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细纱机的集聚纺纱装置,它包括左右两个集聚纺罗拉座(1),左右两个集聚纺罗拉座(1)前部之间设置有集聚纺前罗拉(2)和集聚纺异形管组件(3),所述集聚纺前罗拉(2)一侧设置有过渡齿轮箱(7),所述过渡齿轮箱(7)设置于细纱机前下罗拉输出端(8)和细纱机中间段前下罗拉(9)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细纱机的集聚纺纱装置,它能够实现顺利加装并运行集聚纺纱装置、保证纱线质量、降低抬高件的零件成本,缩短改造时间,给客户产生经济效益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细纱机的集聚纺纱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细纱机的集聚纺纱装置,属于纺织机械
技术介绍
环锭纺细纱机,包括RY型细纱机,为了消除纺纱三角区,在主牵伸下游增加了一套使纤维须条聚合的负压气流集聚纺纱装置,集聚纺纱装置主要由集聚管、网格圈、集聚小罗拉以及网格圈张紧机构等组成,集聚管的工作面上开设有一个或者多个气流引导槽,网格圈表面密布气孔,多个网格圈分别对应套装在集聚管的各气流引导槽上,每一个气流引导槽对应一根纤维须条,在集聚管的负压气流作用才,纤维须条随着网格圈转动并输送同时在气流引导槽上集聚,从而达到有效减少纺纱三角区,达到减少纱线毛羽、增加纱线强力的要求。现有的RY型细纱机具有以下特点:1、细纱机自动化程度高,带有集体落纱装置;2、细纱机断面尺寸紧凑,前罗拉钳口到导纱钩的距离(纺纱段)比德国产细纱机的要短;3、细纱机车头的动力齿轮箱上下方向是整体结构,不能够在中间位置进行分离;4、车头齿轮箱里前下罗拉的输出端和中间段位置是固定的,只能做旋转运动,而不能径向移动;5、车头齿轮箱里中、后下罗拉的输出端位置是固定的,但是中间段位置是可以通过摇臂进行局部调整;6、细纱机的吸废棉风管位于车平面以下,细纱机笛管的吸气通道是从细纱机罗拉座内部穿过到达吸废棉风管。对于在RY型细纱机主牵伸下游加装集聚纺纱装置时,结合以上特点,加装方案面临着以下几个需要解决的难题:1、加装集聚纺纱装置的集聚导向皮辊不能与集体落纱装置的抓管器碰撞;2、加装集聚纺纱装置以后尽量不改变纺纱段的长度、不改变纺纱段的角度;3、加装集聚纺纱装置时,车头齿轮箱里前下罗拉的输出端和中间段位置是固定的,但是前、中、后下罗拉的中间段罗拉的位置需要改变;4、加装集聚纺纱装置时,虽然可以参照国产带集体落纱细纱机加装集聚纺纱装置时的抬高方案,在车头动力齿轮箱中部位置加装垫高块,沿着竖直方向向上抬高齿轮箱及前中后下罗拉,但是结合以上RY型号细纱机车头齿轮箱整体结构的特点,此竖直方向向上抬高的方案已经不可行了,这也是面临的主要问题;5、加装集聚纺纱装置时,集聚纺笛管位置与细纱机笛管的结构和位置都不一样,但是集聚纺笛管仍然需要连通到细纱机的吸废棉风管,以使笛管吸口有负压气流而吸取纱线断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细纱机的集聚纺纱装置,它能够实现顺利加装并运行集聚纺纱装置、保证纱线质量、降低抬高件的零件成本,缩短改造时间,给客户产生经济效益的目的。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细纱机的集聚纺纱装置,它包括左右两个集聚纺罗拉座,左右两个集聚纺罗拉座前部之间设置有集聚纺前罗拉和集聚纺异形管组件,所述集聚纺前罗拉一侧设置有过渡齿轮箱,所述过渡齿轮箱设置于细纱机前下罗拉输出端和细纱机中间段前下罗拉之间。优选的,所述过渡齿轮箱包括第一齿轮座和第二齿轮座,所述第一齿轮座和第二齿轮座之间穿装有中间轴,所述中间轴上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前下罗拉输出端穿装于第一齿轮座上,中间段前下罗拉穿装于第二齿轮座上,前下罗拉输出端和中间段前下罗拉位于中间轴上方,前下罗拉输出端端部设置有第三齿轮,中间段前下罗拉一端设置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相啮合,中间段前下罗拉另一端与集聚纺前罗拉相连接。优选的,所述集聚纺异形管组件下侧设置有集聚纺笛管,所述集聚纺罗拉座下方设置有吸废棉风管,所述集聚纺笛管与吸废棉风管之间通过S形的集聚纺笛管连接管相连接。优选的,S形的集聚纺笛管连接管采用橡胶制成。优选的,前下罗拉输出端和中间段前下罗拉沿着45°的牵伸平面斜向上移动距离为23~45mm。优选的,前下罗拉输出端和中间段前下罗拉沿着45°的牵伸平面斜向上移动距离为30±3mm。优选的,前下罗拉输出端中心距离集聚纺罗拉座底面距离为100mm。优选的,中间段前下罗拉中心距离集聚纺罗拉座底面距离为110~130mm。优选的,中间段前下罗拉中心距离集聚纺罗拉座底面距离为121.21±1mm。优选的,所述集聚纺异形管组件包括集聚纺异形管和集聚纺小罗拉,所述集聚纺异形管和集聚纺小罗拉之间设置有多个网格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在细纱机主牵伸下游加装集聚纺纱装置时,可以保持车头的上下整体式齿轮箱结构和位置不动,保持车头齿轮箱里输出的前、中、后下罗拉的输出端位置不变;2、本技术在细纱机主牵伸下游加装集聚纺纱装置时,可以保持车头齿轮箱里的前下罗拉输出端位置不变,在前下罗拉输出端与中间段之间加装用于过渡传动的过渡齿轮箱,以实现前下罗拉中间段的位置移动;3、本技术在细纱机主牵伸下游加装集聚纺纱装置时,可以保持车头齿轮箱里输出的中后下罗拉位置不变,利用上述的细纱机自身的特点,通过调整摇臂来实现中、后下罗拉的中间段的位置移动;4、本技术采用前、中、后下罗拉的中间段沿着45度的牵伸平面斜向上移动一定距离的方案,使集聚纺导向皮辊不与集体落纱装置的抓管器碰撞,基本不改变纺纱段的长度、不改变纺纱段的角度,并且相比国产细纱机的竖直方向向上抬高的抬高方案,相应具有降低抬高件的零件成本,缩短改造时间的优点;5、本技术加装集聚纺纱装置时,特殊模具定做了一根S形橡胶材质的连接管,用于集聚纺笛管连通到细纱机的吸废棉风管,以使笛管吸口有负压气流而吸取纱线断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细纱机的集聚纺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过渡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细纱机断面和集聚纺纱装置的示意图。其中:集聚纺罗拉座1集聚纺前罗拉2集聚纺异形管组件3集聚纺异形管31集聚纺小罗拉32网格圈33集聚纺笛管4吸废棉风管5集聚纺笛管连接管6过渡齿轮箱7第一齿轮座71第二齿轮座72中间轴73第一齿轮74第二齿轮75第三齿轮76第四齿轮77前下罗拉输出端8中间段前下罗拉9抓管器10导向皮辊1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3,本技术涉及的一种细纱机的集聚纺纱装置,它包括左右两个集聚纺罗拉座1,左右两个集聚纺罗拉座1前部之间设置有集聚纺前罗拉2和集聚纺异形管组件3,所述集聚纺异形管组件3下侧设置有集聚纺笛管4,所述集聚纺罗拉座1下方设置有吸废棉风管5,所述集聚纺笛管4与吸废棉风管5之间通过S形的集聚纺笛管连接管6相连接;所述集聚纺异形管组件3包括集聚纺异形管31和集聚纺小罗拉32,所述集聚纺异形管31和集聚纺小罗拉32之间设置有多个网格圈33;所述集聚纺前罗拉2一侧设置有过渡齿轮箱7,所述过渡齿轮箱7设置于细纱机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细纱机的集聚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左右两个集聚纺罗拉座(1),左右两个集聚纺罗拉座(1)前部之间设置有集聚纺前罗拉(2)和集聚纺异形管组件(3),所述集聚纺前罗拉(2)一侧设置有过渡齿轮箱(7),所述过渡齿轮箱(7)设置于细纱机前下罗拉输出端(8)和细纱机中间段前下罗拉(9)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纱机的集聚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左右两个集聚纺罗拉座(1),左右两个集聚纺罗拉座(1)前部之间设置有集聚纺前罗拉(2)和集聚纺异形管组件(3),所述集聚纺前罗拉(2)一侧设置有过渡齿轮箱(7),所述过渡齿轮箱(7)设置于细纱机前下罗拉输出端(8)和细纱机中间段前下罗拉(9)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纱机的集聚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齿轮箱(7)包括第一齿轮座(71)和第二齿轮座(72),所述第一齿轮座(71)和第二齿轮座(72)之间穿装有中间轴(73),所述中间轴(73)上设置有第一齿轮(74)和第二齿轮(75),前下罗拉输出端(8)穿装于第一齿轮座(71)上,中间段前下罗拉(9)穿装于第二齿轮座(72)上,前下罗拉输出端(8)和中间段前下罗拉(9)位于中间轴(73)上方,前下罗拉输出端(8)端部设置有第三齿轮(76),中间段前下罗拉(9)一端设置有第四齿轮(77),所述第一齿轮(74)与第三齿轮(76)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75)与第四齿轮(77)相啮合,中间段前下罗拉(9)另一端与集聚纺前罗拉(2)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细纱机的集聚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聚纺异形管组件(3)下侧设置有集聚纺笛管(4),所述集聚纺罗拉座(1)下方设置有吸废棉风管(5),所述集聚纺笛管(4)与吸废棉风管(5)之间通过S形的集聚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中旭,汪仁晓,陆荣海,严朴,顾垚,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华方新技术科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