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752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锅具,包括:锅壁部;锅底部,锅底部与锅壁部的底部相连,锅底部呈类正多边形,锅底部的底面凸设有一个凸台或多个间隔分布的凸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锅具,在锅底部的底面增设了一个或多个间隔分布的凸台,既能够增加锅底部的强度,使得锅底部受热不易变形,也能够增加锅具的受热面积,使得锅壁部受热更加均匀,进而使锅内食物受热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烹饪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具
本技术涉及烹饪器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锅具,其锅底部在受热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而影响锅具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锅具,包括:锅壁部;锅底部,所述锅底部与所述锅壁部的底部相连,所述锅底部呈类正多边形,所述锅底部的底面凸设有一个凸台或多个间隔分布的凸台。本技术提供的锅具,对锅具的形状进行了改进,将锅底部设计成类正多边形,锅底部对应类正多边形的转角的部位形成转角部,相邻的转角部之间的部位相对平直。由于相较于圆形锅具的锅壁部与锅底部之间的过渡部位的曲率,锅底部的相对平直的部位与锅壁部之间的过渡部位的曲率明显增大,当锅内的食物被推到锅壁部的这部分内侧壁时,食物不再随着平缓过渡的侧壁缓慢上升,而会随着突然变陡的侧壁而翻转落下,因此食物更容易翻转过来,从而有利于食物受热均匀,提高烹饪效果;而锅壁部对应锅底部的转角部的部位则形成向外凸出的凸起结构,相较于圆形锅的平滑面,倾倒锅内食物时食物容易在凸起结构处聚集,相当于凸起结构能够起到一定的导流作用,从而有利于防止食物洒落,使得食物装盘时不易掉落在盘外,既避免食物浪费,也避免食物弄脏台面。并且,该方案既适用于汤类食物的倾倒处理,也适用于块状食物的倾倒处理。同时,现有的明火热源或非明火热源(如电磁加热热源)通常为圆形热源,而类正多边形的周向结构相对规整,与圆形热源的形状相对接近,有利于锅内食物周向均匀受热。此外,锅壁部由于增加了表面积,有利于锅底部的热量向内侧传递;而对于明火热源而言,提高了锅具侧壁的受热面积,增加了传热量。进一步地,在锅底部的底面增设了一个或多个间隔分布的凸台,既能够增加锅底部的强度,使得锅底部受热不易变形,也能够增加锅具的受热面积,使得锅壁部受热更加均匀,进而使锅内食物受热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烹饪效果。可以理解的是,类正多边形指的是类似正多边形的形状。比如:在正多边形的基础上,将至少一部分直边替换为曲线段;或者,在正多边形的基础上,将至少一部分相邻的直边的连接方式改为圆角连接;或者,在正多边形的基础上,将至少一部分直边替换为曲线段,且至少一部分相邻的两条边采用圆角连接。其中,对于锅具而言,很难将锅底部的顶面做成严格意义上的正多边形,相邻边之间一般通过圆角连接,而当圆角的半径非常小时,类正多边形基本上等同于正多边形。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锅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本技术的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凸台的横截面呈多边形;和/或多个所述凸台呈均匀间隔分布。凸台的横截面呈多边形,如三角形、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多个凸台呈均匀间隔分布,这样,每个凸台的尺寸相对较小,既便于加工成型,也便于在锅底部的底面上均匀分散多个小尺寸的凸台,这有利于避免锅底部局部应力集中,既进一步提高了锅底部的强度,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锅具受热发生变形的风险,也进一步增加了锅具的受热面积,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烹饪效果。进一步地,当凸台的横截面呈多边形(尤其是正多边形),且多个凸台呈均匀间隔分布时,相邻的两个凸台相对的两条边可以采用平行分布的方式,这样形成的锅底造型规整且美观,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至少部分所述凸台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多个正六边形凸台在锅底部的底面上呈均匀间隔分布,相较于其他多边形,形成的锅底造型更加美观。可以理解的是,受到凸台分布区域的尺寸限制,外围的至少一部分凸台可能不能形成完整的正六边形,内围的至少一部分凸台可能也不能形成完整的正六边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锅底部具有转角部,沿着所述转角部分布的所述凸台的形状与其他部位的凸台的形状具有差异。由于锅底部的转角部的形状与其他部位的形状差异相对较大,会对沿其分布的凸台的形状造成影响,故而沿着转角部分布的凸台的形状与其他部位的凸台的形状不同,这样便于根据锅底部的具体形状合理设计各部位凸台的形状,有利于增加凸台的数量和分布范围,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锅底部的强度和受热均匀性,也有利于提高锅具的加热效率。在本技术的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凸台的横截面呈环形,且所述凸台在所述锅底部的底面上的正投影的轮廓线与所述锅底部的底面的轮廓线形成同心环;和/或多个所述凸台依次嵌套间隔分布。凸台的横截面呈环形,并与锅底部的底面的轮廓线形成同心环,既有利于锅底部周向受力均衡,造型也较为美观,且便于加工成型。当然,凸台在锅底部的底面上的正投影也可以为圆形或者其他形状的环形。可以理解的是,正投影是指平行投射线垂直于投影面。因此,凸台在锅底部的底面上的正投影,指的是以锅底部的底面为投影面,利用垂直于投影面的平行投射线照射凸台,在锅底部的底面上产生的投影。多个凸台依次嵌套间隔分布,有利于锅底部径向受力均衡,造型也较为美观,且便于加工成型,同时也增加了锅具的受热面积,进一步提高了烹饪效果。在本技术的一些技术方案中,所述凸台的横截面的轮廓线包括外边缘、内边缘和两个中间边缘,所述外边缘与所述锅底部的底面的轮廓线的对应部位相平行,所述内边缘与所述外边缘相互平行,且所述内边缘的长度小于所述外边缘的长度,所述外边缘和所述内边缘通过两个所述中间边缘相连;和/或多个所述凸台沿所述锅底部的周向间隔分布。凸台的横截面的轮廓线由外边缘、一个中间边缘、内边缘和另一个中间边缘首尾依次相连形成。其中,内边缘和外边缘相互平行,且外边缘与锅底部的底面的轮廓线的对应部位相平行,这样凸台形成类似扇形的形状,造型也较为美观,且便于加工成型。当然,也可以取消内边缘,则凸台在锅底部的底面上的正投影的轮廓线呈等腰三角形或者扇形。多个凸台沿锅底部的周向间隔分布,有利于锅底部受力均衡,造型也较为美观,且便于加工成型,同时也增加了锅具的受热面积,进一步提高了烹饪效果。当然,凸台的形状不局限于上述类似扇形的形状。比如:凸台也可以呈长条形,则多个凸台沿锅底部的周向间隔分布,会形成辐射状分布。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凸台的高度在0.2mm至4mm的范围内;和/或所述锅壁部的顶端围设出的锅口呈圆形。将凸台的高度限定在0.2mm至4mm的范围内,如0.2mm、0.5mm、1.0mm、1.5mm、2.0mm、2.5mm、3.0mm、3.5mm、4mm等,既避免了凸台的高度过低导致加强作用过于微弱或者导致锅具受热面积增加过小的情况,又避免了凸台的高度过高导致锅具使用时锅底部的底面和锅壁部距离热源过远而影响锅具受热。当然,凸台的高度不局限于上述范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将锅口设计为圆形,既便于选择通用的手柄,也有利于锅盖的通用配置,也便于选用通用的包装,而不需要因锅型选择特殊的手柄或包装,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且由于倾倒菜汁时,汤汁容易沿锅口流下,设置锅口部位为圆形,在提高锅具导热性能的同时能够减少残留物的堆积,方便清洗。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锅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锅壁部;/n锅底部,所述锅底部与所述锅壁部的底部相连,所述锅底部呈类正多边形,所述锅底部的底面凸设有一个凸台或多个间隔分布的凸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壁部;
锅底部,所述锅底部与所述锅壁部的底部相连,所述锅底部呈类正多边形,所述锅底部的底面凸设有一个凸台或多个间隔分布的凸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台的横截面呈多边形;和/或
多个所述凸台呈均匀间隔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至少部分所述凸台的横截面呈正六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底部具有转角部,沿着所述转角部分布的所述凸台的形状与其他部位的凸台的形状具有差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台的横截面呈环形,且所述凸台在所述锅底部的底面上的正投影的轮廓线与所述锅底部的底面的轮廓线形成同心环;和/或
多个所述凸台依次嵌套间隔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台连接所述锅底部的端面的轮廓线包括外边缘、内边缘和两个中间边缘,所述外边缘与所述锅底部的底面的轮廓线的对应部位相平行,所述内边缘与所述外边缘相互平行,且所述内边缘的长度小于所述外边缘的长度,所述外边缘和所述内边缘通过两个所述中间边缘相连;和/或
多个所述凸台沿所述锅底部的周向间隔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台的高度在0.2mm至4mm的范围内;和/或
所述锅壁部的顶端围设出的锅口呈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猛梁海洋史格格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