设计使得相关产品充满了科幻效果,同时没有接触件和密封装置,非常便于安装、清洗和维护。另外采用在磁体结构两侧面通过螺钉紧固件的方法将永磁体材料固定在相应的支架(主机支架和刀头支架)上,这种方法也使得磁体块紧密结合安全可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突出效果:本技术的破碎装置整个结构加工制造成本减小;刀头部分可随时拆卸进行清洗、更换和维护;没有密封件完全避免了液体泄漏问题,从而大大延长使用寿命;通过特定磁路设计并利用浮力、重力、排斥力和离心力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完全悬浮的功能;可以根据扭矩需要来更改永磁体的排列方式和数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磁悬浮驱动的破碎装置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动力输出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动力接收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第五磁体4-5和第六磁体4-6的充磁方向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第三磁体4-3的充磁方向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第四磁体4-4的充磁方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原理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磁悬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磁悬浮驱动的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部分(1)、杯体(7)和设置在杯体(7)内的动力接收部分;所述主机部分(1)包括电机(2)及与电机(2)通过连接轴连接的动力输出部分;所述动力输出部分包括主机支架(3)和固定在主机支架(3)上的第一磁体(4-1);所述动力接收部分包括设有中心孔的刀头支架(6)、均固定在刀头支架(6)上的刀头(5)以及第二磁体(4-2);所述第一磁体(4-1)与第二磁体(4-2)相对面磁极相反;/n所述破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杯体(7)内的悬浮部分;所述悬浮部分包括可以穿过刀头支架(6)中心孔的限位支柱(8)以及固定在限位支柱(8)上的第三磁体(4-3);所述刀头支架(6)沿中心孔由外到内设置有第二磁体(4-2)、第四磁体(4-4),所述第三磁体(4-3)与第四磁体(4-4)相对面磁极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磁悬浮驱动的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部分(1)、杯体(7)和设置在杯体(7)内的动力接收部分;所述主机部分(1)包括电机(2)及与电机(2)通过连接轴连接的动力输出部分;所述动力输出部分包括主机支架(3)和固定在主机支架(3)上的第一磁体(4-1);所述动力接收部分包括设有中心孔的刀头支架(6)、均固定在刀头支架(6)上的刀头(5)以及第二磁体(4-2);所述第一磁体(4-1)与第二磁体(4-2)相对面磁极相反;
所述破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杯体(7)内的悬浮部分;所述悬浮部分包括可以穿过刀头支架(6)中心孔的限位支柱(8)以及固定在限位支柱(8)上的第三磁体(4-3);所述刀头支架(6)沿中心孔由外到内设置有第二磁体(4-2)、第四磁体(4-4),所述第三磁体(4-3)与第四磁体(4-4)相对面磁极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磁悬浮驱动的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支架(6)顶部设置有第五磁体(4-5),所述限位支柱(8)上设置有第六磁体(4-6),所述磁体(4-5)与第六磁体(4-6)相对面磁极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磁悬浮驱动的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4-1)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架(3)上;所述第二磁体(4-2)、第四磁体(4-4)通过螺钉固定在刀头支架(6)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德长郑志刚刘君易吉丽陈健伟邱兆国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