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涛专利>正文

一种水稻插秧用耙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5005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插秧用耙地机,涉及耙地设备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拖挂式耙地设备不能够调节耙钉与地面的距离来调节耙地深度,同时耙钉不具备主动旋转耙地功能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主安装板、挡泥板、驱动副杆和侧板,所述主安装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车轮杆,两个所述侧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滑动块,且两个所述滑动块分别与两个所述车轮杆滑动连接,两个所述侧板相互靠近的一侧面转动安装有转动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且该装置不仅可通过耙钉主动转动进行翻土松土,以提高耙地效率,并且可在一定范围内灵活调节耙地深度;同时具有方便移动的功能,适宜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插秧用耙地机
本技术涉及耙地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水稻插秧用耙地机。
技术介绍
水稻在种植前,常常需要对土壤进行翻土和松土处理,在土壤进行翻土和松土时,需要使用到专业的翻土松土设备,也就是耙地机。耙地机的使用方法,早前是通过耕牛拉动耙地机进行耙地,这不仅使得耙地的效率较低,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目前的耙地机往往是通过将耙地机挂载到手扶拖拉机上,通过手扶拖拉机提供动力进行耙地,但是这种方式的耙地机的耙钉往往是固定不动的,这使得翻土松土的效果降低,并且无法在耙地时动态调整耙地的深度,使得使用起来缺乏灵活性,同时耙地机无单独设置的移动机构,使得耙地机在短距离位移时非常的不方便,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一种水稻插秧用耙地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稻插秧用耙地机,解决了现有的拖挂式耙地设备不能够调节耙钉与地面的距离来调节耙地深度,同时耙钉不具备主动旋转耙地功能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稻插秧用耙地机,包括主安装板、挡泥板、驱动副杆和侧板,所述主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稻插秧用耙地机,包括主安装板(1)、挡泥板(9)、驱动副杆(14)和侧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安装板(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车轮杆(2),两个所述侧板(4)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滑动块(5),且两个所述滑动块(5)分别与两个所述车轮杆(2)滑动连接,两个所述侧板(4)相互靠近的一侧面转动安装有转动轴(6),且所述转动轴(6)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耙钉(7),两个所述侧板(4)之间固定安装有副安装板(8),且所述副安装板(8)位于侧板(4)靠近主安装板(1)的一侧设置,所述主安装板(1)远离耙钉(7)的一侧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液压杆(10),且所述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插秧用耙地机,包括主安装板(1)、挡泥板(9)、驱动副杆(14)和侧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安装板(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车轮杆(2),两个所述侧板(4)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滑动块(5),且两个所述滑动块(5)分别与两个所述车轮杆(2)滑动连接,两个所述侧板(4)相互靠近的一侧面转动安装有转动轴(6),且所述转动轴(6)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均匀分布的耙钉(7),两个所述侧板(4)之间固定安装有副安装板(8),且所述副安装板(8)位于侧板(4)靠近主安装板(1)的一侧设置,所述主安装板(1)远离耙钉(7)的一侧面固定安装有两个呈对称分布的液压杆(10),且所述液压杆(10)均贯穿主安装板(1),所述液压杆(10)的伸出端均与副安装板(8)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液压杆(10)之间固定安装有液压油管(11),所述主安装板(1)远离副安装板(8)的一侧面固定安装有变速箱(12),且所述变速箱(12)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驱动主杆(13),所述驱动主杆(13)贯穿主安装板(1)且与主安装板(1)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主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李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