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梁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2471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跨度梁加固结构,其包括梁体、包覆在该梁体上的加固混凝土层以及镶嵌在加固混凝土层中的工字钢、封边钢板、底钢筋、腰钢筋和箍筋,所述工字钢通过锚栓设置在梁体的底面,该工字钢的两侧具有凹腔,所述封边钢板封闭在该凹腔的开口上,使该凹腔形成中空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加设有工字钢,抗拉性能好,并通过底钢筋、腰钢筋和箍筋相配合,有效提升整体结构强度,同时通过封边钢板进行封闭使工字钢内形成中空结构,大大减少大跨度梁加固后的自重问题,有效解决了传统加固工艺加大截面自重大的缺点和传统外粘钢板容易导致超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跨度梁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梁加固
,具体涉及一种大跨度梁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大跨度梁梁高一般较高,原配筋较大,外粘钢板往往容易导致超筋,形成强弯弱剪,容易导致梁发生脆性破坏,破坏后果很严重,而且违背了强剪弱弯的设计理念;而传统的加大截面法往往容易导致梁自重负荷增大,导致所增加荷载的使用要求不好达到预期效果;为了提高大跨度梁的承载力,急需提出一种能解决传统加固工艺加大截面自重大的缺点的大跨度梁加固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合理,能加大截面减轻自重的大跨度梁加固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跨度梁加固结构,其包括梁体、包覆在该梁体上的加固混凝土层以及镶嵌在加固混凝土层中的工字钢、封边钢板、底钢筋、腰钢筋和箍筋,所述工字钢通过锚栓设置在梁体的底面,该工字钢的两侧具有凹腔,所述封边钢板封闭在该凹腔的开口上,使该凹腔形成中空结构,所述底钢筋位于所述工字钢的下方位置,所述腰钢筋位于所述梁体和工字钢的两侧位置,所述箍筋将腰钢筋和底钢筋箍住,且该箍筋的两端对称向上延伸连接在楼板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梁体的表面具有凿毛,提升粘结牢固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梁体和工字钢之间设有粘钢胶层,增强截面的连接能力。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箍筋的两端部设有外螺纹形成连接部,所述楼板上设有让连接部贯穿的通孔,所述楼板的上表面对应通孔的位置设有通长钢板,该通长钢板上设有与所述通孔相对正的开孔,所述连接部依次穿过通孔和开孔并拧有螺母。能有效提高抗剪能力,并使加大截面后大跨度梁体形成一个整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相邻两通长钢板之间通过缀板相连接,形成一体结构,结构强度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通长钢板和楼板之间设有粘钢胶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腰钢筋的端部植入与所述梁体相连接的柱体,连接效果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柱体与所述梁体的连接处包覆有包围钢板,该包围钢板与所述工字钢相焊接,采用包围钢板包住,对梁端节点有个加强作用,并使节点连接更符合受力的使用要求,提升梁体和柱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底钢筋的端部贯穿与所述柱体和包围钢板,并旋拧有螺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柱体与包围钢板设有粘钢胶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加设有工字钢,抗拉性能好,并通过底钢筋、腰钢筋和箍筋相配合,有效提升整体结构强度,同时通过封边钢板进行封闭使工字钢内形成中空结构,大大减少大跨度梁加固后的自重问题,有效解决了传统加固工艺加大截面自重大的缺点和传统外粘钢板容易导致超筋的问题。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梁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梁体和柱体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跨度梁加固结构,其包括梁体1、包覆在该梁体1上的加固混凝土层2以及镶嵌在加固混凝土层2中的工字钢3、封边钢板4、底钢筋5、腰钢筋6和箍筋7,所述工字钢3通过锚栓10设置在梁体1的底面,该工字钢3的两侧具有凹腔,所述封边钢板4封闭在该凹腔的开口上,使该凹腔形成中空结构8,所述底钢筋5位于所述工字钢3的下方位置,所述腰钢筋6位于所述梁体1和工字钢3的两侧位置,所述箍筋7将腰钢筋6和底钢筋5箍住,且该箍筋7的两端对称向上延伸连接在楼板9上。具体的,施工时,首先对梁体1进行卸载,卸载后对所述梁体1的表面进行界面凿毛,凿毛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施工规范的要求。凿毛后在梁体1的底面新增工字钢3,工字钢3通过锚栓10与梁体1进行连接,锚栓10优选为抗剪锚栓。锚栓10的作用是与梁体1形成一个整体,利用锚栓10来抵抗截面的剪切破坏,然后焊接封边钢板4,封边钢板4主要是使工字钢3的凹腔形成一个中空结构8,能有效减少混凝土加大截面的自重,而且工字钢3加大的高度是控制在混凝土受拉截面上,有效增加梁底的抗拉能力。在工字钢3与梁体1之间的缝隙采用粘钢胶进行灌注处理,增强截面的连接能力。所述柱体11与所述梁体1的连接处包覆有包围钢板12,内部灌注结构胶,该包围钢板12与所述工字钢3相焊接,这就能处理端部节点连接的问题,采用包围钢板12整体包裹,对梁端节点有个加强作用,并使节点连接更符合受力的使用要求,提升梁体1和柱体11之间的连接强度。工字钢3安装完毕后,就可以进行新增底钢筋5和腰钢筋6,将所述腰钢筋6植入所述柱体11内,首先确定植筋的具体位置并做好标记,然后采用冲击钻钻孔,钻头直径应比腰钢筋6的直径大5mm左右,钻孔后应对孔进行清理,然后采用植筋胶往孔内注胶达到80%即可,孔内注满胶后应立即植筋操作,腰钢筋6植入后,在植筋胶完全固化前不能振动钢筋。在柱体11处,底钢筋5穿过包围钢板12植穿柱,底钢筋5的端部做外螺纹,在柱体11外侧采用螺母13进行拧紧固定;即所述底钢筋5的端部贯穿与所述柱体11和包围钢板12,并旋拧有螺母13。底钢筋5和腰钢筋6施工完毕后就新增呈U型的箍筋7,穿楼板9前,对箍筋7的两端先做外螺纹形成连接部。预先在楼板9上钻有通孔,并在所述楼板9的上表面上放置有通长钢板14,该通长钢板14上设有与所述通孔相对正的开孔。所述箍筋7的连接部依次穿过通孔和开孔,并拧有螺母16进行固定,在相邻两通长钢板14之间放置有缀板15,然后对缀板15与通长钢板14进行焊接连接,这样箍筋7就封闭起来,能有效提高抗剪能力,并使加大截面后梁体1形成一个整体;通长钢板14与楼板9在接触面处应采用粘钢胶进行灌注处理,通长钢板14主要是抵抗梁端部的负弯矩。最后就可以支模板,对加大截面进行浇筑混凝土形成所述加固混凝土层2,待固化后拆卸支模板即可以投入使用了。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其它结构的加固结构,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跨度梁加固结构,其包括梁体及包覆在该梁体上的加固混凝土层,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镶嵌在加固混凝土层中的工字钢、封边钢板、底钢筋、腰钢筋和箍筋,所述工字钢通过锚栓设置在梁体的底面,该工字钢的两侧具有凹腔,所述封边钢板封闭在该凹腔的开口上,使该凹腔形成中空结构,所述底钢筋位于所述工字钢的下方位置,所述腰钢筋位于所述梁体和工字钢的两侧位置,所述箍筋将腰钢筋和底钢筋箍住,且该箍筋的两端对称向上延伸连接在楼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梁加固结构,其包括梁体及包覆在该梁体上的加固混凝土层,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镶嵌在加固混凝土层中的工字钢、封边钢板、底钢筋、腰钢筋和箍筋,所述工字钢通过锚栓设置在梁体的底面,该工字钢的两侧具有凹腔,所述封边钢板封闭在该凹腔的开口上,使该凹腔形成中空结构,所述底钢筋位于所述工字钢的下方位置,所述腰钢筋位于所述梁体和工字钢的两侧位置,所述箍筋将腰钢筋和底钢筋箍住,且该箍筋的两端对称向上延伸连接在楼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的表面具有凿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跨度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和工字钢之间设有粘钢胶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梁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筋的两端部设有外螺纹形成连接部,所述楼板上设有让连接部贯穿的通孔,所述楼板的上表面对应通孔的位置设有通长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浩荣郑三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