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粗纱机全伺服电子牵伸装置,该装置包括伺服电机、牵伸传动轴、罗拉、带轮组、万向联轴器、同步带、齿轮组和过渡齿轮。所述伺服电机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和第三伺服电机,所述罗拉包括一罗拉、二罗拉、三罗拉和四罗拉,所述牵伸传动轴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所述带轮组包括第一主带轮和第一从带轮以及第二主带轮和第二从带轮,齿轮组包括第一主齿轮和第一从齿轮,同步带包括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第一伺服电机驱动一罗拉和二罗拉,第二伺服电机单独驱动三罗拉,第三伺服电机单独驱动四罗拉。该装置能够降低粗纱重量不均率,提高纺纱质量和效率,降低劳动强度,适用于多样化的纺纱工艺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粗纱机全伺服电子牵伸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领域,特别是棉纺悬锭粗纱机和自动落纱粗纱机,具体涉及一种粗纱机全伺服电子牵伸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粗纱机已经从传统的铁炮粗纱机发展到多轴联动的智能型粗纱机,棉纺企业在纺纱设备的选型方面,更加崇尚自动化、多功能化及人性化。在现有技术的粗纱机牵伸传动系统中,一般由齿轮的相互啮合、齿数比差异来完成。在机械传动轮系中,齿轮越多,造成齿轮损伤的机率就越大,系统机构复杂,维护保养较为麻烦,而且改品种时工人的劳动强度也较大。同时机械传动的牵伸装置牵伸倍数受限于牵伸牙轮齿数限制,不利于多样化的纺纱工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粗纱机全伺服电子牵伸装置,减少齿轮损伤机率,便于维护保养;降低粗纱重量不均率,提高纺纱质量和效率,降低劳动强度,适用于多样化的纺纱工艺需求;实现牵伸倍数2-40倍无级可调。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粗纱机全伺服电子牵伸装置,包括伺服电机、牵伸传动轴、罗拉、带轮组、万向联轴器、同步带、齿轮组和过渡齿轮。所述伺服电机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和第三伺服电机,所述罗拉包括一罗拉、二罗拉、三罗拉和四罗拉,所述牵伸传动轴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所述带轮组包括第一主带轮和第一从带轮以及第二主带轮和第二从带轮,齿轮组包括第一主齿轮和第一从齿轮,同步带包括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第一伺服电机驱动一罗拉和二罗拉,第二伺服电机单独驱动三罗拉,第三伺服电机单独驱动四罗拉。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输出端连接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连接一罗拉,第一传动轴中部设有第一主齿轮;第二传动轴连接二罗拉,位于第一传动轴的左侧,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设有第一从齿轮,第一从齿轮与第一主齿轮之间通过过渡齿轮相连,一罗拉和二罗拉转速比为定值。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输出端与第一主带轮相连;第三传动轴一端连接第一从带轮,另一端安装万向联轴器,万向联轴器的末端与三罗拉相连;第一主带轮与第一从带轮通过第一同步带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伺服电机输出端与第二主带轮相连;第四传动轴一端连接第二从带轮,另一端安装万向联轴器,万向联轴器的末端与四罗拉相连;第二主带轮与第二从带轮通过第二同步带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结构简化,减少齿轮损伤机率,便于维护保养。同时,能够降低粗纱重量不均率,提高纺纱质量和效率,降低劳动强度,适用于多样化的纺纱工艺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其中,1、第一伺服电机,2、第二伺服电机,3、第三伺服电机,4、一罗拉,5、二罗拉,6、三罗拉,7、四罗拉,8、过渡齿轮,9、第一同步带,10、第二同步带,11、万向联轴器,12、万向联轴器,13、第三传动轴,14、第四传动轴,15、第二传动轴,16、第一传动轴;171、第一主带轮,172、第一从带轮,173、第二主带轮,174、第二从带轮,175、第一主齿轮,176、第一从齿轮。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中部”、“一端”、“另一端”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术语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粗纱机全伺服电子牵伸装置,包括伺服电机、牵伸传动轴、罗拉、带轮组、万向联轴器、同步带、齿轮组和过渡齿轮。所述伺服电机包括第一伺服电机1、第二伺服电机2和第三伺服电机3,所述罗拉包括一罗拉4、二罗拉5、三罗拉6和四罗拉7,所述牵伸传动轴包括第一传动轴16、第二传动轴15、第三传动轴13和第四传动轴14,所述带轮组包括第一主带轮171和第一从带轮172以及第二主带轮173和第二从带轮174,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主齿轮175和第一从齿轮176,同步带包括第一同步带9和第二同步带10,伺服电机通过带轮组、齿轮组、牵伸传动轴和万向联轴器之间的相互连接将动力提供给罗拉。如图2所示,第一伺服电机1、第二伺服电机2和第三伺服电机3分类独立控制。第一伺服电机1驱动一罗拉4和二罗拉5。第一伺服电机1输出端与第一传动轴16相连,第一传动轴16通过轴承固定传动位置,在第一传动轴16的中部设置有第一主齿轮175,第一传动轴16的末端与一罗拉4相连;第二传动轴15在第一传动轴16的上方,第二传动轴15的一端安装有第一从齿轮176,另一端与二罗拉5相连。因一罗拉4和二罗拉5转速比为一个固定值,所以一罗拉4和二罗拉5共用第一伺服电机1控制,第一主齿轮175与第一从齿轮176通过过渡齿轮8相连。第二伺服电机2单独驱动三罗拉6。第二伺服电机2输出端与第一主带轮171相连;第三传动轴13位于第二传动轴15的上方,其一端连接第一从带轮172,另一端安装万向联轴器12,万向联轴器12的末端与三罗拉6相连;第一主带轮171与第一从带轮172通过第一同步带9相连,实现第二伺服电机2控制三罗拉6。第三伺服电机3单独驱动四罗拉7。第三伺服电机3输出端与第二主带轮173相连;第四传动轴14位于第三传动轴13的上方,其一端连接第二从带轮174,另一端安装万向联轴器11,万向联轴器11的末端与四罗拉7相连;第二主带轮173与第二从带轮174通过第二同步带10相连,实现第三伺服电机3控制四罗拉7。所述第三传动轴13和第四传动轴14上分别安装有两个牵伸器,可调节牵伸区隔距,实现牵伸倍数2-40倍无级可调,适用于多样化的纺纱工艺需求。粗纱机牵伸装置由原来的一个变频电机控制,升级为三个伺服电机分别控制各罗拉的运转,同时,第三传动轴13和第四传动轴14上分别安装有万向联轴器12、11,便于车间在更改牵伸隔距时只需改动牵伸部位即可,不用调整车头牵伸动力部位。最后应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粗纱机全伺服电子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伺服电机、牵伸传动轴、罗拉、带轮组、万向联轴器、同步带、齿轮组和过渡齿轮;所述伺服电机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和第三伺服电机,所述罗拉包括一罗拉、二罗拉、三罗拉和四罗拉,所述牵伸传动轴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所述带轮组包括第一主带轮和第一从带轮以及第二主带轮和第二从带轮,齿轮组包括第一主齿轮和第一从齿轮,同步带包括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第一伺服电机驱动一罗拉和二罗拉,第二伺服电机单独驱动三罗拉,第三伺服电机单独驱动四罗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粗纱机全伺服电子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伺服电机、牵伸传动轴、罗拉、带轮组、万向联轴器、同步带、齿轮组和过渡齿轮;所述伺服电机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和第三伺服电机,所述罗拉包括一罗拉、二罗拉、三罗拉和四罗拉,所述牵伸传动轴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所述带轮组包括第一主带轮和第一从带轮以及第二主带轮和第二从带轮,齿轮组包括第一主齿轮和第一从齿轮,同步带包括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第一伺服电机驱动一罗拉和二罗拉,第二伺服电机单独驱动三罗拉,第三伺服电机单独驱动四罗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粗纱机全伺服电子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输出端连接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连接一罗拉,第一传动轴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震,崔桂华,李贺,王沛伟,谢纪云,安佰富,徐向辉,
申请(专利权)人:赛特环球机械青岛有限公司,青岛环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