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垃圾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1700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地埋式垃圾收集装置,包括升降架、垃圾桶、智能投放箱和控制装置。升降架可升降地设于地坑中,升降架内具有容置空间,升降架的顶部设有与容置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垃圾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垃圾桶的桶口与第一开口相对设置。智能投放箱包括箱体及智能箱盖,箱体设于升降架的顶部,且至少部分伸出地面设置,箱体具有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及连通第二开口及第三开口的输送通道,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相连通,第三开口位于所述箱体伸出地面的部分,智能箱盖盖合所述第三开口设置。控制装置与智能箱盖电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智能箱盖盖合或打开第三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地埋式垃圾收集装置有效防止垃圾臭味从垃圾桶中飘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埋式垃圾收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垃圾收集
,特别涉及一种地埋式垃圾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人们日常投放至垃圾桶的垃圾多为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容易腐化,尤其是在夏天,垃圾更加容易腐烂发臭,滋生蚊虫苍蝇,进而污染周围环境,现在很多的垃圾收集装置都会放置到地下,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但是很多垃圾收集装置的盖子一般需要人们自己打开才能把垃圾仍进垃圾桶,人们有时会忘记盖上盖子,或者垃圾会意外卡着盖子导致盖子不能完全盖上,这时臭味容易从垃圾桶飘出,招引蚊虫苍蝇,污染周围的环境。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地埋式垃圾收集装置,旨在解决垃圾收集装置的盖子容易被忘记盖上或不能完全盖上,进而垃圾臭味容易飘出并影响环境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地埋式垃圾收集装置,包括升降架、垃圾桶、智能投放箱和控制装置。所述升降架可升降地设于地坑中,所述升降架内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升降架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垃圾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垃圾桶的桶口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所述智能投放箱包括箱体及智能箱盖,所述箱体设于所述升降架的顶部,且至少部分伸出地面设置,所述箱体具有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及连通所述第二开口及所述第三开口的输送通道,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相连通,所述第三开口位于所述箱体伸出地面的部分,所述智能箱盖盖合所述第三开口设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智能箱盖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智能箱盖盖合或打开所述第三开口。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驱动件和控制主板,所述驱动件和所述智能箱盖连接,所述控制主板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智能箱盖盖合或打开所述第三开口。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投放箱设有红外感应器,所述红外感应器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器具有第一发射信号及第二发射信号,所述控制主板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发射信号并控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智能箱盖打开所述第三开口,且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发射信号并控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智能箱盖盖合所述第三开口。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红外感应器的感应距离大于或等于30厘米,且小于或等于50厘米。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投放箱上还设有刷卡器、二维码扫描器及触控屏的其中一种或多种,所述刷卡器、所述二维码扫描器及所述触控屏均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且均具有控制所述智能箱盖打开所述第三开口的第一发射信号和控制所述智能箱盖盖合所述第三开口的第二发射信号。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地埋式垃圾收集装置还包括除臭喷淋装置,所述除臭喷淋装置设于所述升降架的顶部并朝向所述垃圾桶;和/或,所述地埋式垃圾收集装置还包括紫外杀菌消毒灯,所述紫外杀菌消毒灯设于所述升降架的顶部并朝向所述垃圾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地埋式垃圾收集装置还包括称重托盘和压力传感器,所述称重托盘与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称重托盘对应所述第二开口设置,以称量投入所述垃圾桶的垃圾重量。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地埋式垃圾收集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于所述升降架的下方并与所述升降架连接,所述升降机构用以抬起或拉下所述升降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地埋式垃圾收集装置还包括云端平台,所述云端平台与所述地埋式垃圾收集装置通信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架包括顶盖,所述顶盖设有所述第一开口,所述顶盖面向所述地坑的表面设有环形凸起,所述地面靠近所述地坑的坑口处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凸起扣合于所述环形槽。本技术地埋式垃圾收集装置通过升降架将垃圾桶放置于地下,在正常使用时,垃圾只能通过第三开口从外界仍进垃圾桶内,当第三开口完全盖合时,垃圾桶内的垃圾与外界是相隔绝的,极大的解决了垃圾发出的臭味影响周围环境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技术地埋式垃圾收集装置的控制装置可以控制智能箱盖打开或盖合第三开口,避免了垃圾箱盖子被忘记盖上或被垃圾卡住盖不紧时,垃圾臭味容易飘出并影响周围环境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地埋式垃圾收集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环形凸起扣合到环形槽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地埋式垃圾收集装置。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地埋式垃圾收集装置100包括升降架110、垃圾桶120、智能投放箱130和控制装置。所述升降架110可升降地设于地坑中,所述升降架110内具有容置空间111,所述升降架110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容置空间111连通的第一开口112,所述垃圾桶120设于所述容置空间111内,所述垃圾桶120的桶口与所述第一开口112相对设置;所述智能投放箱130包括箱体131及智能箱盖132,所述箱体131设于所述升降架110的顶部,且至少部分伸出地面设置,所述箱体131具有第二开口1311、第三开口1312及连通所述第二开口1311及所述第三开口1312的输送通道1313,所述第二开口1311与所述第一开口112相连通,所述第三开口1312位于所述箱体131伸出地面的部分,所述智能箱盖132盖合所述第三开口1312设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智能箱盖132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智能箱盖132盖合或打开所述第三开口1312。本技术地埋式垃圾收集装置100在安装前,需要在预先选好的垃圾投放点开设地坑,地坑的大小与升降架110适配,地坑的深度除了需要足够容纳升降架110外,还应保证升降架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埋式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升降架,可升降地设于地坑中,所述升降架内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升降架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n垃圾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垃圾桶的桶口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n智能投放箱,包括箱体及智能箱盖,所述箱体设于所述升降架的顶部,且至少部分伸出地面设置,所述箱体具有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及连通所述第二开口及所述第三开口的输送通道,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相连通,所述第三开口位于所述箱体伸出地面的部分,所述智能箱盖盖合所述第三开口设置;以及/n控制装置,与所述智能箱盖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智能箱盖盖合或打开所述第三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埋式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升降架,可升降地设于地坑中,所述升降架内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升降架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第一开口;
垃圾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垃圾桶的桶口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设置;
智能投放箱,包括箱体及智能箱盖,所述箱体设于所述升降架的顶部,且至少部分伸出地面设置,所述箱体具有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及连通所述第二开口及所述第三开口的输送通道,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相连通,所述第三开口位于所述箱体伸出地面的部分,所述智能箱盖盖合所述第三开口设置;以及
控制装置,与所述智能箱盖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智能箱盖盖合或打开所述第三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驱动件和控制主板,所述驱动件和所述智能箱盖连接,所述控制主板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智能箱盖盖合或打开所述第三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埋式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投放箱设有红外感应器,所述红外感应器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
所述红外感应器具有第一发射信号及第二发射信号,所述控制主板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发射信号并控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智能箱盖打开所述第三开口,且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发射信号并控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智能箱盖盖合所述第三开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埋式垃圾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感应器的感应距离大于或等于30厘米,且小于或等于50厘米。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埋式垃圾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江李元明曾方跃彭湘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丰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