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操作方便的窗帘挂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745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挂环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操作方便的窗帘挂环,包括挂环本体和连接双环,所述挂环本体包括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所述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均呈“C”字型,所述连接双环包括第一圆环和与第一圆环固定连接的第二圆环,第一圆环套设于第一半环的顶部,第二圆环套设于第二半环的顶部,所述第一半环的顶部设有第一控制板,所述第二半环的顶部设有第二控制板,所述第一控制板与第二控制板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操作方便的窗帘挂环,通过设置第一控制板以及第二控制板,再利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实现单手便可以打开挂环本体,操作方便,并且可以避免窗帘掉落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操作方便的窗帘挂环
本技术涉及挂环
,尤其是指一种操作方便的窗帘挂环。
技术介绍
窗帘是现在房屋的必备之物,那么使用窗帘必然需要用到窗帘挂环,现有的窗帘挂环大部分就是一个圆环,将圆环套设在窗帘的挂杆上,再在圆环上设个开口从而可以将窗帘撞到挂环上,开口处一般使用卡扣等结构,即用力拉便可打开卡扣,用力按下便可关闭卡扣从而将开口封住。这类结构虽然常用,结构也简单,但是存在用力扯窗帘便会打开圆环的卡扣,导致窗帘掉落的风险;并且一般需要双手拆开挂环的开口,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窗帘挂环,通过设置第一控制板以及第二控制板,再利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实现单手便可以打开挂环本体,操作方便,并且可以避免窗帘掉落的情况。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操作方便的窗帘挂环,包括挂环本体和连接双环,所述挂环本体包括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所述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均呈“C”字型;所述连接双环包括第一圆环和与第一圆环固定连接的第二圆环,第一圆环套设于第一半环的顶部,第二圆环套设于第二半环的顶部,第一半环与第一圆环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二半环与第二圆环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半环的“C”字型缺口位于连接双环的一侧,所述第二半环的“C”字型缺口位于连接双环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半环的顶部设有第一控制板,所述第一控制板的底部装设有两个与第一半环连接第一连接脚,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脚分别位于第一圆环的两侧;所述第二半环的顶部设有第二控制板,所述第二控制板的底部装设有两个与第二半环连接第二连接脚,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脚分别位于第二圆环的两侧;所述第一控制板的顶部与第二控制板的顶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控制板的底部与第二控制板的底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控制板与第二控制板之间连接有弹性件。优选的,所述第一半环凸设有第一卡块以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卡块以及第一凹槽均设置在第一半环靠近第二半环的一侧,第一卡块设置在第一半环的缺口处,第一凹槽与第一卡块的位置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半环开设有第二凹槽以及凸设有第二卡块,第二卡块和第二凹槽均设置在第二半环靠近第一半环的一侧,所述第一凹槽用于装配所述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凹槽用于装配第一卡块。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块的顶部设有第一上斜面,第一卡块的底部设有第一下斜面,所述第二凹槽的顶部设有用于与第一上斜面配合的第二上斜面,第二凹槽的底部设有用于与第一下斜面配合的第二下斜面。优选的,所述第二卡块的顶部设有第三上斜面,第二卡块的底部设有第三下斜面,所述第一凹槽的顶部设有用于与第三上斜面配合的第四上斜面,第一凹槽的底部设有用于与第三下斜面配合的第四下斜面。优选的,所述窗帘挂环还包括连接线,所述第一半环设有第一凹槽的一侧装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半环设有第二凹槽的一侧装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线的两端均设有连接环,连接线的一端的连接环装配于第一通孔内,连接线的另一端的连接环用于装配到相邻的挂环本体的第二通孔内。优选的,所述连接双环的底部装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转动装设有滚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操作方便的窗帘挂环,“C”字型的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的缺口错开设置,用户单手将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按压到一起,便可分开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接着将窗帘从第一半环的缺口装入第一半环内,再由第二半环的缺口进入第二半环内,从而使窗帘同时挂到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上,接着松开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在弹性件的弹性恢复力推动作用下,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复位,即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复位,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重新贴合在一起,进而完成将挂环本体装到窗帘上的工作。该窗帘挂环,用户可以一手打开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再用另一只手将窗帘装到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内,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半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半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连接双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隐藏连接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后的右视图。图6为图5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隐藏连接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后的左视图。图8为图7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在图1至图8中的附图标记包括:1-挂环本体,2-连接双环,3-第一半环,4-第二半环,5-第一圆环,6-第二圆环,7-第一控制板,8-第一连接脚,9-第二控制板,10-第二连接脚,11-弹性件,12-第一卡块,13-第一凹槽,14-第二凹槽,15-第二卡块,16-第一上斜面,17-第一下斜面,18-第二上斜面,19-第二下斜面,20-第三上斜面,21-第三下斜面,22-第四上斜面,23-第四下斜面,24-连接线,25-第一通孔,26-第二通孔,27-连接环,28-支架,29-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操作方便的窗帘挂环,如图1至图8所示,包括挂环本体1和连接双环2,所述挂环本体1包括第一半环3和第二半环4,所述第一半环3和第二半环4均呈“C”字型;所述连接双环2包括第一圆环5和与第一圆环5固定连接的第二圆环6,第一圆环5套设于第一半环3的顶部,第二圆环6套设于第二半环4的顶部,第一半环3与第一圆环5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二半环4与第二圆环6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半环3的“C”字型缺口位于连接双环2的一侧,所述第二半环4的“C”字型缺口位于连接双环2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半环3的顶部设有第一控制板7,所述第一控制板7的底部装设有两个与第一半环3连接第一连接脚8,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脚8分别位于第一圆环5的两侧;所述第二半环4的顶部设有第二控制板9,所述第二控制板9的底部装设有两个与第二半环4连接第二连接脚10,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脚10分别位于第二圆环6的两侧;所述第一控制板7的顶部与第二控制板9的顶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控制板7的底部与第二控制板9的底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控制板7与第二控制板9之间连接有弹性件11。优选的,弹性件11采用弹簧。具体地,第一半环3和第二半环4的结构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通过连接双环2将第一半环3和第二半环4连接在一起,使得第一半环3和第二半环4不会分开但又均能转动,第一半环3的缺口和第二半环4的缺口分别在连接双环2的两侧,分别位于图1中的左上方和由上方,可以防止窗帘掉落。实际使用时,用户单手将第一控制板7和第二控制板9按压到一起,第一控制板7带动第一半环3转动,第二控制板9带动第二半环4转动,将第一半环3和第二半环4分开,接着将窗帘从第一半环3的缺口穿入第一半环3内,沿第一半环3滑动便可到达第二半环4的缺口处,再由第二半环4的缺口穿入第二半环4内,从而使窗帘同时穿到第一半环3和第二半环4上,接着松开第一控制板7和第二控制板9,弹性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操作方便的窗帘挂环,其特征在于:包括挂环本体和连接双环,所述挂环本体包括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所述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均呈“C”字型;所述连接双环包括第一圆环和与第一圆环固定连接的第二圆环,第一圆环套设于第一半环的顶部,第二圆环套设于第二半环的顶部,第一半环与第一圆环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二半环与第二圆环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半环的“C”字型缺口位于连接双环的一侧,所述第二半环的“C”字型缺口位于连接双环的另一侧;/n所述第一半环的顶部设有第一控制板,所述第一控制板的底部装设有两个与第一半环连接第一连接脚,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脚分别位于第一圆环的两侧;所述第二半环的顶部设有第二控制板,所述第二控制板的底部装设有两个与第二半环连接第二连接脚,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脚分别位于第二圆环的两侧;/n所述第一控制板的顶部与第二控制板的顶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控制板的底部与第二控制板的底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控制板与第二控制板之间连接有弹性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操作方便的窗帘挂环,其特征在于:包括挂环本体和连接双环,所述挂环本体包括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所述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均呈“C”字型;所述连接双环包括第一圆环和与第一圆环固定连接的第二圆环,第一圆环套设于第一半环的顶部,第二圆环套设于第二半环的顶部,第一半环与第一圆环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二半环与第二圆环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半环的“C”字型缺口位于连接双环的一侧,所述第二半环的“C”字型缺口位于连接双环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半环的顶部设有第一控制板,所述第一控制板的底部装设有两个与第一半环连接第一连接脚,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脚分别位于第一圆环的两侧;所述第二半环的顶部设有第二控制板,所述第二控制板的底部装设有两个与第二半环连接第二连接脚,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脚分别位于第二圆环的两侧;
所述第一控制板的顶部与第二控制板的顶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控制板的底部与第二控制板的底部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控制板与第二控制板之间连接有弹性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操作方便的窗帘挂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环凸设有第一卡块以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卡块以及第一凹槽均设置在第一半环靠近第二半环的一侧,第一卡块设置在第一半环的缺口处,第一凹槽与第一卡块的位置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半环开设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鑫
申请(专利权)人:德兴市聚远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