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2273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包括多个对称设置的电线芯,且所述电线芯之间填充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外部依次设有绕包层、内屏蔽层、绝缘层、外屏蔽层、金属铠装层和外护套层,所述填充层包括填充绳以及均匀包裹在填充绳外部的聚丙烯带,所述绕包层的厚度在0.52‑0.58mm,所述内屏蔽层的厚度在0.25‑0.30mm,所述绝缘层的厚度在6.2‑8.4mm、所述外屏蔽层的厚度在0.32‑0.38mm,所述金属铠装层的厚度在1.36‑1.68mm,所述外护套层的厚度在2.42‑3.64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缆行业
,具体涉及一种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
技术介绍
电缆是一种电能或信号传输装置,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组成,电缆有电力电缆、控制电缆、补偿电缆、屏蔽电缆、高温电缆、计算机电缆、信号电缆、同轴电缆、耐火电缆、船用电缆、矿用电缆、铝合金电缆等等。它们都是由单股或多股导线和绝缘层组成,用来连接电路、电器等。阻燃电力电缆,是指在规定试验条件下,试样被燃烧,在撤去试验火源后,火焰的蔓延仅在限定范围内,残焰或残灼在限定时间内能自行熄灭的电缆。根本特性是:在火灾情况下有可能被烧坏而不能运行,但可阻止火势的蔓延。通俗地讲,电线万一失火,能够把燃烧限制在局部范围内,不产生蔓延,保住其他的各种设备,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现有阻燃电力电缆主要分两类:含卤阻燃电力电缆和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前者具有良好的阻燃特性,但是在电缆燃烧时会释放大量的浓烟和卤酸气体,卤酸气体对周围的电气设备有腐蚀性危害,救援人员需要带上防毒面具才能接近现场进行灭火。电缆燃烧时给周围电气设备以及救援人员造成危害,不利于灭火救援工作,从而导致严重的“二次危害”。后者不仅具有更好的阻燃特性,而且在电缆燃烧时没有卤酸气体放出,电缆的发烟量也小,但是机械性能差,易变形,使用寿命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提供了一种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用以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现有的阻燃电缆机械性能差,易变形,使用寿命低技术问题。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包括多个对称设置的电线芯,且所述电线芯之间填充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外部依次设有绕包层、内屏蔽层、绝缘层、外屏蔽层、金属铠装层和外护套层,所述填充层包括填充绳以及均匀包裹在填充绳外部的聚丙烯带,所述绕包层的厚度在0.52-0.58mm,所述内屏蔽层的厚度在0.25-0.30mm,所述绝缘层的厚度在6.2-8.4mm、所述外屏蔽层的厚度在0.32-0.38mm,所述金属铠装层的厚度在1.36-1.68mm,所述外护套层的厚度在2.42-3.64mm。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每个所述电线芯的内部均设有导体,所述导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扇形。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绕包层由云母带和无纺布绕包而成。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绝缘层从内往外的方向上依次包括阻水包带层、绝缘内层和防潮隔离层,所述阻水包带层采用的是聚全氟乙丙烯阻水带,所述绝缘内层为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层,所述防潮隔离层采用铝塑复合带纵包。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内屏蔽层采用的是铜带屏蔽,所述外屏蔽层采用的是金属复合膜绕包屏蔽。进一步的改进在于,金属铠装层采用的是不锈钢丝、钢带铠装。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外护套层采用的是氯丁橡胶。3.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填充层采用麻绳填充,在填充绳外部设有聚丙烯带,保持电缆形状的圆整性;绕包层由云母带和无纺布绕包而成,首先在聚丙烯带表面重叠绕包一层云母带,然后再重叠绕包一层无纺布,都采用重叠绕包,搭盖率控制在25~35%之间,绕包搭盖率可通过绕包机调节绕包机档位和走线速度进行控制;阻水包带层采用的是聚全氟乙丙烯阻水带,其吸水容量超过80ml/g;绝缘内层采用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层,使用时无卤酸气体放出,且电缆的发烟量也小,绝缘效果好;防潮隔离层采用铝塑复合带纵包熔焊,密封性能优良,有效防止水分浸入;内屏蔽层采用铜丝编织,结构稳定、产品弯曲形好,省料;外屏蔽层采用的是金属复合膜绕包屏蔽,结构覆盖率可达100%,屏蔽效果好;金属铠装层采用不锈钢丝、钢带铠装,该材料具有高抗腐蚀性与普通的镀锌钢带或镀漆钢带相比其抗腐蚀性能大大提高,钢带的机械抗拉力与抗压力也较高,能够承受电缆使用过程中来自外界的机械力;外护套层采用硅橡胶,其具有耐高温、耐潮湿,并具有防腐蚀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绝缘层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导体;2-填充层;201-填充绳;202-聚丙烯带;3-绕包层;301-云母带;302-无纺布;4-内屏蔽层;5-绝缘层;501-阻水包带层;502-绝缘内层;503-防潮隔离层;6-外屏蔽层;7-金属铠装层;8-外护套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包括多个对称设置的电线芯,每个所述电线芯的内部均设有导体1,所述导体1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扇形,且所述电线芯之间填充有填充层2,所述填充层2外部依次设有绕包层3、内屏蔽层4、绝缘层5、外屏蔽层6、金属铠装层7和外护套层8,所述填充层2包括填充绳201以及均匀包裹在填充绳201外部的聚丙烯带202,所述绕包层3由云母带301和无纺布302绕包而成,首先在聚丙烯带202表面重叠绕包一层云母带301,然后再重叠绕包一层无纺布302,都采用重叠绕包,搭盖率控制在25~35%之间,绕包搭盖率可通过绕包机调节绕包机档位和走线速度进行控制,且所述绕包层的厚度在0.52-0.58mm。绝缘层5从内往外的方向上依次包括阻水包带层501、绝缘内层502和防潮隔离层503,所述阻水包带层501采用的是聚全氟乙丙烯阻水带,所述绝缘内层502为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绝缘层,所述防潮隔离层503采用铝塑复合带纵包,所述绝缘层5的厚度在6.2-8.4mm。所述内屏蔽层4的厚度在0.25-0.30mm,所述内屏蔽层4采用的是铜带屏蔽,将软铜带搭盖式绕包于多芯电缆的缆芯外,铜带厚度取决于成缆前直径和电缆自重,所述外屏蔽层6采用的是金属复合膜绕包屏蔽,以铝塑、铜塑或钢或钢塑复合薄膜搭盖绕包或纵向搭盖于缆芯外,此种结构覆盖率可达100%,屏蔽效果好,所述外屏蔽层6的厚度在0.32-0.38mm。所述金属铠装层7采用的是不锈钢丝、钢带铠装,用双层钢带间隙绕包的方式,通过钢带铠装机实现这一过程,钢带间隙应不大于带宽的50%,所述金属铠装层7的厚度在1.36-1.68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对称设置的电线芯,且所述电线芯之间填充有填充层(2),所述填充层(2)外部依次设有绕包层(3)、内屏蔽层(4)、绝缘层(5)、外屏蔽层(6)、金属铠装层(7)和外护套层(8),所述填充层(2)包括填充绳(201)以及均匀包裹在填充绳(201)外部的聚丙烯带(202),所述绕包层(3)的厚度在0.52-0.58mm,所述内屏蔽层(4)的厚度在0.25-0.30mm,所述绝缘层(5)的厚度在6.2-8.4mm、所述外屏蔽层(6)的厚度在0.32-0.38mm,所述金属铠装层(7)的厚度在1.36-1.68mm,所述外护套层(8)的厚度在2.42-3.64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对称设置的电线芯,且所述电线芯之间填充有填充层(2),所述填充层(2)外部依次设有绕包层(3)、内屏蔽层(4)、绝缘层(5)、外屏蔽层(6)、金属铠装层(7)和外护套层(8),所述填充层(2)包括填充绳(201)以及均匀包裹在填充绳(201)外部的聚丙烯带(202),所述绕包层(3)的厚度在0.52-0.58mm,所述内屏蔽层(4)的厚度在0.25-0.30mm,所述绝缘层(5)的厚度在6.2-8.4mm、所述外屏蔽层(6)的厚度在0.32-0.38mm,所述金属铠装层(7)的厚度在1.36-1.68mm,所述外护套层(8)的厚度在2.42-3.64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卤低烟阻燃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线芯的内部均设有导体(1),所述导体(1)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扇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卤低烟阻燃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阳程永胜鲍时福张安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凯诺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