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治疗用牙套及利用电能的皮肤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274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25
提供一种可以将支持韧带、血管及深部纤维组织等用作电通道来有效地改善因皮肤老化引起的脸部下垂效果的利用高频波段的电能的单极型皮肤治疗装置。所述皮肤治疗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以及接地电极单元,布置于所述框架,其中,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布置于前方;第二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的一侧端部向后方延伸;第三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的另一侧端部向后方延伸,所述接地电极单元连续并一体地形成和布置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第三框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皮肤治疗用牙套及利用电能的皮肤治疗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皮肤治疗用牙套及利用电能的皮肤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近来,正在开发用于去除皱纹、恢复皮肤弹性及去除皮脂等的多样的皮肤治疗装置。没有皱纹、紧绷、厚实且致密、没有松弛的皮肤看起来更年轻,并且外貌上更有魅力。对皮肤施加能量的皮肤治疗装置具有将超声波传输给皮肤组织的方式(HIFUtype)、将电磁波传输给皮肤组织的方式(尤其,高频、RFtype)、将激光照射到皮肤组织的方式(Opticaltype)等多样的种类。在将电磁波传输给皮肤组织的方式中,将一个至多个射频(RF:Radiofrequency)电极侵入到皮肤深部,利用电能去除皮肤深部的受损的胶原蛋白、弹性纤维等,并促进新的生成。另外,改善皮肤的色素沉淀和痘印及皱纹等。另外,利用电能的皮肤治疗装置可以根据电源的种类利用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并且在交流方式中已经开发了较多的使用较高的频段的高频能量的方法。另外,根据电极区分为在电极附近的区域传输能量的双极型(Bipolartype)和在远距离之间将能量传输到皮肤组织的单极型(Monopolartype)。双极型在多个电极之间的短距离传输电能,这具有能量集中在较浅并狭窄的部位的局限。单极型将第一电极单元1用作电源端(Powerterminal)并将单独配备的第二电极单元2用作接地端(Groundterminal)来传输电能(参照图1)。另外,为了将电能传输到皮肤深部,第一电极单元1可以由侵入到真皮层的多个针头电极构成。然而,这只是第一电极单元1的一例,第一电极单元1的形态并不局限为多个针头电极的形态。另外,支持韧带(Retainingligament)连接皮肤和骨,水分含量较多,因此可以用作脸部的电通道。如图3所示,支持韧带从骨组织(内侧)到皮肤组织(外侧),其中心条分枝而分为多个条。这些支撑结构物受老化的影响而变弱、变细并失去弹性时,会显现出脸部的老化现象。因此,作为解决方案,可以说与皮肤邻近且能够制造与源自骨头的电流相似的位置为口腔黏膜,图4是示出与邻近皮肤而可以用作使电流流动的接地的部位的照片说明(参照图4的虚线区域)。因此,在利用电能的脸部皮肤治疗时,如果将脸部的支持韧带、血管纤维组织等用作电通道,则可以通过使上述的支持韧带和其他结构物的老化和萎缩再生而有效地防止因老化引起的皮肤下垂。然而,一般的单极型的皮肤治疗装置在将第一电极单元1接触于目标部位并将第二电极单元2接触于任意的身体部位(例如,背部、腹部及臀部等,参照图2)时,具有如下问题:第一电极单元1和第二电极单元2的距离较远且电流主要局限于皮肤表层而流动,并且脸部的支持韧带和血管、深部的纤维组织等不能用作电通道。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期望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支持韧带及血管、深部纤维组织等用作电通道来有效地改善因皮肤老化引起的脸部下垂效果的利用高频波段的单极型的皮肤治疗装置。本专利技术期望解决的课题并不限于以上提及的课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下面的记载而明确理解未提及的其他课题。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的皮肤治疗用牙套,其特征可在于,包括:框架;以及接地电极单元,布置于所述框架,其中,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布置于前方;第二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的一侧端部向后方延伸;第三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的另一侧端部向后方延伸,所述接地电极单元连续并一体地形成和布置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第三框架。其特征可在于,所述框架在插入于口腔内部时,在所述第一框架布置有至少一个门牙,在所述第二框架布置有至少一个右侧臼齿,在所述第三框架布置有至少一个左侧臼齿。其特征可在于,所述接地电极单元在插入口腔内时,布置在嘴唇与至少一个门牙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右侧脸颊黏膜与至少一个右侧臼齿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左侧脸颊黏膜与至少一个左侧臼齿之间的一部分。所述接地电极单元的特征可在于,与外部的电源电极单元发生电磁相互作用,使得高频波段的交流电流流动。其特征可在于,所述第一框架向前方形成有曲率,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第三框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越向后方高度越增加的大面积部。其特征可在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第三框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第一罩,布置于外侧;第二罩,布置于内侧;安置部,布置于第一罩和第二罩之间,所述接地电极单元布置于所述第一罩的外侧面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形成所述第一罩的外侧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框架的材质是非导电性的材质,所述接地电极单元以使得所述第一罩的外侧面的上部和下部向外部暴露的方式布置在所述第一罩的外侧面的中间或者形成所述第一罩的外侧面的中间。其特征可在于,在插入于口腔内部时,所述安置部被多个上齿和多个下齿咬住。其特征可在于,所述接地电极单元覆盖所述第一罩的外侧面的95%以上。其特征可在于,所述安置部形成有与佩戴者的牙齿的形态对应的凹陷的槽。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的一种皮肤治疗装置,其特征可在于,包括:电子控制单元;第一项至第九项中的任一项的皮肤治疗用牙套,电连接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手持件,电连接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手持件包括电源电极单元,所述电源电极单元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接收电源,并且与所述皮肤治疗用牙套的接地电极单元发生电相互作用,使得高频波段的交流电流流动。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皮肤治疗装置中,将牙齿和脸部皮肤置于中间的情况下,电源电极单元布置于外侧(表皮),接地电极单元布置于内侧(口腔内侧)并彼此相邻。因此,由于电能的效率高、电流容易通过位于脸部的支持韧带及血管、细胞间纤维组织流动,因此能够将支持韧带及血管、细胞间深部纤维组织等用作电通道。进而,由于电源电极单元和接地电极单元之间的交流电流根据周期改变方向而流动,因此,交流电流从内侧向外侧流动时,沿着从支持韧带的中心条分支的多个条而流动,从而生成从皮肤深部延伸的电通路(参照图3)。其结果,在本专利技术的皮肤治疗装置中,将支持韧带及血管、细胞间纤维组织用作电通道,从而能够有效地改善由皮肤老化引起的脸部下垂效果。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皮肤治疗装置中,为了利用高密度的电能而利用高频波段的电能。由于利用高频波段的电能,发热部分会集中在对象皮肤中电源电极单元所在的部位,因此可能存在疼痛或烧伤的危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皮肤治疗用牙套中,接地电极单元沿着框架的外表面而连续且一体地形成,从而可以将在电源电极单元所在的部分产生的电能进行分散,防止发热部分集中(假如,当接地电极单元由彼此相隔的多个单位电极断续地形成时,只有与电源电极单元所在的部分对向的部分的单位电极被电激活,并且发热部分可能集中在该部分)。其结果,在本专利技术的皮肤治疗装置中,能够利用能量密度高的高频波段来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能够防止发热部分集中,从而能够提高安全性。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牙套插入于口腔内部,黏膜部位的接地也受到电刺激,形成新的纤维组织和弹性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皮肤治疗用牙套,其特征在于,包括:/n框架;以及/n接地电极单元,布置于所述框架,/n其中,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布置于前方;第二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的一侧端部向后方延伸;第三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的另一侧端部向后方延伸,/n所述接地电极单元连续并一体地形成和布置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第三框架。/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12 KR 10-2018-0042645;20180810 KR 10-2018-001.一种皮肤治疗用牙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以及
接地电极单元,布置于所述框架,
其中,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布置于前方;第二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的一侧端部向后方延伸;第三框架,从所述第一框架的另一侧端部向后方延伸,
所述接地电极单元连续并一体地形成和布置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第三框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治疗用牙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在插入于口腔内部时,在所述第一框架布置有至少一个门牙,在所述第二框架布置有至少一个右侧臼齿,在所述第三框架布置有至少一个左侧臼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治疗用牙套,其特征在于,
在插入口腔内时,所述接地电极单元布置在嘴唇与至少一个门牙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右侧脸颊黏膜与至少一个右侧臼齿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左侧脸颊黏膜与至少一个左侧臼齿之间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治疗用牙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电极单元与外部的电源电极单元发生电磁相互作用,使得高频波段的交流电流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治疗用牙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框架向前方形成有曲率,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第三框架的至少一部分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硕培金子迎徐浩准
申请(专利权)人:杰希思医疗集团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