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识别电缆的辅助接收组件及电缆识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3170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缆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识别电缆的辅助接收组件及电缆识别装置,该接收组件包括第一弧形本体和第二弧形本体,第一弧形本体的一端和第二弧形本体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第一弧形本体远离转轴的一端和第二弧形本体远离转轴的一端分别设有相互匹配的阶梯形端面;在第一弧形本体中贯穿有第一磁性件,在第二弧形本体中贯穿有与第一磁性件配合组成闭合磁通路的第二磁性件;在第一弧形本体远离转轴的一端设有第一把手,在第二弧形本体远离转轴的一端设有与第一把手配合使用的第二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梯形端面,通过梯形端面相互之间的挡止作用使弧形本体结合的更加紧密,使闭合的磁通路更加稳定,解决了磁芯错位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识别电缆的辅助接收组件及电缆识别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缆识别
,具体涉及一种识别电缆的辅助接收组件及电缆识别装置。
技术介绍
电缆识别装置是一种专门用于电力电缆铺设、维护或者故障处理时,识别出所需电缆的专用仪器。该电缆识别装置包括信号发射装置和配套使用的信号接收装置。信号发射装置给待识别电缆加载特征信号,信号接收装置用于根据该特征信号识别待识别电缆。主要是利用信号方向和幅值来判定待识别电缆,并通过指针式电流表头显示。专利技术人在实践中,发现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信号接收装置中的用于形成闭合磁通路的接收组件,在使用的过程中,两半磁芯在外力的作用下闭合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磁芯错位导致无法形成闭合的磁通路,导致接收装置失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识别电缆的辅助接收组件及电缆识别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识别电缆的辅助接收组件,该接收组件包括第一弧形本体和第二弧形本体,所述第一弧形本体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弧形本体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所述第一弧形本体远离转轴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弧形本体远离转轴的一端分别设有相互匹配的阶梯形端面;在所述第一弧形本体中贯穿有第一磁性件,在所述第二弧形本体中贯穿有与所述第一磁性件配合组成闭合磁通路的第二磁性件;在所述第一弧形本体远离转轴的一端设有第一把手,在所述第二弧形本体远离转轴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把手配合使用的第二把手。进一步,该接收组件包括扩展配件,所述扩展配件包括角形配件,所述角形配件包括角形本体和贯穿所述角形本体的角形磁性件,所述角形本体与所述第一弧形本体和第二弧形本体张开时靠近铰接处的端面配合。进一步,所述扩展配件包括梯形配件,所述梯形配件包括第三弧形本体和贯穿所述第三弧形本体的第三磁性件,所述第三弧形本体的两端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弧形本体和所述第二弧形本体的阶梯形端面配合的梯形端面。进一步,在所述角形本体靠近所述第一弧形本体和第二弧形本体的端面上分别设有挡止凸起,在所述第一弧形本体和第二弧形本体的端面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挡止凸起配合的挡止凹槽。进一步,该接收组件包括多组不同尺寸的扩展配件。进一步,所述第一弧形本体和所述第二弧形本体之间通过搭扣锁锁紧。进一步,所述搭扣锁包括通过转轴固定的锁体、设置于所述锁体上的通孔、和穿过所述通孔转动锁止的锁止凸起。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识别装置,该电缆识别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提供的一种识别电缆的辅助接收组件。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弧形本体与第二弧形本体相结合的端面上设置梯形端面,通过梯形端面相互之间的挡止作用使第一弧形本体与第二弧形本体结合的更加紧密,进而使闭合的磁通路更加稳定;进一步在靠近该端面的外侧设有把手,通过手握把手加压,使第一弧形本体与第二弧形本体更进一步的紧密,避免因其他外力的作用破坏闭合磁通路,解决了磁芯错位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识别电缆的辅助接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辅助接收组件的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识别电缆的辅助接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关于角形配件的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关于梯形配件的截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关于设有搭扣锁的识别电缆的辅助接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B处的放大图。图中:100-第一弧形本体、200-第二弧形本体、300-转轴、400-第一磁性件、500-第一把手、600-第二把手、101-第一阶梯形端面、102-第二阶梯形端面、800-角形配件、801-角形本体、802-角形磁性件、700-梯形配件、701-第三弧形本体、704-第三磁性件、702-第一梯形端面、703-第二梯形端面、803-挡止凸起、102-挡止凹槽、901-锁转轴、902-锁体、903-通孔、904-锁止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识别电缆的辅助接收组件及电缆识别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个实施例”或“另一个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或者“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属于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具体的说明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识别电缆的辅助接收组件及电缆识别装置的具体方案。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其示出了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电缆的辅助接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该辅助接收组件用于在识别电缆时卡住电缆,在电流流过电缆时所产生的磁场在磁性件中感应出相应的感应电流,根据该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判断是否是待识别电缆。为了减少解决磁芯错位的问题,本技术通过改进弧形本体端面构造,并设置合理的挤压把手,通过力与端面构造的结合作用解决了磁芯错位的问题。具体的,该识别电缆的辅助接收组件包括第一弧形本体100、第二弧形本体200、转轴300、第一把手500和第二把手600。具体的,第一弧形本体100与第二弧形本体200通过转轴300铰接,在第一弧形本体100远离转轴300的一端和第二弧形本体200远离转轴300的一端分别设有相互匹配的阶梯形端面,该阶梯形端面包括第一阶梯形端面101和第二阶梯形端面102,第一阶梯形端面101设置于第一弧形本体100远离转轴300的一端,第二阶梯形端面102设置于第二弧形本体200远离转轴300的一端。在外力的作用下,第一阶梯形端面101和第二阶梯形端面102重合。在第一弧形本体100中贯穿有第一磁性件400,在第二弧形本体200中贯穿有第二磁性件(图中未示出)。在第一弧形本体100与第二弧形本体200通过转轴300转动闭合时,第一磁性件400和第二磁性件接触并组成闭合的磁通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辅助接收组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识别电缆的辅助接收组件,该接收组件包括第一弧形本体和第二弧形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本体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弧形本体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所述第一弧形本体远离转轴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弧形本体远离转轴的一端分别设有相互匹配的阶梯形端面;在所述第一弧形本体中贯穿有第一磁性件,在所述第二弧形本体中贯穿有与所述第一磁性件配合组成闭合磁通路的第二磁性件;在所述第一弧形本体远离转轴的一端设有第一把手,在所述第二弧形本体远离转轴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把手配合使用的第二把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识别电缆的辅助接收组件,该接收组件包括第一弧形本体和第二弧形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本体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弧形本体的一端通过转轴铰接,所述第一弧形本体远离转轴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弧形本体远离转轴的一端分别设有相互匹配的阶梯形端面;在所述第一弧形本体中贯穿有第一磁性件,在所述第二弧形本体中贯穿有与所述第一磁性件配合组成闭合磁通路的第二磁性件;在所述第一弧形本体远离转轴的一端设有第一把手,在所述第二弧形本体远离转轴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把手配合使用的第二把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识别电缆的辅助接收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接收组件包括扩展配件,所述扩展配件包括角形配件,所述角形配件包括角形本体和贯穿所述角形本体的角形磁性件,所述角形本体与所述第一弧形本体和第二弧形本体张开时靠近铰接处的端面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识别电缆的辅助接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配件包括梯形配件,所述梯形配件包括第三弧形本体和贯穿所述第三弧形本体的第三磁性件,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飞鹏魏晓飞王新鹏李伟杰李晓飞孙晓菲李弘晓张炜威李春飞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汝阳县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