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风热泵热管两级余热回收组合式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2964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风热泵热管两级余热回收组合式空调器,主要包括热管新风侧换热器、新风过滤器、送风机、热泵新风侧换热器、旁通风阀、热管排风侧换热器、排风过滤器、热泵排风侧换热器、热泵压缩机、四通换向阀、膨胀阀等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热管热回收系统与热泵系统组合为一个整体,利用热泵的排风侧换热器再次回收热管换热器没有完全回收的排风能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两级余热回收组合式空调器具有耗能低、同时调节室内污染物环境和热湿环境、完全回收排风能量、结构紧凑便于安装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风热泵热管两级余热回收组合式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风空调热回收机组,特别是涉及一种新风热泵热管能量回收组合式空调器。
技术介绍
空气调节及其所实现的供冷、供热是现代化建筑必不可少的室内环境调节手段,为人们工作、生活提供了舒适、高效的环境,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能量消耗。空气调节的能量消耗一部分来自的处理室外的新风。为了降低空气调节的能耗,同时满足热湿环境和污染物浓度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带热回收的新风换气机来降低空气调节能耗,同时保证室内空气品质。现有新风热回收换气机,主要以新风、排风强制对流,通过热交换装置的方式将排风的温度和湿度传递给新风实现能量回收,新风和排风在能量交换装置中依靠新风和排风的温差和水蒸气分压力差实现热质交换,由于新风和排风的热质交换时间有限,所以能量回收的效率也比较有限,排风的能量得不到完全的回收,将新风处理的温湿度状态也不能满足室内舒适的要求,带入新风的同时也增加了部分新风负荷,这部分新风负荷需要辅助空气调节手段。所以,现有热回收新风换气机从能量回收的效率来看,不能完全回收排风能量,从实际使用效果来看,单独使用还不能满足室内热湿环境的要求。随着社会对建筑能耗不断降低的要求,以及人们对室内舒适环境标准的提高,需要一种既能满足室内热湿环境与污染物环境,同时在换气过程中完全回收排风能量、降低新风处理能耗的空调机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风热泵热管两级余热回收组合式空调器,解决现有技术中新风热回收换气机能量回收的效率比较有限,排风的能量得不到完全的回收,将新风处理的温湿度状态也不能满足室内舒适的要求的问题。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风热泵热管两级余热回收组合式空调器,包括送风风道和排风风道,室外新风从新风进风口进入送风风道后,依次通过新风过滤器、热管新风侧换热器、热泵新风侧换热器,经新风送风机加压通过新风送风口送入室内;室内排风从排风进风口进入排风风道后,依次通过排风过滤器、热管排风侧换热器、热泵排风侧换热器,经排风机加压通过排风出风口送到室外。所述热管的新风侧换热器和热管排风侧换热器为热管换热器密闭金属整体的两部分,内充冷媒,冷媒在两部分之间流动,这两部分分别置于新风侧和排风侧,热管的新风侧换热器和热管排风侧换热器根据冬夏季工况分别为蒸发段和冷凝段,能量从蒸发段由冷媒携带至冷凝段,实现第一级能量回收。所述热泵新风侧换热器、热泵排风侧换热器为热泵的两个换热器,根据冬夏工况分别为蒸发器、冷凝器,其与热泵系统的压缩机、膨胀阀和四通换向阀相连,内充冷媒,运行时热泵新风侧换热器、热泵排风侧换热器一侧吸热,一侧放热,夏季冷量由热泵新风侧换热器回收至热泵新风侧换热器;冬季热量由热泵新风侧换热器回收至热泵新风侧换热器,实现第二级余热回收。所述排风进风口还通过送风风道与排风风道之间的旁通风阀与送风处理空间相通。排风处理空间(22)侧面有一旁通风阀14。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设的一种新风热泵热管两级余热回收组合式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新风热泵热管两级余热回收组合式空调器功能完备:可以实现新风过滤、室内污染物控制、室内余热回收、空气调节等功能,一个机组可以满足室内空气品质的多方面要求。(2)本技术的新风热泵热管两级余热回收组合式空调器完全回收室内余热,相比普通新风热回收换气机,节能效果明显。(3)本技术的新风热泵热管两级余热回收组合式空调器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可适用于多场合全天气的室内空气调节。(4)本技术的新风热泵热管两级余热回收组合式空调器使用灵活,可以全新风运行、也可以部分新风运行。通过热管排风侧换热器回收一次排风能量,再通过热泵排风侧换热器回收一次排风能量,通过两次排风能量回收完全回收排风能量,新风机能够提供新风,排风机能够排出室内污染物,热泵和热管换热器能调节室内热湿环境。本技术具有耗能低、同时调节室内污染物环境和热湿环境、结构紧凑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机组结构俯视图;图2为机组热管部分侧视图;图中1:热管新风侧换热器2:新风风道3:新风进风口4:新风过滤器5:新风送风口6:送风机7:热泵新风侧换热器8:冷凝水盘出管9:旁通风阀10:热管排风侧换热器11:排风风道12:排风进风口13:排风过滤器14:补风口15:排风机16:排风出风口17:热泵排风侧换热器18:热泵压缩机19:四通换向阀20:膨胀阀21:送风处理空间22:排风处理空间23:冬季热管换热器相对水平地面位置24:夏季热管换热器相对水平地面位置25:热管段密封填充材料26:热管横向肋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尽可能表达本技术的一种新风热泵热管两级余热回收组合式空调器的运行原理,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做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设置在送风风道2内的热管新风侧换热器1和热泵新风侧换热器7,以及送风机6,还包括设置在排风风道11内的热管排风侧换热器10和热泵排风侧换热器17以及排风机15。室外新风从新风进风口3进入后,依次通过新风过滤器4、热管新风侧换热器1、热泵新风侧换热器7、经新风送风机6加压通过新风送风口5送入室内,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对新风的过滤净化、将排风能量传递给新风,同时通过热泵将新风处理到合适的送风状态点,实现室内热湿环境和室内污染物控制。室内排风从排风进风口12进入后,依次通过排风过滤器13、热管排风侧换热器10、热泵排风侧换热器17、经排风机15加压通过排风出风口16送到室外。实现了对排风能量的两级余热回收。所述热管的新风侧换热器1和热管排风侧换热器10为热管换热器密闭金属整体的两部分,内充冷媒,冷媒在两部分之间流动,这两部分分别置于新风侧和排风侧,热管的新风侧换热器1和热管排风侧换热器10根据冬夏季工况分别为蒸发段和冷凝段,能量从蒸发段由冷媒携带至冷凝段,实现第一级能量回收。所述热泵新风侧换热器7、热泵排风侧换热器17为热泵的两个换热器、根据冬夏工况分别为蒸发器、冷凝器,其与压缩机18、膨胀阀20和四通换向阀19相连,内充冷媒,运行时热泵新风侧换热器7、热泵排风侧换热器17一侧吸热,一侧放热,夏季冷量由热泵新风侧换热器17回收至热泵新风侧换热器7;冬季热量由热泵新风侧换热器17回收至热泵新风侧换热器7,实现第二级余热回收。所述送风风道2的一端为新风进风口3,另一端为连通室内侧的新风送风口5。所述送风风道2形成连通室外用于吸入室外新风的新风进风口3、过滤室外新风的新风过滤器4、将排风能量传递给室外新风的热管新风侧换热器1、将新风处理到合适送风状态点的热泵新风侧换热器7以及形成空气强制对流的新风送风机6,所述排风风道11形成连通室内用于吸入室内排风的排风进风口12、排风过滤器13、将排风能量传递给室外新风的一级余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热泵热管两级余热回收组合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送风风道(2)和排风风道(11),室外新风从新风进风口(3)进入送风风道(2)后,依次通过新风过滤器(4)、热管新风侧换热器(1)、热泵新风侧换热器(7),经新风送风机(6)加压通过新风送风口(5)送入室内;室内排风从排风进风口(12)进入排风风道(11)后,依次通过排风过滤器(13)、热管排风侧换热器(10)、热泵排风侧换热器(17),经排风机(15)加压通过排风出风口(16)送到室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热泵热管两级余热回收组合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送风风道(2)和排风风道(11),室外新风从新风进风口(3)进入送风风道(2)后,依次通过新风过滤器(4)、热管新风侧换热器(1)、热泵新风侧换热器(7),经新风送风机(6)加压通过新风送风口(5)送入室内;室内排风从排风进风口(12)进入排风风道(11)后,依次通过排风过滤器(13)、热管排风侧换热器(10)、热泵排风侧换热器(17),经排风机(15)加压通过排风出风口(16)送到室外。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热泵热管两级余热回收组合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的新风侧换热器(1)和热管排风侧换热器(10)为热管换热器密闭金属整体的两部分,内充冷媒,冷媒在两部分之间流动,这两部分分别置于新风侧和排风侧,热管的新风侧换热器(1)和热管排风侧换热器(10)根据冬夏季工况分别为蒸发段和冷凝段,能量从蒸发段由冷媒携带至冷凝段,实现第一级能量回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由世俊刘鑫瑞王雅然张欢徐昭炜杨强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