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甘露聚糖检测试剂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148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念珠菌甘露聚糖检测试剂盒,包括第一盒体、第二盒体和检测条,所述第一盒体上设有可视窗、加样口、第一凹槽和滑槽,与所述第一凹槽尺寸相适配的插接块固定连接有弹性部件,与所述滑槽尺寸相适配的滑块固定在第二盒体上,所述第二盒体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活动连接检测条,所述检测条包括PVC底板,所述PVC底板连接有反应膜,所述反应膜两端分别连接有荧光结合物垫和粗纤维滤纸,所述反应膜上设有检测线和质控线,所述荧光结合物垫连接有样品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操作更加简便、成本低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且可替换检测条使得试剂盒循环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念珠菌甘露聚糖检测试剂盒
本技术属于体外真菌检测
,具体涉及念珠菌甘露聚糖检测试剂盒。
技术介绍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s,IFI)近年来日益成为导致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致病菌为念珠菌属、曲菌属和隐球菌属。其中念珠菌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真菌,是引起免疫低下患者严重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1999-2003年,PaganoL等,对意大利18个血液病治疗中心11802例患者回顾性调查发现,确诊及临床诊断的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占总病例数的4.6%,酵母菌占35.7%,念珠菌占酵母菌感染的91.1%,IFI患者总病死率达39%,念珠菌感染病死率为33%。2006年3月-2008年4月TortoranoAM等,对意大利27所医院的38个ICU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调查显示,念珠菌属占袭性真菌感染的82.8%,侵袭性念珠菌病的粗死亡率为46%。以上国内外研究证据表明,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曲霉菌的感染率在血液病患者超过念珠菌,而在非血液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念珠菌甘露聚糖检测试剂盒,包括第一盒体(1)、第二盒体(2)和检测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体(1)上设有可视窗(3)、加样口(4)和滑槽(5),与所述滑槽(5)尺寸相适配的滑块(22)固定在第二盒体(2)上,所述第二盒体(2)上设有第二凹槽(20),所述第二凹槽(20)内活动连接检测条,所述检测条包括PVC底板(7),所述PVC底板(7)连接有反应膜(10),所述反应膜(10)两端分别连接有荧光结合物垫(8)和粗纤维滤纸(13),所述反应膜(10)上设有检测线(11)和质控线(12),所述荧光结合物垫(8)连接有样品垫(9)。/n

【技术特征摘要】
1.念珠菌甘露聚糖检测试剂盒,包括第一盒体(1)、第二盒体(2)和检测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体(1)上设有可视窗(3)、加样口(4)和滑槽(5),与所述滑槽(5)尺寸相适配的滑块(22)固定在第二盒体(2)上,所述第二盒体(2)上设有第二凹槽(20),所述第二凹槽(20)内活动连接检测条,所述检测条包括PVC底板(7),所述PVC底板(7)连接有反应膜(10),所述反应膜(10)两端分别连接有荧光结合物垫(8)和粗纤维滤纸(13),所述反应膜(10)上设有检测线(11)和质控线(12),所述荧光结合物垫(8)连接有样品垫(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念珠菌甘露聚糖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体(1)上设有第一凹槽(6),与所述第一凹槽(6)尺寸相适配的插接块(21)固定连接有弹性部件(23),所述弹性部件(23)为橡胶体或板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念珠菌甘露聚糖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体(1)上设有第一把手(17),所述第二盒体(2)上设有第二把手(16),所述第二把手(16)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把手(17)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念珠菌甘露聚糖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17)和所述第二把手(16)上分别设有通槽(19),与所述通槽(19)尺寸相适配的固定件(24)插接在通槽(19)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晓永周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健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