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务正专利>正文

单相电能表防窃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039 阅读:3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单相电能表防窃电器,属于一种电能表的防窃电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包括一个含有电流互感器和阻容延时电路的电流信号电路,一个含有隔离器、阻容延时电路,并在电能表的(1)、(2)端之间串接一个电阻的电压信号电路,一个带有阻抗匹配器及继电器电路的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种窃电行为的发生,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便于安装,可以与电卡式,数字式,机械式电能表配套使用。(*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电能表的防窃电装置。在本技术实现以前,由于经常发生针对电能表的窃电行为,如采用摘掉电压钩、短路、歹接电流线圈、越表、“一地一火”等窃电手段,使电力资源大量流失。这些窃电方式的基本原理都是通过使电能表计量慢转、停转或反转,以达到窃电的目的。为防止上述窃电行为的发生,人们研制了各种防窃电装置,并采取了其它的被动式的防护措施,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防窃电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相电能表防窃电器,从而克服了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基本技术解决方案是在所述的防窃电器中有一个含有电流互感器和阻容延时电路的电流信号电路;一个含有隔离器、阻容延时电路、在电能表的两个接线端串接一个电阻的电压信号电路;一个带有由三极管和电阻构成的阻抗匹配器及继电器电路的控制电路。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当发生如上的窃电行为时,某一路产生电流或电压信号,该信号经阻容延时电路延时、放大,经控制电路使继电器工作,切断电源,电能表自动断电。窃电行为消失后,可自动恢复电源供电,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窃电行为的发生。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外观示意附图2为本技术对单相电能表的标准接线图;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流信号电路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器控制电路图;附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器控制电源电路图;在附图1中,所述的电流信号电路、电压信号电路和控制电路均密封于一个盒状物中,该盒状物的上表面有一圆孔,进线可通过该孔输出,共有5根导线分别接电源和继电器。附图2中,各标号表示的是电能表的接线端,其中(1);(3)为电流线圈,(2)、(4)为电压线圈,电源进线为(1)、(4),输出为(3)、(5),(1)、(2)之间有一钩(6)连接,其作用是在(2)端得到一个电压线圈电源,摘钩后电能表不转。附图3、4中,L1为电流互感器,接在电能表的进线端与出线端之间。其工作原理是在正常情况下,穿过电流互感器L1的进线电流I1和经过负载RL回到电流中性线的电流I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矢量和为零,此时L1的次级a、b端无信号输出。当出现短路,或歹接电流线圈(1)、(3),或把负载接在(1)、(4)上越表,或利用表上(3)或(5)一根火线与一根地线接负载时,I1和12的矢量和不为零,L1的a、b端有感应电压产生。二极管D2的一端与L1的a端连接,另一端分别接电容器C2及三极管T1的基级上,使D2与C2构成阻容延时电路,该电路可将L1的a端输送的电压信号延时输给控制电路。在附图4中,电压信号电路是利用电能表(1)端和(2)端之间串接一个电阻R1,并以钩(6)连接。在正常时,(1)、(2)端之间电压为零,窃电时摘掉钩(6),(1)端通过电阻R1和电压线圈L2串联后,接(4)端形成回路,此时在R1两端产生电压,经桥式整流器Q1整流虑波后接隔离器Ic1的(1′)、(2′)脚,此时Ic1的(4′)、(5′)脚电阻变小,电源Vc通过电阻R2为电容C2充电,将信号输入控制电路。所述的隔离器可以把高压电源和低压电源隔离开,从而避免在调试和维修时出现危险。电阻R2的一端接Ic1的(4′)脚,并通过Ic1的(5′)脚接电容器C2,从而使R2与C2构成一组阻容延时电路。所述的控制电路是三极管T1的发射极分别接二极管D3和电阻R3,并通过R3接地,T1的基极分别接Ic1的(5′)脚和二极管D2、电容器C2,集电极接电源Vc。其中T1与R3构成的阻抗匹配器具有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小的特点,可以起到放大阻抗匹配的作用,简化了控制电路。三极管T2的发射极接地,基极接二极管D3,集电极接继电器J,J的另一端接继电器电源Ec。当窃电行为发生,如摘掉电压钩(6),产生电压信号时,该电压信号通过R2与C2构成的阻容延时电路输入T1中,此时T1和R3构成的阻抗匹配器输出一个电压信号,经D3使T2的基极饱和,T3导通后,J的常闭触点断开,切断电源。当窃电行为消失,如重新挂上钩(6)时,R1的两端电压重新为零,Ic1的(4′)、(5′)脚的电阻无穷大,C2放电,以达到延时关断的目的。C2放电达到一定电压时,T1输出为零,T2截止,J的触点闭合,电路接通。当窃电行为产生电流信号时,L1的a、b端之间产生感应电压,并通过D2使C2充电。达到一定电压时,T1和R3构成的阻抗匹配器向T2输出信号,其后的工作原理同前。窃电行为消失后,L1的a、b端之间的电压重新为零,C2放电延时,经一端时间后电压下降,T1、T2截止,J的常闭触点重新闭合,电路接通。在上述的电路中,R2、D2都利用一个C2分别各自构成一个阻容延时电路,从而在整体上使电路具有防干扰、抗频繁启动的功能,使电路更加稳定。附图5所示的电器控制电源电路是由接线端(1)、(4)为变压器B提供电源输入,B二次输出给桥式整流电路Q2,经电容器C3滤波后输入稳压器Ic2,并作为继电器电源Ec,经电容器C4再次滤波后,作为控制电路的电源Vc。本技术在使用时,可以有效地防止窃电行为的发生不影响电能表计量的准确性,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而且体积小、便于安装,可以与电卡式、数字式、机械式电能表配套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单相电能表防窃电器,包括一个电流信号电路、一个电压信号电路、一个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1).上述电路可装于一个盒内;2).在电能表的进线端与出线端之间串接一个电流互感器L1,二极管D2的一端接L1的a端,另一端接电容器C2及三极管T1的基极,C2的另一端接地;3).电能表的1端和2瑞之间串接一个电阻R1,电阻R2的一端接电源Vc,另一端接隔离器Ic1的(4′)脚,并通过Ic1的(5′)脚接三极管T1的基极及电容器C2;4).三极管T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接地,并通过二极管D3接三极管T2的基极,使T1与R3构成阻抗匹配器;5).电阻R2、二极管D2共用一个电容器C2,各自分别构成一个阻容延时电路。专利摘要单相电能表防窃电器,属于一种电能表的防窃电装置。本技术中包括一个含有电流互感器和阻容延时电路的电流信号电路,一个含有隔离器、阻容延时电路,并在电能表的(1)、(2)端之间串接一个电阻的电压信号电路,一个带有阻抗匹配器及继电器电路的控制电路。本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种窃电行为的发生,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便于安装,可以与电卡式,数字式,机械式电能表配套使用。文档编号G01R11/00GK2283260SQ9620223公开日1998年6月3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15日专利技术者张务正 申请人:张务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相电能表防窃电器,包括一个电流信号电路、一个电压信号电路、一个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1).上述电路可装于一个盒内;2).在电能表的进线端与出线端之间串接一个电流互感器L1,二极管D2的一端接L1的a端,另一端接电容器C2及三极 管T1的基极,C2的另一端接地;3).电能表的1端和2端之间串接一个电阻R1,电阻R2的一端接电源Vc,另一端接隔离器Ic1的(4′)脚,并通过Ic1的(5′)脚接三极管T1的基极及电容器C2;4).三极管T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接 地,并通过二极管D3接三极管T2的基极,使T1与R3构成阻抗匹配器;5).电阻R2、二极管D2共用一个电容器C2,各自分别构成一个阻容延时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务正
申请(专利权)人:张务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