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阻尼转轴及采用该阻尼转轴的支架,所述阻尼转轴包括有连接轴、阻尼件和固定件,所述连接轴穿过转动部件后,其两端分别穿过固定部件内壁而伸入固定部件内,且所述连接轴伸入固定部件内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固定件,所述连接轴两端连接的固定件与固定部件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所述阻尼件,且所述固定件紧贴所述阻尼件。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当转动部件进行转动时,带动连接轴进行转动,由于连接轴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固定件,从而带动固定件进行转动,使固定件与阻尼件进行摩擦,从而产生阻力,不仅能够实现很好的阻力效果,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消费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尼转轴及采用该阻尼转轴的支架
本技术属于支架
,特别涉及一种阻尼转轴及采用该阻尼转轴的支架。
技术介绍
目前转轴在各行业频繁使用,对其精度、耐磨损、手感、工作环境等的要求日益增高。目前已知转轴工艺复杂、手感差、不耐磨损、精度不足、适应工作环境差、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在用于支撑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的手机支架中运用的转轴,不能给予用户良好的使用体验。在申请号为201020114026.6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转动部件和固定部件之间的可以自动复位的连接元件,具体为一种自动复位的阻尼转轴,包括固定支架和与之相连接的连接轴,连接轴末端设置有螺纹,连接轴上依次安装有卡子、连接板、凹轮、凸轮、碟形垫片、垫片和螺母,还包括转动复位装置,转动复位装置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支架和连接板连接,当连接板带动转动复位装置以连接轴轴线为转轴相对固定支架进行转动时,转动复位装置产生令连接板反向转动的扭力。上述专利申请所公开的方案中,通过卡子、连接板、凹轮、凸轮、碟形垫片、垫片和螺母等多种结构来实现具有阻力效果,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尼转轴及采用该阻尼转轴的支架,不仅能够实现很好的阻力效果,方便调节角度,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消费者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阻尼转轴,运用于转动部件与固定部件之间,所述阻尼转轴包括有连接轴、阻尼件和固定件,所述连接轴穿过转动部件后,其两端分别穿过固定部件内壁而伸入固定部件内,且所述连接轴伸入固定部件内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固定件,所述连接轴两端连接的固定件与固定部件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所述阻尼件,且所述固定件紧贴所述阻尼件。在本技术中,当转动部件进行转动时,带动连接轴进行转动,由于连接轴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固定件,从而带动固定件进行转动,使固定件与阻尼件进行摩擦,从而产生阻力,不仅能够实现很好的阻力效果,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消费者使用。进一步地,所述阻尼件为环形结构,所述连接轴的端部穿过环形结构的阻尼件后与固定件固定连接。在本技术中,通过环形结构的阻尼件的设置,能够增大固定件与阻尼件的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进一步地,所述阻尼件为硅胶材质。在本技术中,通过硅胶材质的运用,使该阻尼件能够更好的实现阻力效果。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一端的固定件为圆形板状结构,且中部设置有螺丝孔,所述连接轴一端的固定件通过螺丝与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另一端的固定件与连接轴一体成型连接。或者,所述连接轴的两端的固定件均为圆形板状结构,且中部均设置有螺丝孔,所述连接轴两端的固定件均通过螺丝与连接轴固定连接。在本技术中,通过上述两种方式实现阻尼转轴的安装,结构简单,降低使用成本,而且安装方便,使用效果好。进一步地,与连接轴一体成型的固定件包括有阻挡板和延伸板,所述阻挡板为圆形板状结构,所述阻挡板的一面与连接轴一体成型连接,所述阻挡板的另一面一体成型连接有所述延伸板,且所述延伸板垂直于阻挡板。在本技术中,通过与连接轴一体成型的阻挡板和延伸板的设置,能够更加方便该阻尼转轴的安装,且安装后结构更加稳定,实现效果好。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的外壁上沿着连接轴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能够卡住转动部件的限位凸板。在本技术中,通过限位凸板的设置,能够使连接轴与转动部件卡合,从而方便实现转动部件转动时,带动连接轴进行转动,增大摩擦力。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凸板为2个,2个限位凸板呈中心对称分别设置于连接轴的两侧外壁上。在本技术中,通过2个限位凸板的设置,能够实现连接轴与转动部件的卡合效果更好。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阻尼转轴的支架,包括有底座、支撑杆、支撑座和阻尼转轴,所述支撑杆两端分别通过阻尼转轴与底座、支撑座可旋转式连接。所述底座,作为一个基础,用于对支撑杆和支撑座进行支撑;所述支撑杆,是连接底座和支撑座的桥梁,不仅可以用于将支撑座撑起来,还可以利用阻尼转轴调整支撑座的角度;所述支撑座,作为支撑移动终端的部件,呈一定角度地设置在支撑杆上。本技术中,将上述阻尼转轴运用于该支架中,能够使支撑座调节角度够,能够更加稳定的支撑移动终端,而且能够将支架进行折叠,方便收纳与携带。进一步地,所述阻尼转轴包括有连接轴、阻尼件和固定件,所述支撑杆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转动部件,所述支撑座与底座分别与支撑杆上、下两端连接的位置均设置有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为中空结构,且所述固定部件的中部设有缺口,形成容纳转动部件的活动槽,所述转动部件通过阻尼转轴活动连接于活动槽内,所述活动槽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转动部件位于活动槽的部分设置有两端开口与活动槽的两侧壁的通孔相对的通道,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通道后,其两端分别通过通孔伸出活动槽外壁,位于固定部件的中空结构内,且所述连接轴位于固定部件的中空结构内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固定件,所述连接轴两端连接的固定件与活动槽的两侧外壁之间均设置有所述阻尼件,且所述固定件紧贴所述阻尼件。在本技术中,当需要调节支撑座与支撑杆或者底座与支撑杆的角度时,通过支撑杆带动转动部件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连接轴进行转动,连接轴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固定件,从而带动固定件进行转动,当调节到需要的角度时,由于固定件与阻尼件进行摩擦,从而产生阻力,能够使调整后角度实现稳定,不仅能够实现很好的阻力效果,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消费者使用。进一步地,所述通道的内壁上设置有卡槽。在本技术中,卡槽为2个,分别呈中心对称设置于通道的内壁两侧,从而与连接轴的2个限位凸边相适配,实现连接轴与转动部件的卡合。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件的两端处该设置有堵头。在本技术中,通过堵头的设置,能够堵住固定部件的两端,对阻尼转轴进行保护。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为能够进行伸缩调节高度的伸缩杆,所述支撑座的底部向上弯折形成托件,所述托件上还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托件上还设置有垫片,所述底座的表面为斜面结构,所述底座的底面还设置于有脚垫。在本技术中,通过伸缩杆的结构设置使支撑杆能够调节高度,从而调整支撑座的高度,使用效果更好;通过托件的设置能够更加稳定的支撑移动终端,通过散热孔的设置能够方便移动终端进行散热,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垫片的设置能够保护移动终端不被磨损,通过斜面结构的设置能够方便折叠后的支架整体结构更加协调,方便收纳后携带。本技术的优势在于:在本技术中,通过阻尼转轴的结构设置,不仅能够实现很好的阻力效果,使支撑座能够更加稳定的对移动终端进行支撑;而且该支架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消费者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实现的支架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实现的支架的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实现的支架的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实现的支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实现的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所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尼转轴,运用于转动部件与固定部件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转轴包括有连接轴、阻尼件和固定件,所述连接轴穿过转动部件后,其两端分别穿过固定部件内壁而伸入固定部件内,且所述连接轴伸入固定部件内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固定件,所述连接轴两端连接的固定件与固定部件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所述阻尼件,且所述固定件紧贴所述阻尼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尼转轴,运用于转动部件与固定部件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转轴包括有连接轴、阻尼件和固定件,所述连接轴穿过转动部件后,其两端分别穿过固定部件内壁而伸入固定部件内,且所述连接轴伸入固定部件内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所述固定件,所述连接轴两端连接的固定件与固定部件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所述阻尼件,且所述固定件紧贴所述阻尼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件为环形结构,所述连接轴的端部穿过环形结构的阻尼件后与固定件固定连接;所述阻尼件为硅胶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一端的固定件为圆形板状结构,且中部设置有螺丝孔,所述连接轴一端的固定件通过螺丝与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另一端的固定件与连接轴一体成型连接;
或者,所述连接轴的两端的固定件均为圆形板状结构,且中部均设置有螺丝孔,所述连接轴两端的固定件均通过螺丝与连接轴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转轴,其特征在于与连接轴一体成型的固定件包括有阻挡板和延伸板,所述阻挡板为圆形板状结构,所述阻挡板的一面与连接轴一体成型连接,所述阻挡板的另一面一体成型连接有所述延伸板,且所述延伸板垂直于阻挡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的外壁上沿着连接轴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能够卡住转动部件的限位凸板;所述限位凸板为2个,2个限位凸板呈中心对称分别设置于连接轴的两侧外壁上。
6.一种采用阻尼转轴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支撑杆、支撑座和阻尼转轴,所述支撑杆两端分别通过阻尼转轴与底座、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胜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沃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