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基于ATC系统的航班经过航路点识别方法、系统及介质,方法包括:定义航班上一个过点为基准过点;执行过点识别步骤;当过点识别步骤识别到过点时,定义上一个识别到的过点为基准过点,重复执行所述过点识别步骤;所述过点识别步骤包括:获取航班当前的航路偏置;设置最大有效偏置;如果航班当前的航路偏置小于等于所述最大有效偏置时,获取航班当前的航向偏差角;如果航班当前的航向偏差角小于等于预设的最大偏差角时,判定航班在当前所属航段上飞行,定义所属航段之前的航路点为过点。该方法能够更及时、更有效、更智能地识别出航班经过的航路点,为管制员提供偏航安全提示、预计航线显示等信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ATC系统的航班经过航路点识别方法、系统及介质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中交通管制
,具体涉及基于ATC系统的航班经过航路点识别方法、系统及介质。
技术介绍
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系统(AirTrafficControlSystem简称ATC系统)是供空中交通管制员实时掌握空中飞行态势、实施空中交通管制的最重要技术工具。飞机飞行的路线,称为空中交通线,简称航线。飞机的航线不仅确定了飞机飞行具体方向、起讫点和经停点,而且还根据空中交通管制的需要,规定了航线的宽度和飞行高度,以维护空中交通秩序,保证飞行安全。航线是由配置在航路中心线上和空中走廊进出口的导航台站连接而成,以下称这些导航台站为航路点。识别经过航路点是根据当前航空器动态、航路点位置、航线走向,识别航班是否已经经过某航路点,需要飞向下一个航路点。合理、准确地识别出过点,有助于ATC系统计算偏离航线距离、中期冲突预测和航班预计落地时间等,以便更及时、更有效的为管制员提供偏航安全提示、流量预测和预计移交协调等信息。传统识别经过航路点是基于航段的方式,即航班属于哪个航段范围,航段的范围由相邻航段的角平分线决定。参见图1,首航路点A角平分线认为是通过A垂直于AB的线,其左侧为范围1,认为航班未进入航路;航路点B连接航段的角平分线左侧、航路点A角平分线右侧为范围2,当航班位于此范围时认为已经过航路点A;航路点B连接航段的角平分线右侧、尾航路点角平分线左侧为范围3,航班位于此范围时认为已经经过点B;航班位于尾航路点C右侧时,即范围4,认为航班已经过C,飞完航路。特别地,当航班处于多个航段的范围时,认为其处于距离其最近的航段范围内。传统方法和管制员预期结果存在偏差。航段范围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忽略了航路具有宽度的特性。管制员指挥飞机飞行时需要指定目标导航点,如果航班偏离导航点太远,按照传统方法仍然可以识别为已过,这种超出航路宽度也识别为已经过点的方式和管制预期是相悖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ATC系统的航班经过航路点识别方法、系统及介质,更准确、更符合管制需求地识别出航班经过的航路点。第一方面,一种基于ATC系统的航班经过航路点识别方法,包括:定义航班上一个过点为基准过点;执行过点识别步骤;当过点识别步骤识别到过点时,定义上一个识别到的过点为基准过点,重复执行所述过点识别步骤;所述过点识别步骤包括:获取航班当前的航路偏置;设置最大有效偏置;如果航班当前的航路偏置小于等于所述最大有效偏置时,获取航班当前的航向偏差角;如果航班当前的航向偏差角小于等于预设的最大偏差角时,判定航班在当前所属航段上飞行,定义所属航段之前的航路点为过点。优选地,所述最大偏差角取值为15°~45°。优选地,所述航路偏置为航班与当前所属航段的距离。优选地,所述过点识别步骤还包括:当航班当前的航路偏置大于所述最大有效偏置时,定义航班当前的航路偏置为所述最大有效偏置。第二方面,一种基于ATC系统的航班经过航路点识别系统,包括:采集模块:用于定义航班上一个过点为基准过点;过点识别模块:用于执行过点识别步骤,当过点识别步骤识别到过点时,定义上一个识别到的过点为基准过点,重复执行所述过点识别步骤;所述过点识别步骤包括:获取航班当前的航路偏置;设置最大有效偏置;如果航班当前的航路偏置小于等于所述最大有效偏置时,获取航班当前的航向偏差角;如果航班当前的航向偏差角小于等于预设的最大偏差角时,判定航班在当前所属航段上飞行,定义所属航段之前的航路点为过点。优选地,所述最大偏差角取值为15°~45°。优选地,所述航路偏置为航班与当前所属航段的距离。优选地,所述过点识别步骤还包括:当航班当前的航路偏置大于所述最大有效偏置时,定义航班当前的航路偏置为所述最大有效偏置。第三方面,一种系统,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第四方面,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ATC系统的航班经过航路点识别方法、系统及介质,能够更及时、更有效、更智能地识别出航班经过的航路点,为管制员提供偏航安全提示、预计航线显示等信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
技术介绍
提供的传统识别经过航路点方法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提供的航班经过航路点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实施例一提供的航班经过航路点识别方法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二提供的航班经过航路点识别系统的模块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还应当理解,在此本专利技术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实施例一:一种基于ATC系统的航班经过航路点识别方法,参见图2、3,包括:S1:定义航班上一个过点为基准过点;具体地,当历史过点信息(即上一个过点)未知时,需要使用传统过点识别方法识别出过点,定义识别到的上一个过点为基准过点。传统过点识别方法中,航班的计划和系统航迹关联时,需考虑系统航迹距离航线的距离。如果距离太大则不能相关,此时就不存在历史过点信息,可以采用传统过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ATC系统的航班经过航路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定义航班上一个过点为基准过点;/n执行过点识别步骤;/n当过点识别步骤识别到过点时,定义上一个识别到的过点为基准过点,重复执行所述过点识别步骤;/n所述过点识别步骤包括:/n获取航班当前的航路偏置;/n设置最大有效偏置;/n如果航班当前的航路偏置小于等于所述最大有效偏置时,获取航班当前的航向偏差角;/n如果航班当前的航向偏差角小于等于预设的最大偏差角时,判定航班在当前所属航段上飞行,定义所属航段之前的航路点为过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ATC系统的航班经过航路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义航班上一个过点为基准过点;
执行过点识别步骤;
当过点识别步骤识别到过点时,定义上一个识别到的过点为基准过点,重复执行所述过点识别步骤;
所述过点识别步骤包括:
获取航班当前的航路偏置;
设置最大有效偏置;
如果航班当前的航路偏置小于等于所述最大有效偏置时,获取航班当前的航向偏差角;
如果航班当前的航向偏差角小于等于预设的最大偏差角时,判定航班在当前所属航段上飞行,定义所属航段之前的航路点为过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ATC系统的航班经过航路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大偏差角取值为15°~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ATC系统的航班经过航路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航路偏置为航班与当前所属航段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ATC系统的航班经过航路点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点识别步骤还包括:
当航班当前的航路偏置大于所述最大有效偏置时,定义航班当前的航路偏置为所述最大有效偏置。
5.一种基于ATC系统的航班经过航路点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模块:用于定义航班上一个过点为基准过点;
过点识别模块:用于执行过点识别步骤,当过点识别步骤识别到过点时,定义上一个识别到的过点为基准过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章,欧昕,恵文晓,郝育松,曾元军,张军,伍旭淼,薛康,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民航空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