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发热装置、足部发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3469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石墨烯发热装置、足部发热装置,通过将主发热体设置为顺序贴合的蓄热层、复合保护层、石墨烯发热层、导热层和石墨烯面料层,从而提升了热传导效率、发热功率和使用时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普通石墨烯电热膜或者电热装置使用时间短、发热功率低、导热性差的技术问题。通过设置专用电源,在电源中设置控制模块和蓝牙模块,从而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调节发热装置的温度,从而实现对足部产品的不弯腰的温度控制,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石墨烯发热装置、足部发热装置
本技术属于石墨烯
,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发热装置、足部发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对身体健康的关心与日俱增。足部作为身体的关键部位,包含众多穴位,距离人体心脏最远,最容易受凉,尤其是女性人群、老年人群及长时间户外活动人群,更是容易足底受凉,给身体带来伤害。目前,为了防止足部受凉,通常采取在足底垫发热垫的方式来进行保暖,发热垫一般为石墨烯电热膜。石墨烯是一种新型二维超薄纳米材料,是目前发现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以及透光性好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导热系数高达5000W/m·K,适合用来做电发热膜或电发热装置。但是,现有技术中,普通石墨烯电热膜或者电热装置结构简单,普遍存在使用时间短、发热功率低、导热性差等缺点。因此,如何提升石墨烯发热膜的热传导效率、提升发热功率和使用时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操控技术为物理按键或拨位开关设计,调整时需弯腰调整,使用及其不变,严重影响客户体验,市场推广不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至少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石墨烯发热装置、足部发热装置。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一种石墨烯发热装置,包括:主发热体和电源组件;所述主发热体上设置有电极;所述电极与所述电源组件相连,用于对所述主发热体供电;所述发热主体,包括:蓄热层、复合保护层、石墨烯发热层、导热层和石墨烯面料层;所述蓄热层、复合保护层、石墨烯发热层、导热层和石墨烯面料层顺序贴合在一起;所述石墨烯面料层贴合人体目标部位,对所述目标部位进行供热。可选的,还包括: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极;所述导线的另一端设置有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插头连接所述电源组件。可选的,所述电源组件,包括:控制模块和蓝牙模块;所述主发热体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主发热体的温度信息;所述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温度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主发热体的温度变化;所述电源组件通过所述蓝牙模块连接目标终端,根据所述目标终端的指令,调节所述主发热体的温度。可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石墨烯发热层相连。可选的,所述蓄热层为蓄热银网布;所述复合保护层为超细纤维面料;所述石墨烯发热层为石墨烯发热膜;所述导热层为锦纶导热面料;所述石墨烯面料层为石墨烯纤维梭织布。可选的,所述电源组件的供电电压为5V。可选的,所述主发热体的厚度为0.1毫米。又一方面,一种石墨烯足部发热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石墨烯发热装置;所述电极设置于足弓处。可选的,所述足部发热装置包括石墨烯发热袜,包括:袜体和石墨烯发热装置;所述石墨烯发热装置编织在所述袜体内,所述石墨烯发热装置与所述袜体一体成型。可选的,所述足部发热装置包括石墨烯发热鞋垫,包括:鞋垫本体和石墨烯发热装置;所述石墨烯发热装置编织在所述鞋垫本体内,所述石墨烯发热装置与所述鞋垫一体成型。可选的,所述足部发热装置包括石墨烯发热鞋,包括:鞋本体和石墨烯发热装置;所述石墨烯发热装置固定在所述鞋本体的鞋底内,所述石墨烯发热装置与所述鞋底一体成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石墨烯发热装置、足部发热装置,通过将主发热体设置为顺序贴合的蓄热层、复合保护层、石墨烯发热层、导热层和石墨烯面料层,从而提升了热传导效率、发热功率和使用时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普通石墨烯电热膜或者电热装置使用时间短、发热功率低、导热性差的技术问题。通过设置专用电源,在电源中设置控制模块和蓝牙模块,从而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调节发热装置的温度,从而实现对足部产品的不弯腰的温度控制,方便、快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石墨烯发热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石墨烯足部发热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主发热体;2-电源组件;3-电极;11-蓄热层;12-复合保护层;13-石墨烯发热层;14-导热层;15-石墨烯面料层;4-导线;5-充电插头;21-控制模块;22-蓝牙模块;23-电源开关;24-USB电源插口;6-温度传感器;7-智能控制器;A-袜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石墨烯材料具有良好地导电导热特性,将其作为发热单元,通电后具有很高的热电转换效率(99.7%)。由于其非常轻薄,本身是导体,所以石墨烯材料确实比较适合用来做电发热膜或电发热装置。某些特定人群对发热产品有迫切需求,特别是女性人群、老年人群及长时间户外活动人群,而足部离人体心脏最远,更容易凉,而足底又有众多的穴位,对人体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但是,现有技术中,普通石墨烯电热膜或者电热装置结构简单,普遍存在使用时间短、发热功率低、导热性差等缺点。因此,如何提升石墨烯发热膜的热传导效率、提升发热功率和使用时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石墨烯发热装置。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石墨烯发热装置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石墨烯发热装置,可以包括:主发热体1和电源组件2;主发热体1上设置有电极3;电极3与电源组件2相连,用于对主发热体1供电;发热主体1,包括:蓄热层11、复合保护层12、石墨烯发热层13、导热层14和石墨烯面料层15;蓄热层11、复合保护层12、石墨烯发热层13、导热层14和石墨烯面料层15顺序贴合在一起;石墨烯面料层15贴合人体目标部位,对目标部位进行供热。具体地,在一个使用过程中,可以选定用户的某部位为目标部位,采用本技术提供的石墨烯发热装置对其供热,例如,目标部位可以为足部,也可以为肚子,此处以足部为例,对本技术方案进行说明。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电阻组件2可以为移动电源,为了方便携带,可以采用微型电源,来对主发热体进行供电。在主发热体1中,蓄热层11可以采用蓄热银网布,蓄热银网布是一种特殊的保温面料,可以持久保温、不散热,且能够保证主发热体1在断电之后仍能够持续供热一段时间。复合保护层12可以采用超细纤维面料,超细纤维面料具有高强度、防水透湿性和抗磨损性能,同时,可以保证柔软度,复合保护层可以用来保证整体发热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烯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发热体和电源组件;所述主发热体上设置有电极;所述电极与所述电源组件相连,用于对所述主发热体供电;/n所述主发热体,包括:蓄热层、复合保护层、石墨烯发热层、导热层和石墨烯面料层;所述蓄热层、复合保护层、石墨烯发热层、导热层和石墨烯面料层顺序贴合在一起;/n所述石墨烯面料层贴合人体目标部位,对所述目标部位进行供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发热体和电源组件;所述主发热体上设置有电极;所述电极与所述电源组件相连,用于对所述主发热体供电;
所述主发热体,包括:蓄热层、复合保护层、石墨烯发热层、导热层和石墨烯面料层;所述蓄热层、复合保护层、石墨烯发热层、导热层和石墨烯面料层顺序贴合在一起;
所述石墨烯面料层贴合人体目标部位,对所述目标部位进行供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线;所述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极;所述导线的另一端设置有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插头连接所述电源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组件,包括:控制模块和蓝牙模块;
所述主发热体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主发热体的温度信息;
所述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温度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主发热体的温度变化;所述电源组件通过所述蓝牙模块连接目标终端,根据所述目标终端的指令,调节所述主发热体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石墨烯发热层相连。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贺鹿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云艺风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