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导管及使用其的石墨烯红外热能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3469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导管及使用其的石墨烯红外热能加热装置,包括石墨烯发热板,其板面上固设有多根超导管;所述超导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包括开口端和封闭端,所述外管内壁包括透光侧和反光侧,所述透光侧朝向石墨烯发热板板面;所述内管包括吸热段和冷凝段,且所述吸热段置于外管内部,所述冷凝段穿过开口端置于外管外部,且所述吸热段外壁和外管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石墨烯发热板作为热源,向超导管发出红外线,使得超导管内的传热介质吸热升温,采用在内管和外管之间设置间隙的方式,与反光侧相配合,使得内管的吸热面积增大,能更好接收红外线中,提高热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导管及使用其的石墨烯红外热能加热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加热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导管及使用其的石墨烯红外热能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待加热介质(如水、油等)进行加热时,通常会将电加热管插入待加热介质中或通过燃煤、燃气等对待加热介质进行加热,但是此类设备在加热过程中,经常会带来其他废弃物同时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能源的利用率较低,造成电能或燃料大量浪费,同时对于待加热介质的加热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超导管及使用其的石墨烯红外热能加热装置,以快速的对管内的介质进行加热,提高热能的使用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超导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包括开口端和封闭端,所述外管内壁包括透光侧和反光侧;所述内管包括吸热段和冷凝段,且所述吸热段置于外管内部,所述冷凝段穿过开口端置于外管外部,且所述吸热段外壁和外管内壁之间留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外管和内管同轴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外管开口端管壁向内延伸出收口,所述收口直径与内管外壁直径相等。进一步的,所述外管内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至少两根底梁,且底梁相互交叉设置,且每根底梁两端均延伸出弹簧脚,所述弹簧脚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梁的长度方向垂直,多根所述弹簧脚围绕形成容纳腔,所述吸热段端部置于容纳腔内。进一步的,所述底梁的长度与外管内径长度相等。进一步的,每根所述弹簧脚均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且所述第一限位部置于弹簧脚端部,第二限位部置于弹簧脚中部。进一步的,置于同一根底梁两端的两根弹簧脚的第一限位部位置相同,第二限位部位置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反光侧的横截面为弧形,其截面圆心角为180°。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的吸热段的外壁上设有吸热涂层。一种石墨烯红外热能加热装置,包括上述超导管,还包括石墨烯发热板,所述外管的透光侧朝向石墨烯发热板板面。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超导管及使用其的石墨烯红外热能加热装置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采用将内管设置为变径的形式,增大吸热段的红外线吸收面积,使得吸热段能更快升温,减少传热介质汽化时间,增加热能使用效率。本技术采用石墨烯发热板作为热源,向超导管发出红外线,使得超导管内的传热介质吸热升温,采用在内管和外管之间设置间隙的方式,与反光侧相配合,使得内管的吸热面积增大,能更好接收红外线中,提高热转换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加热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超导管横截面示意图;图3为超导管纵截面示意图图4为支撑架结构示意图;图5为板体为环形时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石墨烯发热板;2-超导管;21-外管;211-开口端;212-封闭端;213-收口;22-内管;221-吸热段;222-冷凝段;23-支撑架;231-底梁;232-弹簧脚;2321-第一限位部;2322-第二限位部;233-容纳腔;24-间隙;25-透光侧;26-反光侧;27-反光涂层;28-吸热涂层。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石墨烯红外热能加热装置,包括石墨烯发热板1,所述石墨烯发热板1的两侧板面分别固设有多根超导管2,且每根超导管2和石墨烯发热板1均竖直放置;结合图3所示,所述每个超导管2均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管22和外管21,所述内管22包括吸热段221和冷凝段222,且所述冷凝段222的管径小于吸热段221的管径,所述外管21包括封闭端212和开口端211,所述吸热段221置于外管21内,冷凝段222穿过外管21开口端211置于外管21外部,所述内管22的外管21壁与外管21的内管22壁之间留有间隙24,所述间隙内填充有吸气剂,使得间隙内保持真空环境,所述外管21内置有支撑架23,所述支撑架23置于外管21封闭端212,所述支撑架23中部设有容纳腔233,所述内管22吸热段221的端部置于容纳腔233内,所述外管21开口端211管壁向内延伸出收口213,所述收口213直径与内管22外壁直径相等,通过支撑架23和收口213分别支撑固定内管22两端,以保证内管22与外管21同轴。结合2所示,所述外管21的管壁包括反光侧26和透光侧25,所述透光侧25内涂有反光涂层27所述截面为弧形的反光侧26的圆心角为180°,且所述透光侧25朝向石墨烯发热板1的板面。结合图3所示,可选的,所述支撑架23包括交叉设置的两根底梁231,且每根底梁231的长度与外管21内径相等,每根所述底梁231两端均竖直延伸出一根弹簧脚232,所述弹簧脚23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梁231的长度方向垂直,使得当内管22插入容纳腔23时,弹簧脚232能紧贴于外管21内壁,所述容纳腔233为四根弹簧脚232围绕而成,每根所述弹簧脚232均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限位部2321和第二限位部2322,且所述第一限位部2321置于弹簧脚232端部,第二限位部2322置于弹簧脚232中部,且置于同一根底梁231两端的两根弹簧脚232的第一限位部2321位置相同,第二限位部2322位置相同,且两相对应的第一限位部2321之间的距离与内管22外径相等,两相对应的第二限位部2322之间的距离与内管22外径相等。可选的,所述内管22的吸热段221的外壁上设有吸热涂层28。可选的,多根所述超导管2相互平行。...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21)和内管(22),所述外管(21)包括开口端(211)和封闭端(212),所述外管(21)内壁包括透光侧(25)和反光侧(26);所述内管(22)包括吸热段(221)和冷凝段(222),且所述吸热段(221)置于外管(21)内部,所述冷凝段(222)穿过开口端(211)置于外管(21)外部,且所述吸热段(221)的管径小于冷凝段(222)的管径所述吸热段(221)外壁和外管(21)内壁之间留有间隙(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21)和内管(22),所述外管(21)包括开口端(211)和封闭端(212),所述外管(21)内壁包括透光侧(25)和反光侧(26);所述内管(22)包括吸热段(221)和冷凝段(222),且所述吸热段(221)置于外管(21)内部,所述冷凝段(222)穿过开口端(211)置于外管(21)外部,且所述吸热段(221)的管径小于冷凝段(222)的管径所述吸热段(221)外壁和外管(21)内壁之间留有间隙(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1)和内管(22)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1)开口端(211)管壁向内延伸出收口(213),所述收口(213)直径与内管(22)外壁直径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1)内置有支撑架(23),所述支撑架(23)包括至少两根底梁(231),且底梁(231)相互交叉设置,且每根底梁(231)两端均延伸出弹簧脚(232),所述弹簧脚(23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梁(231)的长度方向垂直,多根所述弹簧脚(232)围绕形成容纳腔(2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刘忠闫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卧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