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能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378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智能电能表,包括外壳(1)、外壳上的键盘(2)、液晶显示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能表还有外壳内的电路部分,电路部分主要由电源、测量单元、电卡单元、实时时钟、微处理器、显示单元和电池组成,在电卡单元中,型号为24LC02的集成块U↓[6]的1、2、3、4脚连在一起与7脚相连,串接在一起的发光二极管L↓[1]、电阻R↓[9]接在7脚和8脚上,U↓[6]的7、5、6、8脚通过插头P↓[6]和P↓[1]分别与型号为4066的集成块U↓[4]的10、9、2、3脚相连,U↓[4]的12、6、13、5脚与型号为PIC16C57的微处理器U↓[1]的17脚相连,在实时时钟电路中,串接后的电容C↓[2]、晶振XT接在型号为4069的集成块U↓[5]的1脚和4脚上,电阻R↓[3]跨接在其1脚和2脚上,其2、3、5、11脚连在一起,6脚与型号为MC146818A的集成块U↓[3]的2脚相连。(*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电能计量装置。现在电力系统使用的电能计量仪表(俗称电度表),功能单一,精度低,成本高,不能进行高、低、谷等用电情况下的自动化用电管理,使用不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高精度、低成本、自动化程度高的电能计量仪表,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这种电能表包括外壳、外壳上的键盘、液晶显示极,还有外壳内的电路部分,电路部分主要由由电卡、测量单元、电卡单元、实时时钟、微处理器、显示单元及电池组成,微处理器采用型号为PIC16C57的单片机,实时时钟电路中采用型号为MC146818A的集成块,电卡单元中采用型号为24LC02的集成块,微处理器负责整个电表的信号处理和调度运算,实时时钟电路电表的年、月、日、时、分、秒的时钟信息提供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把电费定量、时间等信息写入电卡内,并从卡内读入定时、定量、总电费等信息,电费以用户买卡的形式付给供电部门。本技术由于增加了电卡、定量及高峰、低谷分时计费功能,因此大大方便了用电管理,使供电走上了合理化、科学化轨道。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方框图。图2是本技术电路的电卡部分的电路图。图3是键盘部分的原理图。图4是测量单元的电路图。图5是电路其他部分的电路图。图6是显示单元的电路图。图7是电源部分的电路图。图8是本技术外壳部分的示意图。如附图所示,本技术包括外壳(1)、外壳上的键盘(2)、液晶显示板(3),还包括外壳内的电路部分,电路部分主要由电源、测量单元、电卡单元、实时时钟、微处理器、显示单元和电池组成。在电卡单元中,型号为24LC02的集成块U6的1、2、3、4脚连在一起并与7脚相连,串接在一起的发光二极管L1、电阻R9接在7脚和8脚上,U6的7、5、6、8脚通过插头P6和P1分别与型号为4066的集成块U4的10、9、2、3脚相连,U4的12、6、13、5脚与型号为PC16C57的微处理器U1的17脚相连,在实时时钟电路中,串接后的电容C2、晶振XT接在型号为4069的集成块U5的1脚和4脚上,电阻R3跨接在其1脚和2脚上,其2、3、5、11脚连在一起,6脚与型号为MC146818A的集成块U3的2脚相连。如图4所示,在测量单元中,光敏二极管PH1负极接在型号为CX20106的集成块U7的1脚上,串联后的电阻R6、电容E2接在U7的2脚、电容E1接在U7的3脚上,电阻R5跨接在U7的5、8脚之间,电容C1接在U7的6脚上,PH1、E2、E1、C1的另一端及U7的4脚经插头P4的3脚与插头P1的13脚相连接地。光敏二极管PH1通过接收机械电度表转盘上的光信号(电度表转盘上标有色点),获得电能信号。如图7所示,在电源部分中,交流电源的三相分别与二极管D1正极及D4负极、D2正极及D5负极、D3正极及D6负极相连。串接后的电容E1、E2跨接在二极管D3、D6两端,集成块NE555的1脚与三极管N1的发射极相连,2脚接在电阻R2、R3之间,3脚通过电阻R4接N1的基极,4脚、8脚与电阻R3、二极管Z1负极及电阻R1相连,5脚接电容C1,6、7脚与电阻R2相连,电容E3一端与二极管D7的负极、电感线圈I1、I2相连,另一端与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型号为7805的集成块U1的1脚接电感线圈I1,2脚与E3相连并接地,3端为电源VCC输出端,3脚还与二极管D8正极相连,D8负极接电阻R5,R5另一端接二极管D9正极及电池正极,D9负极为电源VDD输出端。采用这种三相电源技术可防止断相失电。如图3、图5所示,键盘上的键S1、S2、S3、S4、S5及与各键相连的6脚分别通过插头P7与插头P1的5、6、7、8、9、10脚相连,并最终分别与型号为7414C368的集成块U2的12、10、6、4、2脚相连。插头P1共26条芯线。插头P6(电卡部分)与P1的1、2、3、4脚相连,插头P7(键盘)与P1的5、6、7、8、9、10脚相连,插头P4(测量单元)与P1的11、12、13脚相连,插头P5(显示单元)与P1的14、15、16、17脚相连,P1的18、26脚及19、26脚为跳闸出口,P1的20、26脚为报警出口,P1的21、22、23脚接备用电池,P1的24、26脚为电源,P1的10、13、26相连并接地。微处理器U1的1脚接P1的12脚并通过电阻R5与电源VCC相连,U1的16、15脚分别与P1的18、19脚(跳闸出口)相连,U1的14脚与P1的20脚相连,U1的13脚与U5的13脚及P1的22脚相连,U1的12脚与U2的1、15脚相连,U1的11脚与P1的16脚相连,U1的10脚与U3的13脚相连,U1的28脚与电源VDD及电阻R2相连,U1的27脚接在电阻R2及电容C1之间,U1的4脚接电容C1的另一端并接地,U1的6脚接P1的15脚及U3的15脚,U1的7脚接U5的9脚及U3的14脚,U1的2脚接电源VDD,U1的9脚与电阻R11及U4的1脚相连,U1的8脚与U4的8脚及电阻R10相连,U1的18脚与U2的3脚及U3的4脚相连,U1的19脚与U2的5脚及U3的5脚相连,U1的20脚与U2的7脚及U3的6脚相连,U1的21脚与U2的9脚及U3的7脚相连,U1的22脚与U2的11脚及U3的8脚相连,U1的23脚与U2的13脚及U3的9脚相连,U1的24、25脚分别与U3的10、11脚相连。集成块U2的2脚与P1的9脚相连并通过电阻R1接电源VDD,U2的4脚与P1的8脚相连并通过电阻R4接VDD,U2的6脚与P1的7脚相连并通过电阻R6接VDD,U2的10脚、12脚分别通过电阻R8、R9接VDD,U2的14脚接电源VCC。集成块U3的24、20脚与U44脚、电阻R10、R7相连并通过电阻R11接U1的9脚,U3的22、18脚与电阻R7的另一端及电容C4相连,U3的12脚与电容C4的另一端相连并接地。如图6所示,本技术中的显示部分采用液晶板,电路中的插头P5的1、2、3、4脚分别与插头P1的14、15、16、17脚相连。本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U1在上电复位后开始运行,首先初始化U3,使其工作在二进制状态,初始化U1的SRTCC为1/8分频,然后进入主循环程序。图中的U3为6非门,U4为4双向开关,U2为6三态门。U5C、U5B、U5A构成32.768KHZ的振荡器提供U3的工作时钟。U4A、U4B、U4C是回路隔离开关,防止在拔、插卡时损坏电卡。U6为256字节EEPROM,能保存数据四十年,它以I2CBUS总线方式,通过U4与U1相连实时地把数据保存起来。S1、S2、S3、S4、S5为五个开关组成的键盘,它通过U2与U1相连,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它发控制指令改变工作状态。U7是信号处理,把测量单元的信号经处理通过P4送入U1,U1把该信号运算转换再送入显示单元,并分出高、低、谷期间电量,写入电卡内。测量单元的信号是通过光敏二极管PH1,从电度表上的转盘上获得的。P1的18~26脚是信号出口,当出现超实量、电量用尽、电卡出现故障时首先发出信号,然后跳闸。本电能表采用了电卡管理。其原理是每只电度表配有两只电卡,用户在用电前,首先到电力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洪文谭允景王立军李永义王力
申请(专利权)人:惠民县电业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