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复合中压电缆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2273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纤复合中压电缆,包括多个电缆芯,所述电缆芯内设有横截面呈扇形的导体,所述导体外部设有绝缘层,多个电缆芯、光纤和第一填充层构成光纤层,所述光纤层外部依次第二填充层、包带层、紫外线防护层、隔氧防潮层和护套层,所述绝缘层采用的是高密度聚乙烯绝缘料,所述第一填充层采用的是填充绳,所述第二填充层采用的是高膨胀率阻水聚丙烯,所述紫外线防护层采用的是硅橡胶垫,所述包带层采用的是云母带和无纺布绕包制成,且云母带的基面上粘附有硅粉,所述隔氧防潮层采用高氧指数的低烟无卤聚烯烃,所述护套层采用的是聚氯乙烯塑料,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该光纤复合中压电缆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复合中压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缆行业
,具体涉及一种光纤复合中压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电缆是一种电能或信号传输装置,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组成,电缆有电力电缆、控制电缆、补偿电缆、屏蔽电缆、高温电缆、计算机电缆、信号电缆、同轴电缆、耐火电缆、船用电缆、矿用电缆、铝合金电缆等等。它们都是由单股或多股导线和绝缘层组成,用来连接电路、电器等。伴随着物联网的兴起,市场对于集电信、电力传输、电视、互联、物联网等多网融合功能的专用光纤复合电缆提出了更新的需求,使之成为智能电网建设中的重要组分。由于负载对电力的要求而采用中压供电系统,对6~35kV电缆火灾情况下的安全性能提出了要求,要求电缆在火焰情况下仍能维持一段时间正常供电,然而现有的中压电缆在耐火和使用寿命方面有所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提供了一种光纤复合中压电缆及其制备方法,用以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现有的中压电缆在耐火和使用寿命方面有所缺陷的技术问题。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光纤复合中压电缆,包括多个电缆芯,所述电缆芯内设有横截面呈扇形的导体,所述导体外部设有绝缘层,多个电缆芯、光纤和第一填充层构成光纤层,所述光纤层外部依次第二填充层、包带层、紫外线防护层、隔氧防潮层和护套层,所述绝缘层采用的是高密度聚乙烯绝缘料,所述第一填充层采用的是填充绳,所述第二填充层采用的是高膨胀率阻水聚丙烯,所述紫外线防护层采用的是硅橡胶垫,所述包带层采用的是云母带和无纺布绕包制成,且云母带的基面上粘附有硅粉,所述隔氧防潮层采用高氧指数的低烟无卤聚烯烃,所述护套层采用的是聚氯乙烯塑料。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一种光纤复合中压电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1:制作电缆芯,将导体进行压紧处理,使得压紧后的导体外径缩小,然后压紧导体外部绝缘层,从而制成单个电缆芯备用;S02:制作光纤层,取出若干个电缆芯,若干个电缆芯呈规则排列,将光纤置于若干个电缆芯的外侧,在电缆芯和光纤的缝隙处铺设第一填充层,即填充绳,通过挤包后进行成缆;S03:制作保护层,将步骤S02制得的光纤层的外包依次挤包第二填充层、包带层、紫外线防护层、隔氧防潮层和护套层,从而制得成品电缆。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S01中的绝缘层由高密度聚乙烯绝缘料制成。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S03中第二填充层采用的是高膨胀率阻水聚丙烯阻水带。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包带层由云母带和无纺布绕包而成,具体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在第二填充层表面重叠绕包一层云母带,然后再重叠绕包一层无纺布,都采用重叠绕包,搭盖率控制在25~35%之间,且云母带的基面上粘附有硅粉。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制成紫外线防护层时,在硅橡胶垫上加入橡胶紫外线吸收剂,紫外线防护性能极佳,并具有长效性。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隔氧防潮层采用高氧指数的低烟无卤聚烯烃。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护套层采用的是聚氯乙烯塑料。3.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包带层由云母带和无纺布绕包而成,且在云母带的基面上粘附有硅粉,从而使得包带层具备较佳的耐火性能,通过设计在硅橡胶垫上加入橡胶紫外线吸收剂形成紫外线防护层,具有较强的紫外线防护性能且具有长效性,光纤层的外部设有高膨胀率阻水聚丙烯阻水带,吸水容量超过70ml/g,隔氧防潮层采用高氧指数的低烟无卤聚烯烃,该材料隔氧指数达到50%,并具有防潮性能,护套层采用的是聚氯乙烯塑料,提高了电缆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光纤复合中压电缆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电缆芯;101-导体;2-绝缘层;3-光纤;4-第一填充层;5-第二填充层;6-包带层;601-云母带;602-无纺布;603-硅粉;7-紫外线防护层;8-隔氧防潮层;9-护套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光纤复合中压电缆,包括多个电缆芯1,所述电缆芯内设有横截面呈扇形的导体101,所述导体1外部设有绝缘层2,多个电缆芯1、光纤3和第一填充层4构成光纤层,所述光纤层外部依次第二填充层5、包带层6、紫外线防护层7、隔氧防潮层8和护套层9,所述绝缘层2采用的是高密度聚乙烯绝缘料,所述第一填充层4采用的是填充绳,所述第二填充层5采用的是高膨胀率阻水聚丙烯,所述紫外线防护层7采用的是硅橡胶垫,所述包带层6采用的是云母带601和无纺布602绕包制成,且云母带601的基面上粘附有硅粉603,所述隔氧防潮层8采用高氧指数的低烟无卤聚烯烃,所述护套层9采用的是聚氯乙烯塑料。实施例2,一种光纤复合中压电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1:制作电缆芯1,将导体101进行压紧处理,导体优选为圆形铜或扇形铜,使得压紧后的导体101外径缩小,然后压紧导体101外部绝缘层2,绝缘层2由高密度聚乙烯绝缘料制成,从而制成单个电缆芯备用;S02:制作光纤层,取出若干个电缆芯1,若干个电缆芯1呈规则排列,将光纤3置于若干个电缆芯的外侧,在电缆芯1和光纤3的缝隙处铺设第一填充层4,即填充绳,通过挤包后进行成缆;S03:制作保护层,将步骤S02制得的光纤层的外包依次挤包第二填充层5、包带层6、紫外线防护层7、隔氧防潮层8和护套层9,从而制得成品电缆,第二填充层5采用的是高膨胀率阻水聚丙烯阻水带。所述包带层6由云母带601和无纺布602绕包而成,具体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在第二填充层5表面重叠绕包一层云母带601,然后再重叠绕包一层无纺布602,都采用重叠绕包,搭盖率控制在25~35%之间,且云母带601的基面上粘附有硅粉603。制成紫外线防护层7时,在硅橡胶垫上加入橡胶紫外线吸收剂,紫外线防护性能极佳,并具有长效性。所述隔氧防潮层8采用高氧指数的低烟无卤聚烯烃。所述护套层9采用的是聚氯乙烯塑料。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复合中压电缆,包括多个电缆芯(1),所述电缆芯(1)内设有横截面呈扇形的导体(101),所述导体(101)外部设有绝缘层(2),其特征在于,多个电缆芯(1)、光纤(3)和第一填充层(4)构成光纤层,所述光纤层外部依次第二填充层(5)、包带层(6)、紫外线防护层(7)、隔氧防潮层(8)和护套层(9),所述绝缘层(2)采用的是高密度聚乙烯绝缘料,所述第一填充层(4)采用的是填充绳,所述第二填充层(5)采用的是高膨胀率阻水聚丙烯,所述包带层(6)采用的是云母带(601)和无纺布(602)绕包制成,且云母带(601)的基面上粘附有硅粉(603),所述紫外线防护层(7)采用的是硅橡胶垫,所述隔氧防潮层(8)采用高氧指数的低烟无卤聚烯烃,所述护套层(9)采用的是聚氯乙烯塑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复合中压电缆,包括多个电缆芯(1),所述电缆芯(1)内设有横截面呈扇形的导体(101),所述导体(101)外部设有绝缘层(2),其特征在于,多个电缆芯(1)、光纤(3)和第一填充层(4)构成光纤层,所述光纤层外部依次第二填充层(5)、包带层(6)、紫外线防护层(7)、隔氧防潮层(8)和护套层(9),所述绝缘层(2)采用的是高密度聚乙烯绝缘料,所述第一填充层(4)采用的是填充绳,所述第二填充层(5)采用的是高膨胀率阻水聚丙烯,所述包带层(6)采用的是云母带(601)和无纺布(602)绕包制成,且云母带(601)的基面上粘附有硅粉(603),所述紫外线防护层(7)采用的是硅橡胶垫,所述隔氧防潮层(8)采用高氧指数的低烟无卤聚烯烃,所述护套层(9)采用的是聚氯乙烯塑料。


2.一种光纤复合中压电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01:制作电缆芯(1),将导体(101)进行压紧处理,使得压紧后的导体(101)外径缩小,然后压紧导体(101)外部绝缘层(2),从而制成单个电缆芯(1)备用;
S02:制作光纤层,取出若干个电缆芯(1),若干个电缆芯(1)呈规则排列,将光纤(3)置于若干个电缆芯(1)的外侧,在电缆芯(1)和光纤(3)的缝隙处铺设第一填充层(4),即填充绳,通过挤包后进行成缆;
S03:制作保护层,将步骤S02制得的光纤层的外包依次挤包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永胜程阳鲍时福缪世群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凯诺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