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缝式鱼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2264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竖缝式鱼道结构,涉及洄游性鱼类过坝保护技术领域,以解决针对鱼道是供鱼类洄游并通过水闸的人工水槽通道,主要考虑鱼类上溯习性,在低水位侧,鱼类依靠水流的吸引,逆流进入鱼道,靠自身力量克服流速溯游至高水位侧,由于内河水流较平缓,而长江水流较湍急,致使水流易紊乱,致使鱼难以回游的问题,包括鱼道墩墙;所述鱼道墩墙的内腔中安装有鱼道底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由于采用长槽型双侧竖缝多隔仓结构,认为本工程鱼道总体布置和体型设计优良,符合长江口双向过鱼的水文特性,鱼道过流参数满足江边各类洄游鱼类的过鱼习性,在现有的设计上下游水位差组合范围内,能较好地满足绝大部分鱼类的洄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竖缝式鱼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洄游性鱼类过坝保护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竖缝式鱼道结构。
技术介绍
水生生物保护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针对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可能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生存所需的生境条件、水文情势影响,国家已出台了多项相关条例和法律,用来减轻因建坝而导致的上下游水生动物阻断的危害。为了保护天然渔业资源、保障水生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多样性,目前采取的主要修复措施是在水电水利工程中修建鱼道,帮助鱼类洄游。如专利申请书CN201420694507.7中一种助驱式竖缝鱼道结构。该竖缝鱼道结构包括底板、侧壁、长隔块、短隔块和助驱平台。长隔块和短隔块将鱼道分成多个池室,长隔块和短隔块之间留有过鱼竖缝。助驱平台由J型板、弧形隔板、出水缝、补水缝和小型造波机组成,弧形隔板外侧布置着拦截网。本技术通过长隔块内布设的摄像头实时监测池室内水流和竖缝处过鱼情况,并将图像同步传输到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向小型造波机发送指令调控造波机的频率,在池室内形成适宜鱼类洄游的水流和吸引鱼类上溯的水声,显著地提高了竖缝鱼道的过鱼效率。而针对鱼道是供鱼类洄游并通过水闸的人工水槽通道,主要考虑鱼类上溯习性,在低水位侧,鱼类依靠水流的吸引,逆流进入鱼道,靠自身力量克服流速溯游至高水位侧,由于内河水流较平缓,而长江水流较湍急,致使水流易紊乱,致使鱼难以回游。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竖缝式鱼道结构,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竖缝式鱼道结构,以解决针对鱼道是供鱼类洄游并通过水闸的人工水槽通道,主要考虑鱼类上溯习性,在低水位侧,鱼类依靠水流的吸引,逆流进入鱼道,靠自身力量克服流速溯游至高水位侧,由于内河水流较平缓,而长江水流较湍急,致使水流易紊乱,致使鱼难以回游的问题。本技术竖缝式鱼道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竖缝式鱼道结构,包括鱼道墩墙;所述鱼道墩墙的内腔中安装有鱼道底板;所述鱼道墩墙的上端安装有观察井;所述鱼道底板上间隔均匀开设有竖缝。进一步的,所述鱼道墩墙包括边柱、内河侧墩墙和长江侧墩墙,所述鱼道墩墙上垂直设置有间隔均匀的边柱,且边柱的高度随鱼道墩墙高度的变化而变化。进一步的,所述鱼道墩墙还包括内河侧墩墙和长江侧墩墙,所述鱼道墩墙上以中部的观察井为分界线分别设置有阶梯状的内河侧墩墙和长江侧墩墙,其内河侧墩墙低于长江侧墩墙。进一步的,所述鱼道底板包括中隔板和顶撑梁,所述鱼道底板上位于边柱的左侧位置处平行安装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的上端通过顶撑梁与鱼道墩墙的侧壁固定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中隔板的左端和右端与鱼道墩墙之间有间隔,构成竖缝,且中隔板两端内扣的结构,特别的是,中隔板与边柱之间呈交错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用长槽型双侧竖缝多隔仓结构,将狭长水槽上、下游的总水位差,通过多个竖缝和隔仓,分成若干个小的梯级,利用水垫、沿程摩阻、水流对冲、回旋和扩散来消除上下游水头的多余能量,并形成各种鱼类喜好的流速动态变化的溯游水流,基于鱼类调研及数模计算结果的流速、流态、紊动能及水位差结果分析,认为本工程鱼道总体布置和体型设计优良,符合长江口双向过鱼的水文特性,鱼道过流参数满足江边各类洄游鱼类的过鱼习性,在现有的设计上下游水位差组合范围内,能较好地满足绝大部分鱼类的洄游。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竖缝式鱼道平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图1中A-A部分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鱼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鱼道平面大样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鱼道断面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鱼道墩墙;101、边柱;102、内河侧墩墙;103、长江侧墩墙;2、鱼道底板;201、中隔板;202、顶撑梁;3、观察井;4、竖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竖缝式鱼道结构,包括鱼道墩墙1;鱼道墩墙1的内腔中安装有鱼道底板2,鱼道底板2包括中隔板201和顶撑梁202,鱼道底板2上位于边柱101的左侧位置处平行安装有中隔板201,中隔板201的上端通过顶撑梁202与鱼道墩墙1的侧壁固定相连接,中隔板201的左端和右端与鱼道墩墙1之间有间隔,构成竖缝4,且中隔板201两端内扣的结构,特别的是,中隔板201与边柱101之间呈交错状态,由于上下游水位差总体上较小为0.67M,整个鱼道内的流速较小,水流经过各级隔板进入到池室中,受竖缝式隔板的挤压,各个竖缝4之间流速明显增大,而鱼则从中隔板201与边柱101之间的缝隙中穿过形成回流状态,最终使得鱼道正反向运行时内部水流流态相近,进流平顺,两级隔板之间的休息室内为回流区,主流位于两侧,水流流动结构基本对称;鱼道墩墙1的上端安装有观察井3;鱼道底板2上间隔均匀开设有竖缝4。其中,鱼道墩墙1包括边柱101、内河侧墩墙102和长江侧墩墙103,鱼道墩墙1上垂直设置有间隔均匀的边柱101,且边柱101的高度随鱼道墩墙1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其中,鱼道墩墙1还包括内河侧墩墙102和长江侧墩墙103,鱼道墩墙1上以中部的观察井3为分界线分别设置有阶梯状的内河侧墩墙102和长江侧墩墙103,其内河侧墩墙102低于长江侧墩墙103。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在使用时,由于鱼道墩墙1上以中部的观察井3为分界线分别设置有阶梯状的内河侧墩墙102和长江侧墩墙103,其内河侧墩墙102低于长江侧墩墙10,而中隔板201的左端和右端与鱼道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竖缝式鱼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鱼道墩墙(1);所述鱼道墩墙(1)的内腔中安装有鱼道底板(2);所述鱼道墩墙(1)的上端安装有观察井(3);所述鱼道底板(2)上间隔均匀开设有竖缝(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缝式鱼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鱼道墩墙(1);所述鱼道墩墙(1)的内腔中安装有鱼道底板(2);所述鱼道墩墙(1)的上端安装有观察井(3);所述鱼道底板(2)上间隔均匀开设有竖缝(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竖缝式鱼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道墩墙(1)包括边柱(101)、内河侧墩墙(102)和长江侧墩墙(103),所述鱼道墩墙(1)上垂直设置有间隔均匀的边柱(101),且边柱(101)的高度随鱼道墩墙(1)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竖缝式鱼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道墩墙(1)还包括内河侧墩墙(102)和长江侧墩墙(103),所述鱼道墩墙(1)上以中部的观察井(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兴和陈浩吕犇王振红管义兵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太湖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