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2843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涡旋压缩机是在压缩室中压缩暂时取入到密闭容器的内部的制冷剂气体的涡旋压缩机。在摆动涡旋件的第二台板部形成有环状的槽、气体连通路及第一供油流路,所述环状的槽在作为框架侧的面的第二面开口且开口部分由框架堵塞而成为背压室,所述气体连通路将正在压缩制冷剂气体的所述压缩室与所述槽连通,所述第一供油流路具有在所述第二面向所述槽的内侧及外侧中的至少一方开口的第一开口部,并将冷冻机油供给到所述第二面与所述框架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涡旋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实现了作用于摆动涡旋件的载荷的降低的涡旋压缩机。
技术介绍
以往,大厦用多联空调等空调装置具备用制冷剂配管将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及室内热交换器等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压缩机及室外热交换器收纳于作为热源机的室外机。室外机例如设置于屋外。另外,室内热交换器收纳于室内机,所述室内机设置在作为空调对象空间的屋内。而且,空调装置通过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利用制冷剂的放热及吸热对空调对象空间的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从而进行空调对象空间的制热或制冷。在这种空调装置中,有时使用涡旋压缩机。涡旋压缩机具备压缩机构部,所述压缩机构部具有固定涡旋件及摆动涡旋件。在该压缩机构部中,通过将固定涡旋件的涡旋齿与摆动涡旋件的涡旋齿组合,从而在两涡旋齿之间形成压缩室。而且,通过摆动涡旋件相对于固定涡旋件摆动运动,从而使压缩室的体积减少,压缩室内的制冷剂气体被压缩。在这种制冷剂气体的压缩过程中,来自压缩室内的制冷剂气体的载荷作用于摆动涡旋件。因此,涡旋压缩机具备框架,所述框架与摆动涡旋件的台板部相向地设置,并支撑在制冷剂气体的压缩过程中作用于摆动涡旋件的载荷。在此,当在寒冷地区这样的外部空气温度较低的条件下使空调装置运转的情况下,在制冷剂回路内,低压侧的制冷剂压力与高压侧的制冷剂压力之差变大。因此,当在外部空气温度较低的条件下使涡旋压缩机工作的情况下,在制冷剂气体的压缩过程中从压缩室内的制冷剂气体作用于摆动涡旋件的载荷变大。而且,由于作用于摆动涡旋件的载荷的增大,因此有可能产生摆动涡旋件的台板部与框架之间的滑动损失的增大、摆动涡旋件的台板部及框架的磨损以及摆动涡旋件的台板部与框架的烧粘等。因此,在以往的涡旋压缩机中,也提出实现了在压缩过程中从压缩室内的制冷剂气体作用于摆动涡旋件的载荷的降低的涡旋压缩机(参照专利文献1)。详细而言,专利文献1记载的涡旋压缩机是在压缩室中压缩暂时取入到密闭容器内部的低压制冷剂气体的所谓低压壳体型的涡旋压缩机。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涡旋压缩机的框架,在与摆动涡旋件相向的面形成有成为背压室的槽。通过用摆动涡旋件的台板部堵塞该槽的开口部,从而使该槽成为背压室。压缩中途的制冷剂气体被导入背压室。即,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涡旋压缩机中,被导入背压室的压缩中途的制冷剂气体的载荷与从压缩室内的制冷剂气体作用于摆动涡旋件的载荷在相反方向上起作用。由此,专利文献1记载的涡旋压缩机实现了从压缩室内的制冷剂气体作用于摆动涡旋件的载荷的降低。另外,专利文献1记载的涡旋压缩机在摆动涡旋件的台板部形成有供给冷冻机油的供油流路。该供油流路在台板部的与框架相向的一侧的面具有开口部。而且,向供油流路供给的冷冻机油从该开口部供给到摆动涡旋件的台板部与框架之间。供给到摆动涡旋件的台板部与框架之间的冷冻机油除了对摆动涡旋件的台板部与框架之间进行润滑外,也实现将摆动涡旋件的台板部与框架之间密封并抑制制冷剂从背压室泄漏这样的功能。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3165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涡旋压缩机中,成为背压室的槽形成于框架,供油流路形成于摆动涡旋件的台板部。即,在制冷剂气体的压缩动作时摆动涡旋件摆动运动之际,供油流路的开口部的相对于成为背压室的槽的相对位置会变化。另外,为了向摆动涡旋件的台板部与框架之间供给冷冻机油,供油流路的开口部需要配置在不与成为背压室的槽连通的位置。因此,专利文献1记载的涡旋压缩机需要将供油流路的开口部配置在与成为背压室的槽分离的位置。因此,专利文献1记载的涡旋压缩机存在如下课题:不能向成为背压室的槽的缘周边供给足够的冷冻机油,不能充分地抑制制冷剂从背压室泄漏。因此,对于专利文献1记载的涡旋压缩机而言,有时摆动涡旋件的姿态变得不稳定,可靠性降低。另外,对于专利文献1记载的涡旋压缩机而言,有时摆动涡旋件的台板部与框架之间的滑动损失增大且性能降低。本专利技术用于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得到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制冷剂从背压室泄漏的涡旋压缩机。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涡旋压缩机具备:固定涡旋件,所述固定涡旋件具有第一台板部及设置于该第一台板部的第一涡旋齿;摆动涡旋件,所述摆动涡旋件具有第二台板部及在作为该第二台板部中的与所述固定涡旋件相向的一侧的面的第一面设置的第二涡旋齿,在所述第一涡旋齿与所述第二涡旋齿之间形成压缩制冷剂的压缩室,并相对于所述固定涡旋件进行摆动运动;框架,所述框架与作为所述摆动涡旋件中的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的面的第二面相向地设置,并支撑在制冷剂气体的压缩过程中作用于所述摆动涡旋件的载荷;以及密闭容器,所述密闭容器收纳所述固定涡旋件、所述摆动涡旋件及所述框架,并形成有积存冷冻机油的储油部,在所述压缩室中压缩暂时取入到所述密闭容器的内部的制冷剂气体,其中,在所述第二台板部形成有:环状的槽,所述环状的槽在所述第二面开口,且开口部分由所述框架堵塞而成为背压室;气体连通路,所述气体连通路将正在压缩制冷剂气体的所述压缩室与所述槽连通;以及第一供油流路,所述第一供油流路具有在所述第二面向所述槽的内侧及外侧中的至少一方开口的第一开口部,并将所述冷冻机油供给到所述第二面与所述框架之间。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涡旋压缩机中,成为背压室的环状的槽和第一供油流路双方形成于摆动涡旋件的第二台板部。即,对于本专利技术的涡旋压缩机而言,成为背压室的环状的槽与第一供油流路的第一开口部的距离始终恒定。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涡旋压缩机能够使第一供油流路的第一开口部比以往接近成为背压室的环状的槽。因此,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涡旋压缩机能够向成为背压室的环状的槽的缘周边供给比以往足够的量的冷冻机油,所以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制冷剂从背压室泄漏。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的整体结构的概略纵剖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的制冷剂气体的压缩动作的图。图4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的制冷剂气体的压缩动作的图。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的摆动涡旋件附近的结构的概略纵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中的摆动涡旋件的后视图。图7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涡旋压缩机中的背压室与第一供油流路的开口部的位置关系的图。图8是示出比较例的涡旋压缩机中的背压室与第一供油流路的开口部的位置关系的图。图9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涡旋压缩机的摆动涡旋件附近的结构的概略纵剖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涡旋压缩机中的摆动涡旋件的后视图。图1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涡旋压缩机的摆动涡旋件附近的结构的概略纵剖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涡旋压缩机中的摆动涡旋件的后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涡旋压缩机中的摆动涡旋件的后视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5的涡旋压缩机中的摆动涡旋件的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旋压缩机,具备:/n固定涡旋件,所述固定涡旋件具有第一台板部及设置于该第一台板部的第一涡旋齿;/n摆动涡旋件,所述摆动涡旋件具有第二台板部及在作为该第二台板部中的与所述固定涡旋件相向的一侧的面的第一面设置的第二涡旋齿,在所述第一涡旋齿与所述第二涡旋齿之间形成压缩制冷剂的压缩室,并相对于所述固定涡旋件进行摆动运动;/n框架,所述框架与作为所述摆动涡旋件中的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的面的第二面相向地设置,并支撑在制冷剂气体的压缩过程中作用于所述摆动涡旋件的载荷;以及/n密闭容器,所述密闭容器收纳所述固定涡旋件、所述摆动涡旋件及所述框架,并形成有积存冷冻机油的储油部,/n在所述压缩室中压缩暂时取入到所述密闭容器的内部的制冷剂气体,其中,/n在所述第二台板部形成有:/n环状的槽,所述环状的槽在所述第二面开口,且开口部分由所述框架堵塞而成为背压室;/n气体连通路,所述气体连通路将正在压缩制冷剂气体的所述压缩室与所述槽连通;以及/n第一供油流路,所述第一供油流路具有在所述第二面向所述槽的内侧及外侧中的至少一方开口的第一开口部,并将所述冷冻机油供给到所述第二面与所述框架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涡旋压缩机,具备:
固定涡旋件,所述固定涡旋件具有第一台板部及设置于该第一台板部的第一涡旋齿;
摆动涡旋件,所述摆动涡旋件具有第二台板部及在作为该第二台板部中的与所述固定涡旋件相向的一侧的面的第一面设置的第二涡旋齿,在所述第一涡旋齿与所述第二涡旋齿之间形成压缩制冷剂的压缩室,并相对于所述固定涡旋件进行摆动运动;
框架,所述框架与作为所述摆动涡旋件中的所述第一面的相反侧的面的第二面相向地设置,并支撑在制冷剂气体的压缩过程中作用于所述摆动涡旋件的载荷;以及
密闭容器,所述密闭容器收纳所述固定涡旋件、所述摆动涡旋件及所述框架,并形成有积存冷冻机油的储油部,
在所述压缩室中压缩暂时取入到所述密闭容器的内部的制冷剂气体,其中,
在所述第二台板部形成有:
环状的槽,所述环状的槽在所述第二面开口,且开口部分由所述框架堵塞而成为背压室;
气体连通路,所述气体连通路将正在压缩制冷剂气体的所述压缩室与所述槽连通;以及
第一供油流路,所述第一供油流路具有在所述第二面向所述槽的内侧及外侧中的至少一方开口的第一开口部,并将所述冷冻机油供给到所述第二面与所述框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中,具备:
电动机,所述电动机收纳于所述密闭容器;以及
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具有与所述电动机连接的主轴部及轴心相对于所述主轴部的轴心偏心的偏心轴部,并收纳于所述密闭容器,
所述摆动涡旋件具备毂部,所述毂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台板部的所述第二面且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竹涉关屋慎角田昌之河村雷人佐佐木圭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