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塑性泥岩地层快速钻进的PDC钻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2560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塑性泥岩地层快速钻进的PDC钻头,包括钻头本体,钻头本体上设五个刀翼,五个刀翼绕钻头本体的中心轴线圆周间隔分布;其特征在于,五个刀翼在在钻头本体的圆周方向上的分布角度分别为0°、79°、155°、220°、295°;其中1号、2号、3号、4号、5号、6号、8号、10号、11号、13号、15号、16号切削齿是第一圆齿;7号、9号、12号、14号、17号、18号、19号、20号、21号、22号、23号、24号、25号切削齿是第二圆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适用于塑性泥岩地层快速钻进的PDC钻头,可提高钻头攻击力以及钻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塑性泥岩地层快速钻进的PDC钻头
本技术涉及钻头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塑性泥岩地层快速钻进的PDC钻头。
技术介绍
目前,在石油钻井中,普遍采用钻头来进行,随着钻井深度的增加,地层承受液柱压力更大,地层岩性也呈现塑性状态。对于该种岩层,钻头上的刀翼不易吃入,对刀翼的冲击性较强,钻头行进过程不稳定,且容易发生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塑性泥岩地层快速钻进的PDC钻头,可提高钻头攻击力以及钻速。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适用于塑性泥岩地层快速钻进的PDC钻头,包括钻头本体,钻头本体上设五个刀翼,五个刀翼绕钻头本体的中心轴线圆周间隔分布;五个刀翼在在钻头本体的圆周方向上的分布角度分别为0°、79°、155°、220°、295°;分布角度为0°的刀翼表面由顶端向下依次分布有1号、3号、6号、11号、16号、21号切削齿;分布角度为79°的刀翼表面由顶端向下依次分布有9号、14号、19号、24号切削齿;分布角度为155°的刀翼表面由顶端向下依次分布有4号、8号、13号、18号、23号切削齿;分布角度为220°的刀翼表面由顶端向下依次分布有2号、5号、10号、15号、20号、25号切削齿;分布角度为295°的刀翼表面由顶端向下依次分布有7号、12号、17号、22号切削齿;其中1号、2号、3号、4号、5号、6号、8号、10号、11号、13号、15号、16号切削齿是第一圆齿;7号、9号、12号、14号、17号、18号、19号、20号、21号、22号、23号、24号、25号切削齿是第二圆齿;第一圆齿包括第一圆柱、第一切削面、第二切削面以及第三切削面;第一切削面、第二切削面以及第三切削面呈三角形分布于圆柱的顶端;所述第二圆齿包括第二圆柱以及圆形切削面;圆形切削面形成于第二圆柱的顶端。优选的,刀翼包括内锥部、外肩部以及切径部,内锥部的一端延伸至钻头本体的顶端面;内锥部的顶端面与钻头本体的顶端面呈夹角设置;内锥部的另一端与外肩部的衔接;外肩部的一端衔接于内锥部并分布于钻头本体的肩部;外肩部的另一端延伸至钻头本体的侧部并与切径部衔接;切径部分布于钻头本体的侧部沿钻头本体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内锥部的顶端面与钻头本体的顶端面所呈的夹角为150°。优选的,所述外肩部以圆弧面衔接于内锥部和切径部之间;所述圆弧面的圆弧角度小于180°。优选的,所述刀翼在钻头本体上呈螺旋状分布。优选的,所述第一圆齿凸出于刀翼的高度比第二圆齿凸出于刀翼的高度大1mm。优选的,1-6号切削齿的后倾角为11°-13°;7-15号切削齿的后倾角为14°-17°;16-25号切削齿的后倾角为18°-20°。优选的,所述刀翼的底端设有保径块;保径块设有保径切削齿,保径切削齿的后倾角为26°。优选的,钻头本体上设有喷嘴,相邻的两个刀翼之间设有所述喷嘴。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刀翼上分布有第一圆齿和第二圆齿,第一圆齿具有三角尖切削面,即为三角尖圆齿,而第二圆齿具有常规的圆形切削面,钻头的布齿特点是在三个相对长度较长的刀翼上布置三角尖圆齿,两个长度相对较短的刀翼布齿常规圆齿,这种布齿密度要比常规钻头稀疏很多,在钻进过程中,在同等压力的作用下,三角尖圆齿对地层的压强较大,可以轻松的深入吃进地层,因此可以获得较高的钻进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中:10、钻头本体;20、刀翼;30、第一圆齿;40、第二圆齿;50、保径块;60、喷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以及图2所示的一种适用于塑性泥岩地层快速钻进的PDC钻头,包括钻头本体10,钻头本体10上设五个刀翼20,五个刀翼20绕钻头本体10的中心轴线圆周间隔分布;五个刀翼20在在钻头本体10的圆周方向上的分布角度分别为0°、79°、155°、220°、295°;刀翼20采用这样的分布方式,在钻头钻进过程中受力更加平稳。具体的是,分布角度为0°的刀翼20表面由顶端向下依次分布有1号、3号、6号、11号、16号、21号切削齿;分布角度为79°的刀翼20表面由顶端向下依次分布有9号、14号、19号、24号切削齿;分布角度为155°的刀翼20表面由顶端向下依次分布有4号、8号、13号、18号、23号切削齿;分布角度为220°的刀翼20表面由顶端向下依次分布有2号、5号、10号、15号、20号、25号切削齿;分布角度为295°的刀翼20表面由顶端向下依次分布有7号、12号、17号、22号切削齿,在上述分布角度为0°的刀翼20、分布角度为155°的刀翼20以及分布角度为220°的刀翼20均分布了至少五颗切削齿,刀翼20的相对长度较长,而其余的两个刀翼20均分布四颗切削齿,刀翼20的相对长度较短。且其中1号、2号、3号、4号、5号、6号、8号、10号、11号、13号、15号、16号切削齿是第一圆齿30;7号、9号、12号、14号、17号、18号、19号、20号、21号、22号、23号、24号、25号切削齿是第二圆齿40;第一圆齿30包括第一圆柱、第一切削面、第二切削面以及第三切削面;第一切削面、第二切削面以及第三切削面呈三角形分布于圆柱的顶端;第二圆齿40包括第二圆柱以及圆形切削面;圆形切削面形成于第二圆柱的顶端。如此,其刀翼20上分布有第一圆齿30和第二圆齿40,第一圆齿30具有三角尖切削面,即为三角尖圆齿,而第二圆齿40具有常规的圆形切削面,钻头的布齿特点是在三个相对长度较长的刀翼20上布置三角尖圆齿,两个长度相对较短的刀翼20布齿常规圆齿,这种布齿密度要比常规钻头稀疏很多,在钻进过程中,在同等压力的作用下,三角尖圆齿对地层的压强较大,可以轻松的深入吃进地层,因此可以获得较高的钻进速度。优选的,刀翼20包括内锥部、外肩部以及切径部,内锥部的一端延伸至钻头本体10的顶端面;内锥部的顶端面与钻头本体10的顶端面呈夹角设置;内锥部的另一端与外肩部的衔接;外肩部的一端衔接于内锥部并分布于钻头本体10的肩部;外肩部的另一端延伸至钻头本体10的侧部并与切径部衔接;切径部分布于钻头本体10的侧部沿钻头本体10的高度方向延伸;内锥部的顶端面与钻头本体10的顶端面所呈的夹角为150°,本实施例中的内锥角度为150°,在角度结构基础上,刀翼20顶端前部的内锥部深度较为适中,在泥岩中钻进,不易于产生泥包。更具体的是,外肩部以圆弧面衔接于内锥部和切径部之间;圆弧面的圆弧角度小于180°。由于外肩部位于刀翼20对应钻头本体10的肩部,该部分采用小的圆弧曲面设计,可以提高钻头的攻击性,适合在泥岩中快速钻进。优选的,刀翼20在钻头本体10上呈螺旋状分布。刀翼20在钻头本体10上呈螺旋状分布,攻击性相对较强,且螺旋结构能在钻头本体10转动过程中分散离心力,较为平稳。...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塑性泥岩地层快速钻进的PDC钻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钻头本体,钻头本体上设五个刀翼,五个刀翼绕钻头本体的中心轴线圆周间隔分布;其特征在于,五个刀翼在钻头本体的圆周方向上的分布角度分别为0°、79°、155°、220°、295°;/n分布角度为0°的刀翼表面由顶端向下依次分布有1号、3号、6号、11号、16号、21号切削齿;分布角度为79°的刀翼表面由顶端向下依次分布有9号、14号、19号、24号切削齿;分布角度为155°的刀翼表面由顶端向下依次分布有4号、8号、13号、18号、23号切削齿;分布角度为220°的刀翼表面由顶端向下依次分布有2号、5号、10号、15号、20号、25号切削齿;分布角度为295°的刀翼表面由顶端向下依次分布有7号、12号、17号、22号切削齿;/n其中1号、2号、3号、4号、5号、6号、8号、10号、11号、13号、15号、16号切削齿是第一圆齿;7号、9号、12号、14号、17号、18号、19号、20号、21号、22号、23号、24号、25号切削齿是第二圆齿;第一圆齿包括第一圆柱、第一切削面、第二切削面以及第三切削面;第一切削面、第二切削面以及第三切削面呈三角形分布于圆柱的顶端;所述第二圆齿包括第二圆柱以及圆形切削面;圆形切削面形成于第二圆柱的顶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塑性泥岩地层快速钻进的PDC钻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钻头本体,钻头本体上设五个刀翼,五个刀翼绕钻头本体的中心轴线圆周间隔分布;其特征在于,五个刀翼在钻头本体的圆周方向上的分布角度分别为0°、79°、155°、220°、295°;
分布角度为0°的刀翼表面由顶端向下依次分布有1号、3号、6号、11号、16号、21号切削齿;分布角度为79°的刀翼表面由顶端向下依次分布有9号、14号、19号、24号切削齿;分布角度为155°的刀翼表面由顶端向下依次分布有4号、8号、13号、18号、23号切削齿;分布角度为220°的刀翼表面由顶端向下依次分布有2号、5号、10号、15号、20号、25号切削齿;分布角度为295°的刀翼表面由顶端向下依次分布有7号、12号、17号、22号切削齿;
其中1号、2号、3号、4号、5号、6号、8号、10号、11号、13号、15号、16号切削齿是第一圆齿;7号、9号、12号、14号、17号、18号、19号、20号、21号、22号、23号、24号、25号切削齿是第二圆齿;第一圆齿包括第一圆柱、第一切削面、第二切削面以及第三切削面;第一切削面、第二切削面以及第三切削面呈三角形分布于圆柱的顶端;所述第二圆齿包括第二圆柱以及圆形切削面;圆形切削面形成于第二圆柱的顶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塑性泥岩地层快速钻进的PDC钻头,其特征在于,刀翼包括内锥部、外肩部以及切径部,内锥部的一端延伸至钻头本体的顶端面;内锥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新宇陈俊勇
申请(专利权)人:洲际海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新速通石油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