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种子育苗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3539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豆种子育苗培养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营养槽与育苗板,所述育苗板位于营养槽的上侧,且营养槽与箱体固定连接,所述育苗板与箱体活动连接,所述箱体的前端外表面贯穿有补液管,所述补液管与营养槽相连接,所述箱体的两侧等距离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所述箱体的下端外表面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营养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方便使用者将连接大豆根系的土壤从育苗槽中取出,降低根系土壤松散坍塌的几率,提高移植成活率,同时采用吸水棉绳吸附营养槽内营养液对育苗槽内部大豆幼苗提供营养,使用者不必反复喷洒营养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豆种子育苗培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具体为一种大豆种子育苗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大豆杂交或者培养研究时,需先进行育苗,育苗需要合适的温度及湿度,育好苗后将苗移栽至地里。若直接将种子播在地里进行育苗,土壤传播的病虫害较多,地温较低,水分和湿度不易控制,影响种子的发芽率。为保证育苗的发芽率及幼苗的茁壮成长,目前育苗一般使用育苗盘,传统育苗盘在使用时将大豆种子种植在育苗盘上育苗槽内部土壤中,在大豆发芽成苗后将连接根系的土壤一同移植至土地内,在此过程中如何将连同根系的土壤从育苗槽中移出并保证土壤松散坍塌的几率降低,保证移植后的大豆幼苗成活率是当面使用者较为苦恼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大豆种子育苗培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豆种子育苗培养装置,该装置结构方便使用者将连接大豆根系的土壤从育苗槽中取出,降低根系土壤松散坍塌的几率,提高移植成活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豆种子育苗培养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营养槽与育苗板,所述育苗板位于营养槽的上侧,且营养槽与箱体固定连接,所述育苗板与箱体活动连接,所述箱体的前端外表面贯穿有补液管,所述补液管与营养槽相连接,所述箱体的两侧等距离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所述箱体的下端外表面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营养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承托筒,所述承托筒设置在育苗槽的内部,所述套筒的内部设置有吸水棉绳,所述吸水棉绳的一端延伸至承托筒的内部,且其另一端延伸至套筒的外表面与营养槽表面接触,所述箱体的上端外表面两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卡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卡件,所述卡件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固定孔,所述连接柱贯穿在固定孔的内部,所述卡件的一端铰接有连接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装置结构方便使用者将连接大豆根系的土壤从育苗槽中取出,降低根系土壤松散坍塌的几率,提高移植成活率,同时采用吸水棉绳吸附营养槽内营养液对育苗槽内部大豆幼苗提供营养,使用者不必反复喷洒营养液。优选的,所述承托筒的长度为育苗槽长度的三分之一,且承托筒外表面紧密贴合育苗槽内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托筒用于承托内部土壤使用同时利用承托筒方便将土壤顶出育苗槽。优选的,所述支撑腿的数量为三个,且其等距离固定连接在套筒的外表面靠近下端的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腿用于将套筒以及承托筒固定在营养槽内。优选的,所述营养槽内表面、支撑腿外表面以及套筒的内外表面均涂覆有防腐涂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营养槽、支撑腿以及套筒的耐腐蚀性,使其能够长时间使用。优选的,所述育苗槽与承托筒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其位置一一对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承托筒顶出育苗槽内的根系土壤。优选的,所述营养槽的横截面积小于育苗板的横截面积,且营养槽的上端外表面四周胶接有橡胶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能够在育苗板下落时起到缓冲撞击的作用,同时能够减少育苗板与营养槽之间磨损程度。优选的,所述吸水棉绳的两端呈螺旋状分布在承托筒内部以及营养槽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吸水棉绳吸附营养槽内的营养液浸湿承托筒内部的土壤,为大豆幼苗提供必需的营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该装置中添加营养槽、育苗板、育苗槽、承托筒以及套筒等一系列结构部件,该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土壤填充至育苗槽以及承托筒内部,然后将大豆种子种植在土壤内,使用者定期通过补液管向营养槽内部补充营养液以及水分,吸水棉绳接触营养槽内的营养液并吸收向上传递浸湿承托筒内部的土壤,该结构相较于传统喷淋补液的方式而言,能够有效的避免承托筒内部水分过多导致大豆幼苗根系浸泡腐烂现象,同时使用者只需定期通过补液管向营养槽内部补充即可,不需要反复喷洒,当大豆种子发芽成苗后,使用者向上扣动卡件,迫使卡槽内部的连接柱脱离固定孔,然后育苗板在箱体内部向下移动,掉落至营养槽上端外表面四周,此时承托筒向上顶起育苗槽内部的连同植物根系的土壤,然后使用者将连同植物根系的土壤及大豆幼苗取出移植栽培即可,取出结束后,使用者再次将卡件利用固定孔与连接柱固定在卡槽内部,重新向育苗槽内部填充土壤种植大豆种子即可,该装置结构方便使用者将连接大豆根系的土壤从育苗槽中取出,降低根系土壤松散坍塌的几率,提高移植成活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育苗板与箱体的结合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承托筒与育苗槽、套筒、吸水棉绳的结合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卡件与卡槽的结合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承托筒与吸水棉绳的结合视图。图中:1、箱体;11、透气孔;12、支撑块;13、补液管;14、卡槽;2、育苗板;21、育苗槽;3、连接件;31、连接柱;4、营养槽;5、套筒;51、承托筒;52、吸水棉绳;53、支撑腿;6、卡件;61、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和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大豆种子育苗培养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营养槽4与育苗板2,所述育苗板2位于营养槽4的上侧,且营养槽4与箱体1固定连接,所述育苗板2与箱体1活动连接,所述箱体1的前端外表面贯穿有补液管13,所述补液管13与营养槽4相连接,所述箱体1的两侧等距离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11,所述箱体1的下端外表面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2;如图3与图5所示,所述营养槽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53,所述支撑腿53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筒5,所述套筒5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承托筒51,所述承托筒51设置在育苗槽21的内部,所述套筒5的内部设置有吸水棉绳52,所述吸水棉绳52的一端延伸至承托筒51的内部,且其另一端延伸至套筒5的外表面与营养槽4表面接触,所述承托筒51的长度为育苗槽21长度的三分之一,且承托筒51外表面紧密贴合育苗槽21内表面,承托筒51用于承托内部土壤使用同时利用承托筒51方便将土壤顶出育苗槽21;如图4所示,所述箱体1的上端外表面两侧开设有卡槽14,所述卡槽14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31,所述卡槽1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卡件6,所述卡件6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固定孔61,所述连接柱31贯穿在固定孔61的内部,所述卡件6的一端铰接有连接件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装置结构方便使用者将连接大豆根系的土壤从育苗槽21中取出,降低根系土壤松散坍塌的几率,提高移植成活率,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豆种子育苗培养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营养槽(4)与育苗板(2),所述育苗板(2)位于营养槽(4)的上侧,且营养槽(4)与箱体(1)固定连接,所述育苗板(2)与箱体(1)活动连接,所述箱体(1)的前端外表面贯穿有补液管(13),所述补液管(13)与营养槽(4)相连接,所述箱体(1)的两侧等距离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11),所述箱体(1)的下端外表面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2),所述营养槽(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53),所述支撑腿(53)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筒(5),所述套筒(5)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承托筒(51),所述承托筒(51)设置在育苗槽(21)的内部,所述套筒(5)的内部设置有吸水棉绳(52),所述吸水棉绳(52)的一端延伸至承托筒(51)的内部,且其另一端延伸至套筒(5)的外表面与营养槽(4)表面接触,所述箱体(1)的上端外表面两侧开设有卡槽(14),所述卡槽(14)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31),所述卡槽(1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卡件(6),所述卡件(6)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固定孔(61),所述连接柱(31)贯穿在固定孔(61)的内部,所述卡件(6)的一端铰接有连接件(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豆种子育苗培养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营养槽(4)与育苗板(2),所述育苗板(2)位于营养槽(4)的上侧,且营养槽(4)与箱体(1)固定连接,所述育苗板(2)与箱体(1)活动连接,所述箱体(1)的前端外表面贯穿有补液管(13),所述补液管(13)与营养槽(4)相连接,所述箱体(1)的两侧等距离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11),所述箱体(1)的下端外表面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2),所述营养槽(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53),所述支撑腿(53)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筒(5),所述套筒(5)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承托筒(51),所述承托筒(51)设置在育苗槽(21)的内部,所述套筒(5)的内部设置有吸水棉绳(52),所述吸水棉绳(52)的一端延伸至承托筒(51)的内部,且其另一端延伸至套筒(5)的外表面与营养槽(4)表面接触,所述箱体(1)的上端外表面两侧开设有卡槽(14),所述卡槽(14)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31),所述卡槽(1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卡件(6),所述卡件(6)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固定孔(61),所述连接柱(31)贯穿在固定孔(61)的内部,所述卡件(6)的一端铰接有连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鲁西
申请(专利权)人:惠安权小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