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光装置、摄像头及发光光源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3191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滤光装置、摄像头及发光光源。该滤光装置包括:电致变色器件;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电致变色层、第一叠加层及第一基底;其中,电致变色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基底、变色材料层及第二导电基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在不需要更换滤光片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对电致变色器件施加对应的电压即可调节滤光后的光强度,降低了用户的支出成本以及对需要进行滤光的设备机械结构的损耗,同时还实现了对电致变色层的保护,也更便于将该滤光装置固定到需要进行滤光的设备上,加强了滤光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滤光装置、摄像头及发光光源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光学
,尤其涉及一种滤光装置、摄像头及发光光源。
技术介绍
随着各种显示技术的发展,光学滤光片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诸如在医疗、汽车、商务办公以及光通讯等等领域中,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是针对目前市面上的成像系统,如安防摄像机、相机以及移动终端的摄像头等等,普遍需要用到滤光片,用来部分或全部阻断某种颜色的光。现有技术中的滤光片通常是在塑料或玻璃片中加入特定颜色的染料制成,于是滤光片的颜色和透过率是固定的,但是环境中的光线是变化多端的,不同用户对光线的需求及喜好各不相同,这就导致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对当前光线的需求变化时,需要手动更换不同的滤光片,在增加用户操作的不便性和支出成本的同时,由于滤光片频繁的更换过程,还容易导致设备的机械结构提前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滤光装置、摄像头及发光光源,以实现在不需要更换滤光片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调节滤光后的光强度。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滤光装置,包括: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电致变色层、第一叠加层及第一基底;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基底、变色材料层及第二导电基底。可选的,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在所述电致变色层上远离所述第一叠加层的表面层叠设置的第二叠加层及第二基底。可选的,所述第一基底上远离所述第一叠加层的表面为曲面。可选的,所述电致变色层上包括平铺设置的多个电致变色区域,且所述滤光装置分别调节每个所述电致变色区域的透过率;多个所述电致变色区域的变色材料层至少包括两种材料。可选的,所述滤光装置还包括: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的数量与所述电致变色区域的数量对应,且分别与每个所述电致变色区域对应的第二导电基底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用于分别调节每个所述电致变色区域的透过率。可选的,所述电致变色层的数量为多个,并依次层叠设置;其中,多个所述电致变色层之间通过叠加层连接或通过共用相邻位置的共有导电基底连接。可选的,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之间相隔预设距离设置。可选的,所述滤光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移动模块,所述移动模块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对应设置,用于将与每个所述移动模块对应的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移入或移出所述滤光装置的光路结构。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摄像头,包括摄像头模组和上述任一滤光装置,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所述滤光装置位于所述摄像头模组的入射光线的光路上,且所述第一基底位于靠近所述图像传感器的一侧。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光光源,包括发光模块和上述任一滤光装置,所述滤光装置位于所述发光模块的出射光线的光路上,且所述第一基底位于远离所述发光模块的一侧。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滤光装置,通过使用电致变色器件替代传统的滤光片,实现了在不需要更换滤光片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对电致变色器件施加对应的电压即可调节滤光后的光强度,提高了滤光装置使用的便利性,也降低了用户的支出成本以及对需要进行滤光的设备机械结构的损耗。同时通过在该电致变色器件的电致变色层的一侧设置第一基底,并通过第一叠加层连接,实现了对电致变色层的保护,也更便于将该滤光装置固定到需要进行滤光的设备上,加强了滤光装置的结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滤光装置的结构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层的结构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滤光装置的结构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滤光装置的结构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包括多个电致变色区域的电致变色层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包括多个电致变色区域的电致变色层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另一种包括多个电致变色区域的电致变色层的俯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电致变色层的分割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电致变色层的另一种分割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电致变色层的另一种分割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多个电致变色层的连接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多个电致变色层的另一种连接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包括多个电致变色器件的滤光装置的结构框图;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包括移动模块的滤光装置的结构框图;图18是本技术实施例六提供的摄像头的结构框图;图19是本技术实施例七提供的发光光源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等,但这些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与另一个方向、动作、步骤或元件区分。术语“第一”、“第二”等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实施例一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滤光装置,该滤光装置包括:电致变色器件;如图1所示,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电致变色层10、第一叠加层20及第一基底30;其中,电致变色层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基底、变色材料层及第二导电基底。其中,变色材料层是液态或固态的一层或多层材料组成的可调透过率的片层,例如聚合物分散液晶(PolymerDispersedLiquidCrystal,PDLC)玻璃、悬浮粒子装置(SuspendedParticleDevice,SPD)和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滤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电致变色层、第一叠加层及第一基底;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基底、变色材料层及第二导电基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电致变色层、第一叠加层及第一基底;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基底、变色材料层及第二导电基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还包括在所述电致变色层上远离所述第一叠加层的表面层叠设置的第二叠加层及第二基底。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滤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底上远离所述第一叠加层的表面为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层上包括平铺设置的多个电致变色区域,且所述滤光装置分别调节每个所述电致变色区域的透过率;多个所述电致变色区域的变色材料层至少包括两种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光装置还包括: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导电基底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的数量与所述电致变色区域的数量对应,且分别与每个所述电致变色区域对应的第二导电基底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用于分别调节每个所述电致变色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智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光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