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河道疏浚淤泥垃圾连续防堵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2309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19
中小型河道疏浚淤泥垃圾连续防堵分离装置,由进泥口(3)进入箱体(1)的泥浆,一部分从传送带装置(4)的泥孔(42)流出,主流从右侧转弯经过90°弧形筛板(9)从出泥口(12)流出,在旋转闸门(6)下方形成漩涡,在箱体(1)内右上侧即垃圾清理口(11)内侧形成低流速区,控制进泥口(3)流速在1.0‑2.5m/s的情况下,在90°弧形筛板(9)上部区域形成漩涡区,漩涡区流速在0.1‑0.6m/s,通过旋转闸门(6)在箱体(1)右侧构造封闭空间,实现不间断清淤作业。利用水流动力将淤泥中的垃圾集中至一侧,通过旋转闸门构造封闭空间,可以顺利将淤泥中的垃圾分离出来,实现了不间断清淤作业,有效防止传送带表面筛孔堵塞的问题,有效解决了中小河道疏浚过程中泵口易堵的难题,显著提高疏浚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小型河道疏浚淤泥垃圾连续防堵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下清淤机械设备,尤其涉及中小型河道疏浚淤泥垃圾连续防堵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河道遭受工业污水排放的污染,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被弃置于河道中的情况时有出现,淤泥的处理自然也就成为了中小河道疏浚的一大难题。城市中小河道和农村河道的清淤工程,受城区交通、桥涵、两岸建筑、堆泥场、防汛、水质、环保等影响,通常采用人工方式水力冲挖排干清淤,清淤方式单一,效率低下,泵口极易堵塞。如上所述,传统的疏浚方式已无法满足需求。现有清淤设备体积较大,无法满足中小河道的通行通航要求,因此亟需技术一种中小河道内垃圾分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中小型河道疏浚淤泥垃圾连续防堵分离装置,将河道淤泥和淤泥中垃圾完全分离,克服以上技术缺陷,以满足中小河道的疏浚要求,有效解决中小河道内淤泥中垃圾极难处理、泵口易堵的难题。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箱体、框架、进泥口、传送带装置、旋转闸门、90°弧形筛板、垃圾清理口和出泥口;箱体固定在框架上,箱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中小型河道疏浚淤泥垃圾连续防堵分离装置,包括箱体(1)、框架(2)、进泥口(3)、传送带装置(4)、旋转闸门(6)、90°弧形筛板(9)、垃圾清理口(11)和出泥口(12);其特征在于,箱体(1)固定在框架(2)上,箱体(1)前端壁上有进泥口(3),箱体(1)内在进泥口(3)内侧水平安装传送带装置(4),传送带装置(4)尾部下侧连接安装90°弧形筛板(9),而且,传送带装置(4)尾部后侧安装旋转闸门(6),旋转闸门(6)的中轴水平设置,箱体(1)后端壁上安装垃圾清理口(11),箱体(1)内传送带装置(4)下侧有出泥口(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中小型河道疏浚淤泥垃圾连续防堵分离装置,包括箱体(1)、框架(2)、进泥口(3)、传送带装置(4)、旋转闸门(6)、90°弧形筛板(9)、垃圾清理口(11)和出泥口(12);其特征在于,箱体(1)固定在框架(2)上,箱体(1)前端壁上有进泥口(3),箱体(1)内在进泥口(3)内侧水平安装传送带装置(4),传送带装置(4)尾部下侧连接安装90°弧形筛板(9),而且,传送带装置(4)尾部后侧安装旋转闸门(6),旋转闸门(6)的中轴水平设置,箱体(1)后端壁上安装垃圾清理口(11),箱体(1)内传送带装置(4)下侧有出泥口(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小型河道疏浚淤泥垃圾连续防堵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送带装置(4)包括传送带(41)、泥孔(42)、转轴(43)和凸块(44);传送带(41)卷绕在两端平行设置的二根转轴(43)之间,传送带(41)表面设泥孔(42),所述的转轴(43)表面设凸块(44),转轴(43)表面凸块(44)大小与传送带泥孔(42)大小相匹配,泥孔(42)间距等于转轴(43)表面相邻凸块(44)之间的圆弧段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小型河道疏浚淤泥垃圾连续防堵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闸门(6)的顶部和底部的箱体(1)内壁上分别水平固定上挡板(7)和下挡板(8);同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柏旺沈达徐燚朱彬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水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