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窃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3529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窃电装置。传统的防窃电手段都是被动式的,防窃电效果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窃电装置连接在市电电源与电能表之间,包含:断路器,具有控制端、进线端和出线端,进线端与电能表的相线出线端和地线出线端相连;第一感应线圈,设置于相熔断丝前的相线侧;第二感应线圈,设置于电能表相线进线端口的相线侧;第一和第二感应线圈以相反的极性形成串联电路,并连接到断路器的控制端;当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感应产生的电流差值大于启动电流时,断路器将断开其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窃电装置还设置有一次性开关,进一步提高了防窃电的效果和方便了对窃电行为的取证。(*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防窃电装置,与电能表配合使用,以有效地防止窃电现象的发生。
技术介绍
电与每家每户有关,电力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其计量是由电能表完成的。提供电力的电力公司在用户处设置电能表,电力通过输电线到达用户之前先经过电能表。当用户用电时,电能表将用户使用的电量进行记录,电力公司根据电能表的记录,向用户收费。然而,这种电能表的计费方式给一些不良用户带来了一些窃电的可能。有些不良用户擅自改变电路走向,绕过电能表,给国家和电力公司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电力公司等也采用了一些防窃电的手段,然而,现有的手段对窃电的发现都是被动的,对窃电行为的取证和定性相当困难。一方面不能及时发现窃电现象,另一方面即使发现了也很难有证据证明是窃电者所为。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动性的防窃电装置,能在不良用户有窃电行为时,即时停止供电,主动防止窃电行为的发生。根据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防窃电装置,用于连接在市电电源与电能表之间,所述市电电源包括相线和地线;所述电能表包括相线进线端、相线出线端、地线进线端和地线出线端,所述相线通过一熔断丝与所述进线端相连,所述地线与所述地线进线端相连,所述防窃电装置包含断路器,具有控制端、进线端和出线端,所述进线端与所述电能表的相线出线端和地线出线端相连;第一感应线圈,设置于所述相熔断丝前的相线侧,在所述第一感应线圈中感应产生相应于所述相线电流的感应电流;第二感应线圈,设置于所述电能表相线进线端口的相线侧,在所述第二感应线圈中感应产生相应于所述相线电流的感应电流;所述第一感应线圈和所述第二感应线圈以相反的极性形成串联电路,并连接到所述断路器的控制端;当所述第一感应线圈和所述第二感应线圈感应产生的电流差值大于启动电流时,所述断路器将断开其电路。在上述的防窃电装置中,还包括一个或两个电位器,分别串接在所述第一感应线圈和所述第二感应线圈形成串联电路中。在上述的防窃电装置中,还包括一个常闭插座,与所述第一感应线圈和所述第二感应线圈之一并联连接;所述防窃电开关还包括一次性开关,该一次性开关在工作状态时呈常开状态,当该一次性开关被拨动而进入锁定状态之后,处于常闭状态且无法返回;所述一次性开关通过一电插头连接到所述常闭插座上。在上述的防窃电装置中,所述一次性开关包括一底座,该底座上开设有滑槽,一推杆设置于该滑槽中;在该滑槽的顶端有一弹簧孔,一弹簧伸入到该弹簧孔中,向该推杆提供向左侧的弹力,在该滑槽的底部开设有一锁孔,在该推杆的相应位置也开设有一通孔;一锁芯,一锁芯弹簧穿设于该推杆的通孔内;在该推杆的侧向,也开设有一锁定通孔,在底座的侧面,与推杆上的锁定通孔相对应地开设有锁定通孔。通过本技术的防窃电装置,为电力公司提供了一种主动性防窃电的手段,可以有效地防止不良用户的窃电现象,对于有窃电行为的用户,停止供电,保护的国家利益不受损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防窃电装置的电路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中防窃电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的一次性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4A至图4D分别示出了一次性开关的各个工作状态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防窃电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防窃电装置的电路结构图。先简单介绍一下不带防窃电装置时电能表的电路连接。通常,单相供电由一对进线连接到电能表上,然后,电能表有一对出线连接到用户室内。这对进线和出线包括有相线和地线。本技术的防窃电装置设置在市电源与电能表之间。如图1所示,市电电源包括一相线L和一地线N,相线L通过一熔断丝F连接到电能表D的相线进线端DLI,地线N直接连接到电能表D的地线进线端DNI。电能表D的相线出线端DLO和地线出线端DNO连接到一断路器K1上进线端上,然后断路器K1的出端线直接进户,向用户提供电力。本技术的防窃电装置除了上述的断路器K1之后,还包括两个感应线圈第一感应线圈L1和第二感应线圈L2。第一感应线圈L1设置于相熔断丝F前的相线一侧,在第一感应线圈L1中感应产生相应于相线电流的感应电流;第二感应线圈L2设置于电能表D相线进线端口DLI的相线侧,在第二感应线圈L1中感应产生相应于相线电流的感应电流。第一感应线圈L1和第二感应线圈L2串联连接,形成一串联电路。在形成串联电路时,第一感应线圈L1和第二感应线圈L2的以相反的极性连接。同时,在该串联电路中,再串接一个或两个电位器(在本实施例中,串接了两个电位器W1和W2)。形成的感应线圈和电位器的串联电路连接到断路器K1的控制端上。本技术的防窃电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正常工作时,市电电力从相线L流入经过熔丝盒F进入电能表D,经电能表D计量之后,从相线出线端进入到断路器K1,提供给用户使用。此时,由于流过熔断丝F前后相线的电流相等,即相线L提供的电流等于流入到电能表D的电流,因此,在第一感应线圈L1和第二感应线圈L2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相等,由于第一感应线圈L1和第二感应线圈L2以相反的极性串接,该两感应电流相互抵消,因此,在该串联电路中无电流产生。使断路器K1保持通路,以向用户正常提供电力。当发生窃电现象时,窃电手段往往是使电流绕过电能表D,此时,第一感应线圈L1和第二感应线圈L2产生的感应电流不一致,串联电路将有电流产生,该电流可以使断路器K1动作,断开向用户的供电回路,及时阻止窃电行为。在该串联电路中串接的电位器W1和W2是为了调节电流平衡和断路灵敏度而设的。当然在保证第一感应线圈和第二感应线圈性能参数一致的情况下,该电位器W1和W2也是可以省略的。在目前的电能表的结构中,都包括有一个接线盒盖子,可以把本技术的防窃电装置装设在该盖子内。为了进一步加强防窃电的效果,本技术对接线盒盖子的结构也作了改进。这一改进请参见图2所示。由于在本技术中,该盖子也起到了一定的防窃电作用,我们把该盖子作为防窃电盖。如图2所示,该防窃电盖包括盖子20和一次性开关30。下面先结合图3详细描述一次性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一次性开关30包括一底座31,该底座31上开设有滑槽32,一推杆33设置于该滑槽32中。在滑槽32的顶端有一弹簧孔34,一弹簧35伸入到该弹簧孔34中,向推杆33提供向左侧的弹力。在滑槽32的底部开设有一锁孔36,在推杆33的相应位置也开设有通孔37。锁芯38置于锁孔36内,锁芯弹簧39穿设于推杆33的通孔37内。此外,在推杆33的侧向,也开设有一锁定通孔40,在底座31的侧面,与推杆33上的锁定通孔40相对应地开设有锁定通孔41。当推杆33在底座31的滑槽32内向右侧被压紧时,如图4A所示,推杆33侧向的锁定通孔40与底座31侧面的锁定通孔41对准,如图2所示,利用一位于防窃电盖20上的销子21伸入到该对准的两通孔40和41中,可以将推杆33锁定,使一次性开关30处于工作状态。再回到图3所示,在底座31上还设置有一对开关接点42,与该对开关接点42连接的是一插头45。当一次性开关处于上述的工作状态时,开关接点42正处于推杆33上的凹口43中,故,一对开关接点42分离,使一次性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当图2所示的销子21被拨出时,如图4B所示,推杆33的弹簧35提供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向左侧微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窃电装置,用于连接在市电电源与电能表之间,所述市电电源包括:相线和地线;所述电能表包括相线进线端、相线出线端、地线进线端和地线出线端,所述相线与所述相线通过一熔断丝与所述进线端相连,所述地线与所述地线进线端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窃电装置包含:    断路器,具有控制端、进线端和出线端,所述进线端与所述电能表的相线出线端和地线出线端相连;    第一感应线圈,设置于所述相熔断丝前的相线侧,在所述第一感应线圈中感应产生相应于所述相线电流的感应电流;    第二感应线圈,设置于所述电能表相线进线端口的相线侧,在所述第二感应线圈中感应产生相应于所述相线电流的感应电流;    所述第一感应线圈和所述第二感应线圈以相反的极性形成串联电路,并连接到所述断路器的控制端;当所述第一感应线圈和所述第二感应线圈感应产生的电流差值大于启动电流时,所述断路器将断开其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承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晨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