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集力专利>正文

一种颈椎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8601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4 0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颈椎仪,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弹片以及按摩头,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第一夹持部与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第二夹持部与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间隔设置,所述弹片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呈可拆卸连接,所述按摩头至少设有两个,且分别设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朝向颈部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工简单、安装便捷且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椎仪
本技术涉及医疗保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颈椎仪。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工作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颈部病的发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颈部病的困扰。作为一种有效的非手术颈部保健装置,颈椎仪成为了很多颈部病患者的选择。现有技术中的颈椎仪通常采用电脉冲的方式进行按摩,作用于人体的电脉冲是通过电极片传导的。现有的颈椎仪包括夹持臂、弹性支架以及设在弹性支架上的按摩头,所述弹性支架包括壳体以及与壳体相扣合的壳盖,所述夹持臂包括前盖以及与前盖相扣合的后盖,所述按摩头包括与壳体相连的底座以及设在底座上的电极片。现有的颈椎仪的前盖通过弹片与壳体相连,即夹持臂与弹性支架相连,使得夹持臂能够相对弹性支架进行摆动,从而便于使用者套设在颈部。但是,这种连接方式需要两个弹片来连接弹性支架两端的夹持臂,导致颈椎仪加工制作复杂,安装麻烦,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简单、安装便捷且生产效率高的颈椎仪。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颈椎仪,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弹片以及按摩头,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第一夹持部与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第二夹持部与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间隔设置,所述弹片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呈可拆卸连接,所述按摩头至少设有两个,且分别设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朝向颈部的一侧。上述结构中,通过控制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将本技术套设于颈部,使得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夹持于后颈两侧,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上的按摩头与颈部相抵,开启开关进行按摩。通过一个弹片连接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能够便于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的生产且能够便于本技术的安装,还能够减少本技术的制作成本,提高了本技术的生产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片的中段朝向远离按摩头的一侧弯曲设置。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弹片的弹性力,从而能够便于将本技术夹持于颈部,提高了本技术位于颈部的稳定性,提高了本技术的便捷性及可靠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片两端均设有朝向其两侧延伸的凸块,所述凸块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上均设有与定位孔相对应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轴向方向上开设有螺孔。上述结构中,通过螺钉将凸块上的定位孔与固定柱上的螺孔相连接,从而使得弹片与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相固定,提高了本技术的便捷性及可靠性,从而提高了本技术的安装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块呈开口朝向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U型,所述定位孔位于开口的两侧。采用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弹片的弹性力,且能够便于弹片的制作,从而提高了本技术的可靠性及生产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片中段的外部套设有弹性壳体,所述弹性壳体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以及用于连接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的弹性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通过螺钉分别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固定,所述弹性部的高度小于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的高度。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弹性壳体能够使得弹片的中段不会裸露出来,从而增加了本技术的美观性,且能够便于保护弹片。通过设置弹性壳体能够避免弹片与颈部相贴,从而保护了颈部的皮肤,提高了本技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通过将弹性部的高度设置成小于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的高度能够提高弹性壳体的弹性形变能力,从而提高了本技术可靠性。弹性壳体通过螺钉与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相连能够便于安装,从而提高了本技术的便捷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部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弧形槽。采用上述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弹性部的弹性力,从而提高了弹性壳体的形变能力,提高了本技术的可靠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顶部相对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向上凸起。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本技术位于颈部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本技术的可靠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按摩头设有六个,且沿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高度方向均布设置。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六个按摩头能够增加按摩面积,且能够按摩到更多不同的位置,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以及按摩的舒适感,提高了本技术的按摩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弹片与弹性壳体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弹片与弹性壳体相配合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弹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含义:1-第一夹持臂;2-第二夹持臂;3-弹片;4-按摩头;11-第一夹持部;12-第一连接部;21-第二夹持部;22-第二连接部;31-凸块;311-定位孔;5-定位柱;51-螺孔;6-弹性壳体;61-第一固定部;62-第二固定部;63-弹性部;631-弧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颈椎仪,包括第一夹持臂1、第二夹持臂2、弹片3以及按摩头4,所述第一夹持臂1包括第一夹持部11与第一连接部12,所述第二夹持臂2包括第二夹持部21与第二连接部22,所述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22间隔设置,所述弹片3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22呈可拆卸连接,所述按摩头4至少设有两个,且分别设于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22朝向颈部的一侧。上述结构中,通过控制第一夹持臂1与第二夹持臂2,将本技术套设于颈部,使得第一夹持部11与第二夹持部21夹持于后颈两侧,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22上的按摩头4与颈部相抵,开启开关进行按摩。通过一个弹片3连接第一夹持臂1与第二夹持臂2能够便于第一夹持臂1与第二夹持臂2的生产且能够便于本技术的安装,还能够减少本技术的制作成本,提高了本技术的生产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片3的中段朝向远离按摩头4的一侧弯曲设置。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弹片3的弹性力,从而能够便于将本技术夹持于颈部,提高了本技术位于颈部的稳定性,提高了本技术的便捷性及可靠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片3两端均设有朝向其两侧延伸的凸块31,所述凸块31上开设有定位孔311,所述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22上均设有与定位孔311相对应的定位柱5,所述定位柱5的轴向方向上开设有螺孔51。上述结构中,通过螺钉将凸块31上的定位孔311与固定柱上的螺孔51相连接,从而使得弹片3与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22相固定,提高了本技术的便捷性及可靠性,从而提高了本技术的安装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凸块31呈开口朝向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22的U型,所述定位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颈椎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弹片以及按摩头,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第一夹持部与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第二夹持部与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间隔设置,所述弹片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呈可拆卸连接,所述按摩头至少设有两个,且分别设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朝向颈部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椎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弹片以及按摩头,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第一夹持部与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第二夹持部与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间隔设置,所述弹片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呈可拆卸连接,所述按摩头至少设有两个,且分别设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朝向颈部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椎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的中段朝向远离按摩头的一侧弯曲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颈椎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两端均设有朝向其两侧延伸的凸块,所述凸块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上均设有与定位孔相对应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轴向方向上开设有螺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颈椎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呈开口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集力
申请(专利权)人:陈集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