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水禽实时监测预警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2181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18
本申请涉及一种珍稀水禽实时监测预警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珍稀水禽实时监测预警信息管理方法包括获取栖息地基础数据;根据基础数据建立栖息地评价模型;实时获取栖息地因子和水禽位置,将栖息地因子输入栖息地评价模型,根据栖息地评价模型输出的栖息地适宜状况和水禽位置作出预警。本申请可以实现监测信息采集自动化、即时性水平高、准确率高,通过融合信息技术和保护生物学专业,根据物种栖息地评价结果和实时监测数据,对物种空间位置适宜性和安全性的实时识别和预警有利于提高珍稀水禽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珍稀水禽实时监测预警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本申请属于环境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珍稀水禽实时监测预警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生态环境稳定性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协调程度明显增加,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自然和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环境丧失与生态环境破碎化已严重影响到野生动物的生存与发展。湿地水禽是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人类高强度的工业发展、农业开发使得湿地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同时,对湿地水禽的生存境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因此,为了有效的保护湿地水禽,结合相关分析技术对湿地水禽栖息地适宜性进行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的监测方法和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研发情况,发现已有珍稀水禽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存在以下的主要问题:(1)生物多样性信息的采集自动化、即时性水平较低,部分重要信息(物种空间位置信息、干扰回避信息)准确率低、误差大,不能满足精细化管理的需要;(2)生物多样性数据的利用程度普遍偏低,大部分系统仅限于数据的储存与管理,没有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和响应,使大多数系统仅具有数据仓库的功能;(3)环境变量仅以简单的统计方式发挥服务功能,没有与生物多样性信息进行关联,没有发挥对生态系统进行响应、预警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已有珍稀水禽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生物多样性信息的采集自动化、即时性水平较低、准确率低、误差大,不能满足精细化管理的需要;生物多样性数据的利用程度普遍偏低,没有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和响应;环境变量仅以简单的统计方式发挥服务功能,没有与生物多样性信息进行关联,没有发挥对生态系统进行响应、预警的功能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珍稀水禽实时监测预警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珍稀水禽实时监测预警信息管理方法,包括:获取栖息地基础数据;根据所述基础数据建立栖息地评价模型;实时获取水禽位置信息和栖息地因子信息,将所述水禽位置信息和栖息地因子输入栖息地评价模型,根据所述栖息地评价模型输出的栖息地适宜状况评价水禽所在环境的安全水平,根据所述所在环境的安全水平作出预警。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栖息地基础数据,包括:通过同步传输获取栖息地基础数据,和/或,通过人工编辑录入栖息地基础数据;所述栖息地基础数据,包括水禽类空间分布信息、地貌、植被、水文、水质、气象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所述水禽类空间分布信息,包括:水禽所在位置的经度和纬度;所述气象包括:水禽所在保护区的温度、降雨、日照时数、风速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的,还包括:实时监测突发事件是否发生;在发送突发事件时产生并发布预警信息。进一步的,所述栖息地评价模型,包括:预警标准,其中,水文预警标准根据水禽对其所在环境的利用程度设定,利用程度为10%以下,确定水文的安全性为不安全;利用程度为10-30%,确定水文的安全性为较安全;利用程度为30以上,确定水文的安全性为安全;温度预警标准根据水禽栖息地所在区域常年温度的监测记录设定,用中位数方法从最低温到最高温进行划分,将温度值所在区间为0-10%或90-100%,确定为不安全;将温度值所在区间为10-30%或70-90%,确定为较安全;将温度值所在区间为30-70%,确定为安全;根据水禽所在区域的不同植被类型、湿地类型的利用比例或频率将植被、湿地预警标准划分为喜好、较喜好和不喜好;根据水禽对人为干扰的回避距离确定其对水禽的干扰程度,确定水禽类空间分布信息预警标准为强、中、弱。进一步的,所述栖息地评价模型输出结果包括:单因子评价结果和多因子评价结果;所述单因子评价结果包括通过单一因子评价标准,对气候数据、水文数据、水质数据、突发事件的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得出单因子评价结果并根据结果进行预警;所述多因子评价结果包括综合物种空间位置、栖息地植被、湿地和干扰因子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得出评价结果并根据水禽空间位置的栖息地状况进行预警。进一步的,所述栖息地因子,包括:环境因子和干扰因子;环境因子包括植被和湿地类型;干扰因子包括道路和居民点的人为干扰因子。进一步的,所述在发送突发事件时产生并发布预警信息,包括:通过第三方平台发布预警信息。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珍稀水禽实时监测预警信息管理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栖息地基础数据;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础数据建立栖息地评价模型;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实时获取水禽位置信息和栖息地因子信息;预警模块,用于将所述水禽位置信息和栖息地因子输入栖息地评价模型,根据所述栖息地评价模型输出的栖息地适宜状况评价水禽所在环境的安全水平,根据所述所在环境的安全水平作出预警。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珍稀水禽实时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如第二方面所述的珍稀水禽实时监测预警信息管理装置、采集设备、显示设备;所述采集设备、显示设备分别与所述珍稀水禽实时监测预警信息管理装置连接。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珍稀水禽实时监测预警信息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通过获取栖息地基础数据,根据基础数据建立栖息地评价模型,实时获取水禽位置信息和栖息地因子信息,将水禽位置信息和栖息地因子输入栖息地评价模型,根据栖息地评价模型输出的栖息地适宜状况评价水禽环境的安全水平,根据所在环境的安全水平作出预警,实现监测信息采集自动化、即时性水平高、准确率高,通过融合信息技术和生物学专业,根据物种栖息地评价结果和实时监测数据,对物种空间位置适宜性和安全性的实时识别和预警有利于进一步保护珍稀水禽的生存环境。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珍稀水禽实时监测预警信息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珍稀水禽实时监测预警信息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珍稀水禽实时监测预警信息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珍稀水禽实时监测预警信息管理装置的功能结构图。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珍稀水禽实时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珍稀水禽实时监测预警信息管理装置的功能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珍稀水禽实时监测预警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取栖息地基础数据;/n根据所述基础数据建立栖息地评价模型;/n实时获取水禽位置信息和栖息地因子信息,将所述水禽位置信息和栖息地因子输入栖息地评价模型,根据所述栖息地评价模型输出的栖息地适宜状况评价水禽所在环境的安全水平,根据所述所在环境的安全水平作出预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珍稀水禽实时监测预警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栖息地基础数据;
根据所述基础数据建立栖息地评价模型;
实时获取水禽位置信息和栖息地因子信息,将所述水禽位置信息和栖息地因子输入栖息地评价模型,根据所述栖息地评价模型输出的栖息地适宜状况评价水禽所在环境的安全水平,根据所述所在环境的安全水平作出预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珍稀水禽实时监测预警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栖息地基础数据,包括:
通过同步传输获取栖息地基础数据,和/或,通过人工编辑录入栖息地基础数据;
所述栖息地基础数据,包括水禽类空间分布信息、地貌、植被、水文、水质、气象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珍稀水禽实时监测预警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禽类空间分布信息,包括:
水禽所在位置的经度和纬度;
所述气象包括:水禽所在保护区的温度、降雨、日照时数、风速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珍稀水禽实时监测预警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实时监测突发事件是否发生;
在发送突发事件时产生并发布预警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珍稀水禽实时监测预警信息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栖息地评价模型,包括:预警标准,其中,
水文预警标准根据水禽对其所在环境的利用程度设定,利用程度为10%以下,确定水文的安全性为不安全;利用程度为10-30%,确定水文的安全性为较安全;利用程度为30以上,确定水文的安全性为安全;
温度预警标准根据水禽栖息地所在区域常年温度的监测记录设定,用中位数方法从最低温到最高温进行划分,将温度值所在区间为0-10%或90-100%,确定为不安全;将温度值所在区间为10-30%或70-90%,确定为较安全;将温度值所在区间为30-70%,确定为安全;
根据水禽所在区域的不同植被类型、湿地类型的利用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明昊文菀玉王宇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